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探讨高凝、低纤和高脂血症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18只新西兰大白兔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2次,两次间隔24小时,并在最后一次LPS注射后,臀肌注射3次甲基强的松龙(MP),间隔24小时,对每次药物注射前后12小时,1周,2周,3周和4周进行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酶(PLG),抗凝血酶Ⅲ(AT-Ⅲ),抗纤溶酶(ATPL)进行测定。结果:单次注射LPS和联合运用LPS+MP均能引起血液的高凝,低纤和高脂血症,软骨下骨血管中有大量的脂栓和纤维蛋白栓子存在,股骨头中出现典型的骨坏死,并且这些血液学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LPS和MP均能引起血液的高凝,低纤和高脂血症,共同促进股骨头脂栓和纤维蛋白栓子的形成,引起股骨头微血管的损害和血供的中断,这可能是本模型发生的重要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 ,笔者采用丹溪通用痛风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55例 ,并与 3 5例西药治疗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90例患者均符合美国类风湿协会制定的RA诊断标准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5例中 ,男 1 7例 ,女 3 8例 ;年龄 1 9~ 75岁 ,平均 3 5岁 ;病程 4月~ 3 0年 ,平均 5年。对照组 3 5例 ,男 1 5例 ,女 2 0例 ;年龄 1 8~ 64岁 ,平均 3 7.6岁 ;病程 5月~ 2 5年 ,平均 5.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基本相同 ,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通用痛风方…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14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行脊柱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切口分泌物或脓液的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结果。结果共培养分离出致病菌1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114株(65.9%),前3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32株(18.5%)、鲍曼不动杆菌28株(16.2%)、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12.1%);革兰阳性菌(G+)54株(31.2%),前3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12.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5.8%)及表皮葡萄球菌8株(4.6%);真菌感染5株(2.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敏感性最低,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敏感性也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敏感性最低。结论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在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中均较常见,且革兰阴性菌较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更高,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4.
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实验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理。方法新西兰兔48只,耳缘静脉注射50μg/kg大肠杆菌内毒素(LPS),24h后重复,在第2次注射LPS后,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MP)3次,每次间隔24h。造模4周后随机分为动脉治疗组:经左侧股动脉注射尿激酶3万u和丹参注射液2ml;静脉治疗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尿激酶3万u和丹参注射液2ml;对照组:经股动脉注射生理盐水4ml。在治疗后的1、2、3和4周,对股骨头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苏丹Ⅲ染色、纤维蛋白血栓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股骨头软骨下骨的空骨陷窝率、脂栓栓塞率、血栓栓塞率、VEGF阳性成骨细胞率、阳性软骨细胞率和阳性血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治疗比静脉治疗能更快、更有效的降低空骨陷窝率、脂栓栓塞率和血栓栓塞率,提高VEGF阳性成骨细胞率、阳性软骨细胞率和阳性血管率。结论股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比静脉治疗更快速有效。其机理在于溶解血栓和脂栓,再通已经阻塞的血管,促进VEGF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加速股骨头的再血管化和再骨化进程。  相似文献   
55.
股骨头坏死及融通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和分析了 39例 (6 4髋 )治疗前后的股骨头坏死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不同病因、不同分期的股骨头坏死行旋股内动脉插管造影和灌注尿激酶、丹参和川芎嗪。结果 ①股骨头坏死分期与血管造影上下骺动脉分型关系 :股骨头坏死 0期、Ⅰ期和Ⅱ期表现为股骨头内Ⅱ型血管为主 ,Ⅳ型和Ⅴ型血管较少 ;Ⅲ期则Ⅱ型血管减少 ,而Ⅳ型和Ⅴ型血管增多 ;②股骨头坏死不同病因与血管造影上干骺动脉分型关系 :股骨头坏死诱因不同 ,其股骨头内的血管分型也不同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以Ⅳ型和Ⅴ型为多 ,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以Ⅱ型和Ⅲ型为多 ;③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与血管造影上干骺动脉分型关系 :治疗前Ⅱ型血管占 2 2 % ,治疗后Ⅱ型血管占 8% ,且Ⅳ、Ⅴ型血管明显增多 ;④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与旋股内动脉 /旋股外动脉的血管管径比关系 :股骨头坏死者旋股内动脉扭曲、变细 ,旋股内动脉 /旋股外动脉的血管管径比为 0 6 0± 0 14,经治疗后旋股内动脉增粗 ,旋股内动脉 /旋股外动脉的血管管径比增大为 0 89± 0 2 1。结论 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和股骨头血循环、股骨头骨血管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血管融通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
背景:胸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时,临床治疗棘手.采用椎体骨水泥灌注可增强椎弓根螺钉及脊柱稳定性.目的:观察椎体骨水泥灌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稳定性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骨水泥灌注技术参数及固定节段选择对结果的影响.方法:39例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疾病患者采用骨水泥灌注强化椎体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术前及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进行JOA评分,计算手术改善率;行X射线片及MRI检查,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结论:置入螺钉过程中未发生因骨水泥渗漏、放热效应及毒性反应引起并发症;手术时间90~180 min,置入失血量600~1 000 mL,单椎体操作时间8-12 min;单椎体骨水泥用量3.5~5.0 mL.置入前JOA评分平均11分,置入后1年随访平均为23分,改善率6617%:末次随访平均25分,改善率77.8%.1例置入后2年发生固定节段上方椎体压缩性骨折.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和脱出;无断棒现象发生.结果提示,椎体骨水泥灌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的稳定性,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疾病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黄芪注射液联合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α2b干扰素雾化吸入,2次/日,共5天;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肝素雾化吸入,2次/日,共5天。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憋、紫绀、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率94 % (47/5 0 )明显高于对照组74 %(34/4 6 )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观察磷酸肌酸钠与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存在重度窒息的新生儿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的平均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选用不同的治疗办法,并对两组新生儿患者的心脏、胃肠道、肾脏器官损伤情况做记录。结果治疗组的临床体征包括意识、多脏器损伤情况、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和在第7天、第14天治疗组神经行为评分(NBNA)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与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具有见效快,作用强,并发症少,还能有效地保护重要器官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提高新生儿治愈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激素防治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方法:将1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大肠杆菌内毒素(LPS)组和大肠杆菌内毒素+甲基强的松龙(LPS+MP)组,每组9只。并对其血脂、凝血和纤溶指标进行测定,同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单次注射LPS和联合应用LPS+MP均能引起血液的高凝、低纤和高脂血症,软骨下血管中出现脂栓和纤维蛋白栓子,骨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和坏死。结论:在LPS引起的感染性休克中,MP能改善血液的高凝、低纤,但加重高脂血症,促进股骨头骨细胞的坏死。  相似文献   
60.
吴云刚  李雯洁  鲁连海  陈建州 《安徽医药》2018,39(12):1431-1434
目的 探究新生儿窒息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行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并发HIE患儿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亚低温治疗)、研究组(36例,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亚硝酸盐(NO2-)、血浆硝基酪氨酸(NT)水平、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不良反应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SOD水平高于对照组,NO2-、NT水平低于对照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随访12个月后遗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8.33%)低于对照组(19.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治疗可促进新生儿窒息并发HIE患儿行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