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5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与评价》是为了规范放射工作人员体检项目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分析和结果评价而制订的.该文从目前国内开展此项工作的不同实验室间存在的诸如染色体畸变检测与结果评价不统一和现有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全适用于放射工作人员体检染色体畸变检测等问题,以及染色体畸变检测中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染色体畸变的分析鉴别方法、结果评价和影响染色体畸变检测质量的因素等方面,对该标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为标准的贯彻实施和推广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职业性低剂量电离辐射给放射工作人员带来的健康风险备受关注。笔者结合国内外低剂量电离辐射所致健康效应的调查和研究进行综述,讨论目前放射生物学领域重点研究的健康效应的主要类型及发生机制,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保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对 2 0 0 0年河南许昌“3 0 6”60 Co辐射事故 1例受照者 (A)和 2 0 0 0年河南开封“6 2 6”辐射事故 1例过量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致γ射线照射受照者 (B)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进行分析 ,并估算其生物剂量。 [方法 ]受照者“A”为男性 ,37岁 ,照后 15d取血培养。受照者“B”为女性 ,2 7岁 ,照后 3d取血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CB微核的标本制备采用常规方法 ,双盲法阅片 ,记录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构畸变数或微核数 ,结果以染色体畸变百分率或微核千分率表示。 [结果 ]“A”的双 环率为 ( 19 5± 2 0 ) % ,估算剂量均值为1 44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1 2 7~ 1 6 1Gy ;GB微核率为 ( 15 4 0 0± 12 41)‰ ,估算剂量均值为 1 43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1 35~ 1 5 1Gy。“B”的双 环率为 ( 0 6 7± 0 47) % ,估算剂量均值为0 15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0 0 6~ 0 2 3Gy ;CB微核率为 ( 2 7 33± 4 2 7)‰ ,估算剂量均值为 0 2 2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0 13~0 30Gy。 [结论 ]用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受照者受照剂量的估算结果 ,与临床症状和物理剂量基本一致。对剂量小于 1Gy的照射 ,CB微核剂量高于染色体畸变剂量。在小剂量照射条件下 ,由于自发微核率高、个体差异大、群体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受照人员受照多年后内分泌指标的变化情情况。方法 对 2 6名小剂量受照人员 ,剂量为 0 1~0 3 3Gy ,照后 2 2~ 3 1a进行内分泌指标的观察。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素 (T4)、睾酮 (Tes)、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等内分泌指标。结果 受照组血清T3 、T4、Tes、LH平均值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受照组FSH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此结果是否与小剂理受照有关 ,有待进一步观察探讨。  相似文献   
95.
26名小剂量受照人员远期辐射效应的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6名小剂量受照人员 ,剂量为0.10~0.33Gy ,照后22~31年进行医学观察。方法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检查和遗传学指标、内分泌指标及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等检查。结果26名受照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样症状。6例晶状体后囊部出现点状混浊。受照组照后所生子女男女性比为1.6∶1 ,高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受照组血清中T SOD、Mn SOD、CuZn SOD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MDA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内分泌指标中 ,受照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睾酮(Tes)、黄体生成素(LH)平均值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而受照组卵泡刺激素(FSH)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小剂量受照人员的远期辐射效应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6.
60Co全身照射诱发人精子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采用人精子与去透明带金黄地鼠卵离体受精,继续培养异合卵至第一次卵裂获得人精子染色体标本的新技术,对两例在^60Coγ射线辐射事故中全身受照男性后6(7)年138个精了6例正常男性240个精子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直接观察健康人全身受^60Coγ射线照射后,精子发生的无期效应。  相似文献   
97.
目的:用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对河南“4.26”^60Co辐射事故7例受照者,进行了早期生物剂量估算,方法:照后4-5d取血培养,分析第一次有丝分裂细胞“双+环”畸变率,并由此估算生物剂量,用“双+环”畸变在细胞间的泊松分布情况,检验照射的均匀性,结果:7例受照者依据“双+环”畸变率估算的个体辐射剂量分别为5.09Gy(梅),2.61Gy(天),2.49Gy(旺),0.89Gy/(勇),0.70Cy(民),0.58Gy(义)和0.08Gy(宇),与用物理方法测定的剂量化比较接近,亦与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完全吻合,泊松分布检验证实,“梅”和“旺”双+环畸变离泊松分布,基余5例符合泊松分布,结论:染色体畸变分析是非常可靠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梅”和“旺”受到不均照射,基他5例受到比较均匀的照射。  相似文献   
98.
268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职业性小剂量外照射对射线工作者的细胞遗传学影响,评价职业辐射损伤,对268例门诊接检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随着放射防护技术的发展,放射防护水平不断提高,放射性工作人员在职业过程中的受照剂量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探讨长期低剂量暴露电离辐射对人体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尤其是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的方法,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对人外周全血细胞nm23-H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运用nm23-H1基因表达变化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X射线照射人外周全血细胞,于不同剂量(0~5 Gy)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6、12和24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剂量-效应关系及时间-效应变化。结果 照后0 h,各剂量组之间nm23-H1基因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78,P> 0.05),照后6 h,在1~3 Gy照射剂量范围内,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有增高的趋势(F=15.064,P<0.05),照后12 h,在1~5 Gy照射剂量范围内,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高(F=3.435,P<0.05);照后24 h,各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4,P>0.05)。0、4 和5 Gy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降低 (F=8.636、4.112、5.411,P<0.05);1 Gy照射后,不同时间点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12 h的 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与0 h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P<0.05);2和3 Gy剂量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均于24 h时降至最低点(F=12.517、6.622,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人外周血nm23-H1基因的表达改变,该基因的表达变化具有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应用于核辐射事故早期生物剂量估算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