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及多平面重组(MPR)显示技术在成人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SCT检查的成人肠套叠19例(包括误诊1例)。比较轴面结合MPR图像与单独使用轴面图像对肠套叠诊断与原发病变的诊断能力,并对MPR图像对轴面图像的附加诊断价值进行评分。结果19例中轴面MSCT诊断为肠套叠17例,后经MPR图像分析及结肠镜检排除1例,余16例诊断定位准确。有原发病变的肠套叠16例,MSCT检出12例,病变定性诊断准确9例。在肠套叠诊断与原发病变的诊断能力上轴面结合MPR图像与单独使用轴面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图像阅读者对MPR图像对轴面图像的附加诊断价值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42和3.58。结论MSCT薄层图像对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变有较高的检出及定性能力。MPR图像较轴面图像能获得更多信息,可以常规实施。  相似文献   
92.
颞下颌关节(temporo mandibular joint,TMJ)间接损伤是发生TMJ关节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髁突骨折的患者,可通过常规的X线片、CT检查进行诊断。但对于无髁突骨折的间接TMJ损伤的患者,X线片、CT不能显示TMJ的非骨性结构(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韧带及软组织)损伤,给TMJ损伤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小剂量静脉注射药液中的微粒对家兔肺脏的机械性影响。[方法]选8只健康家兔,分别进行肺部计算机断层摄影(CT)及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摄影(ECT),然后静脉注射药液,每天注射2次,连续注射3d,在注射第1次及注射3d后再进行上述两种成像,分析静脉注射药液微粒对家兔肺脏的影响。[结果]CT片对微粒引起的肺毛细血管梗阻及肺部病理改变显示模糊不清;ECT片可清’楚显示微粒引起的肺毛细血管机械性梗阻,但对微粒引起的肺部病理改变也显示不明显。[结论]小剂量静脉注射药液中的微粒可引起肺毛细血管机械性梗阻,长期注射引起的肺部病理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选择静脉注射途径给药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MRI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2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的MRI及MRCP表现,包括肠乳头区病灶、胰胆管扩张、胆管梗阻等改变。结果MRI显示22例中十二指肠乳头部肿块14例、十二指肠肠壁增厚8例;MRCP见肝内外胆管中重度扩张14例,轻度扩张6例,无扩张2例;梗阻端呈截断中断改变12例,"鸟嘴状"狭窄4例,未见明显梗阻6例。结论MRI结合M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一种敏感且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5.
癫痫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仅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等给予综合诊断,可靠性低,定位定性更困难。为了进一步探讨CT对癫痫病因的诊断价值及作CT检查的必要性,我们收集了307例癫痫患者CT检查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307例中,男215例,女92例,男:女=2.3:l。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肝脾容积比指标与肝功能Child分级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组38例和正常成人组40例,对两组个体行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采用选择性VR自动测量法测量肝容积,计算肝容积指数、肝容积变化率及肝脾容积比,并分析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肝脾容积比指标与Child分级间的对应关系.结果 正常组肝脏容积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0、0.815、0.852.肝功能Child B级和C级患者的CT测量肝容积均明显小于正常成人,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的CT测量肝容积均明显小于Child B级患者;Child B级和C级患者的肝容积指数均较A级患者降低,而肝容积变化率则均较A级患者增高;Child C级患者的肝容积指数较B级患者降低,而肝容积变化率则较B级患者增高;肝硬化各组的平均CT测量值和肝脾容积比均低于正常组,而平均CT值标准差则均高于正常组;Child C级患者的平均CT值标准差均较A级和B级患者增高(均P〈0.01);Child B级和C级患者的肝脾容积比均较A级患者降低(均P〈0.05).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等指标与肝功能Child分级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肝脏平均CT值及其标准差、肝脾容积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低剂量扫描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癌患者26例行MSCT灌注扫描,用Mann-Whitney法比较高、中分化程度及低分化、未分化肺癌的各参数差异,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有明显差异的灌注值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中分化的肺癌的BF、PH高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的肺癌,T1SPN-T1AA低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的肺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V、PS、MTT及T2SPN-T2AA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肺鳞癌与肺腺癌之间诸参数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量(bllod flow,BF)、强化峰值(peak high,PH)与肺癌分化程度高低具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398,-0.513,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低剂量扫描能有效地反映肺癌的分化程度,诸灌注参数中BF、PH、T1SPN-T1AA评价NSCLC的分化程度有一定帮助,其中BF和PH与肺癌分化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采用体线圈行前列腺3.0T磁共振波谱(MRS)检查的可行性,总结3D1H-MRS在正常前列腺中的表现。方法收集20名中老年健康志愿者行3.0T MRI常规检查、扩散加权成像及MRS检查。年龄为41~80岁,平均年龄(56±11)岁。MRS以体线圈为信号接收线圈,用Proseme序列进行扫描,体素分为正常外腺区、正常内腺区。然后工作软件自动计算每个体素的胆碱(Cho)相对值、(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Cit]的比值。正常前列腺内、外腺分为左、右两侧,每侧由上到下分为底部、中部和尖部3部分,这样每个志愿者测量12个感兴趣区,每个感兴趣区包括0~3个可用体素平均计算。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获得体素201个,其中可用体素170个(84.6%),不可用体素为31个(15.4%)。20名中老年健康志愿者前列腺外腺区的(Cho+Cr)/Cit平均值是0.39±0.21,内腺区的(Cho+Cr)/Cit平均值是0.50±0.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9,P〈0.01)。结论①用3.0T体线圈可以顺利完成对前列腺的MRS检查,并可以获得用于分析的体素,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可行性。②中老年正常前列腺内腺和外腺的代谢物含量是不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9,P〈0.01),内腺区(Cho+Cr)/Cit平均值高于外腺区,进一步对其病变进行MRS定量研究时应根据解剖进行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眶部肌锥外间隙疾病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4例累及眶部肌锥外间隙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CT平扫检查,29例行增强扫描,18例行冠状位扫描或重建。结果海绵状血管瘤8例,CT示类圆形、均匀软组织影,增强后呈明显、持续性强化。淋巴瘤8例,表现为不规则等密度软组织影,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神经鞘膜瘤3例,表现为密度不均肿块,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例内见囊变影。(表)皮样囊肿7例,其内可测得负CT值区,囊壁轻度强化。炎性假瘤5例,CT示眼外肌肌腹、肌腱同时增粗,泪腺肿大等。蜂窝织炎2例,CT表现为条形、片状软组织影,呈宽基底。转移瘤1例,表现为圆形、边界不清的病灶,邻近骨质破坏。结论CT检查对眼眶肌锥外间隙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大多数病变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0.
急腹症"双晕征"样肠壁增厚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急腹症CT示“双晕征”样肠壁增厚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临床诊断为急腹症CT检出“双晕征”18例,其中急性机械性肠梗阻5例,放射性肠炎3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3例,阑尾脓肿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溃疡性结肠炎、中毒性痢疾、伪膜性结肠炎、肠结核各1例。结果 18例肠壁增厚6-15mm,均呈“双晕征”样改变,即内外层为相对高密度,中心层为水样低密度。除此之外.其他CT所见包括:肠管扩张积液7例,腹水7例。增强扫描直接显示肠系膜上静脉或其分支内血栓3例,阑尾脓肿2例。18例中CT诊断正确或基本正确16例。结论 “双晕征”样肠壁增厚主要是肠黏膜下水肿所致,有别于肿瘤性的肠壁增厚,见于多种病因所致的肠缺血性和炎症性疾病;该征象结合其他CT所见及临床病史,常能作出正确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