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摘要]目的探讨循环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灭菌蒸馏水2000ml+顺铂(cis.diaminodichloroplatinum,CDDP)200mg/m2胸内热疗60rain;对照组30例,则单纯胸内注入无菌滑石粉浆5g。结果临床疗效观察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有效率为43.3%(13/30);两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矿=10.335,P=0.001)。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总提高率为73.3%(22/30),对照组总提高率为46.7%(14/30),两组间总提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4,P=0.03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出现不良反应8例(26.7%),其中胸痛1例,低热5例,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术后出现不良反应12例(40%),其中灌注后胸痛5例,发热4例,恶心呕吐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应用循环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孕产妇的管理。方法:分析3例未矫正的复杂先心病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24岁、26岁和28岁。孕龄6+w、36+w和34+w。其中单心房2例,合并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单心室并单心房1例,均无心脏畸形矫正术史。手术方式:人工流产1例,剖宫产2例。无孕产妇及胎儿死亡。2例过渡型房室间隔缺损伴单心房患者无并发症发生;1例单心室并单心房等多发心血管畸形患者孕晚期出现妊高症和心功能不全,产后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腔静脉-心房部位附壁血栓、急性心肌梗死。结论:复杂先心病患者有较高的围产期心血管风险,能否妊娠应婚前咨询,一旦妊娠应及早终止妊娠,围产期需多学科参与的监护和治疗,提倡依据严密监测结果指导下的临床处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外科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SICU治疗的应用机械通气48h的非心脏手术患者117例,分为VAP组(26例)和非VAP组(91例),通过采用两组患者的临床生物学资料,总结VAP组患者的病学特点。结果:两组在确诊VAP前使用抗生素的种类、是否存在非感染性肺疾患、是否存在肺外感染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的主要致病菌为鲍曼氏不动杆菌、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其次为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结论: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存在严重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冠心病患者术后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评价其对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perioperativ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PAMI)的发病、预后的提示作用。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入住我院SICU的冠心病患者,比较其中确诊为围术期PAMI的35例患者,及围术期平稳过渡的31例患者,动脉乳酸值及血乳酸清除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显示,PAMI患者初始乳酸水平(3.05±1.18)mmol/L较非心肌梗死患者(1.70±0.79)mmol/L明显增高,而6 h乳酸水平分别为心肌梗死组(2.10±0.89)mmol/L非心肌梗死组(0.96±0.4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中初始乳酸水平在KillipⅠ、Ⅱ级(2.24±0.88)mmol/L及KillipⅢ、Ⅳ级(3.89±1.45)mmol/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术后心肌梗死乳酸清除率则无明显减少,显示乳酸清除率不能明确提示PAMI发生概率上升。结论:乳酸测量可作为ICU医师对PAMI的另一有效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5.
叶清  李燕芹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2):937-940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是基因转录调控的关键机制之一,这种修饰作用分别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调控,最近的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一些以慢性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关.而体内外实验证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抑制纤维化反应.本文针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抗纤维化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神经烯醇化酶(NSE)对晚期肺癌化疗疗效及进展评估的意义。方法分别采取2008~2012年确诊的肺癌(Ⅲb~Ⅳ期)患者的化疗前、缓解及进展时的血清标本,检测每份血清标本CEA、CA50、CYFRA21-1、SCC和NSE5种肿瘤标记物,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及探讨其与不同病理类型的晚期肺癌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综合考虑疗效与病理类型两方面影响因素,CEA、CA50、CYFRA21-1、SCC和NSE的数值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EA=0.034、PCA50=0.003、PCYFRA21-=0.039、PSCC=0.019和PNSE=0.000),且CEA及CA50数值变化在肺腺癌组最为明显,CYFRA21-1及SCC数值变化在肺鳞癌组最为明显,NSE数值变化在肺小细胞癌组最为明显。结论肿瘤标志物CEA、CA50、CYFRA21-1、SCC和NSE可分别作为晚期肺腺癌、鳞癌及小细胞癌的化疗疗效及进展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以血管细胞结合折叠-支架培养模式来获得完全自身心血管新生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人体大隐静脉和升主动脉血管壁组织培养出的细胞种植于15cm培养碟中,经过4周的培养,将获得的细胞薄膜折叠成4层,固定于支架上,再经过4周的培养,获得来源于静脉或动脉血管壁的完全自身组织.比较二种来源的新生组织的组织学、超微形态学、DNA含量、胶原含量的差异.结果经过4周的培养,二种来源的细胞都形成含有多层细胞的薄膜;再4周的培养后,折叠-支架培养模式得到的组织比非折叠-支架培养的组织更有弹性,形态学上更均一致密,有更多的细胞外基质生成,虽然DNA含量低于后者,但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后者;动脉和静脉来源的细胞经折叠-支架培养得到的组织,其胶原含量分别达到人体心包的82%和42%.结论仅以血管细胞结合折叠-支架培养模式来获得完全自身心血管新生组织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以血管细胞结合折叠-支架培养模式来获得完全自身心血管新生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体大隐静脉和升主动脉血管壁组织培养出的细胞种植于15cm培养碟中,经过4周的培养,将获得的细胞薄膜折叠成4层,固定于支架上,再经过4周的培养,获得来源于静脉或动脉血管壁的完全自身组织。比较二种来源的新生组织的组织学、超微形态学、DNA含量、胶原含量的差异。结果 经过4周的培养,二种来源的细胞都形成含有多层细胞的薄膜;再4周的培养后,折叠-支架培养模式得到的组织比非折叠-支架培养的组织更有弹性,形态学上更均一致密,有更多的细胞外基质生成,虽然DNA含量低于后肯,但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后者;动脉和静脉来源的细胞经折叠-支架培养得到的组织,其胶原含量分别达到人体心包的82%和42%。结论 仅以血管细胞结合折叠-支架培养模式来获得完全自身心血管新生组织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9.
邵昶  叶清 《海峡药学》2016,(9):192-193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采用坦索罗辛联合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与实验组(坦索罗辛联合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实验组结石排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实验组结石排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采用双脉冲激光碎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可提高结石排除率,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考察蒙台梭利学前教育对2~3岁听障儿童智力及听觉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将14名2~3岁听障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人。实验组接受常规听力语言康复教育和为期12个月的蒙台梭利幼儿课程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听力语言康复教育。采用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和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测试两组儿童实验前后的智力和听觉能力。结果①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评估总发育商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0.172, P〉0.05),后测成绩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t=2.067,P〈0.05);②听觉能力测试总分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0.273,P〉0.05),后测成绩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t=6.041,P〈0.05);③听觉能力后测中,实验组的声音发声情况及理解能力显著好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21和2.056,P值均〈0.05),两组声音察知能力无明显差异(t=0.038, P〉0.05)。结论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是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可以选择使用的一种康复方式,对其智力发展及听力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