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 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其中44例患者做了DSA检查,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评价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中有26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血栓形成病例共27例.5例CT检查显示其他原因的阻塞:布-加氏综合征1例合并两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左侧腹股沟区囊肿压迫左侧髂外静脉1例、盆腔肿块压迫左侧髂总静脉2例、右侧输尿管肿瘤复发侵犯右髂外静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动脉栓塞5例.以DSA为诊断标准,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MSCTA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髂静脉受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怀疑髂股静脉病变的患者进行2D-TOFMRA检查。结果MRA发现髂静脉受压24例,其中左侧髂总静脉受压17例,左侧髂总静脉和右侧髂外静脉同时受压4例,单纯右侧髂外静脉受压3例。结论2D-TOFMR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是诊断髂静脉受压的有效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研究进展期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肿瘤组织分化及p53、P-糖蛋白(P-gp)表达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66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上腹部多层CT常规及双期增强检查,观察内容包括肿瘤部位、最大直径、胃壁浸润厚度、双期强化率、淋巴结转移等.术后标本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采用常规HE染色确定组织分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P-gp在胃癌中表达.比较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组织分化及p53、P-gp在胃癌表达间的关系.结果 73.1%(19/26)均匀强化的胃癌为高/中分化腺癌,75%(30/40)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为低分化腺癌,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T双期增强的强化率与胃癌组织分化无关(P>0.05);p53、P-gp在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P<0.05).p53阳性表达还与动脉期强化率、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胃壁浸润厚度、门静脉期强化率无关(P>0.05);而P-gp表达与门静脉期强化率有关(P=0.005),与动脉期强化率、胃壁浸润厚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胃癌不同的强化方式和双期强化率反映了胃癌的不同组织分化和p53、P-gp阳性表达,提示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及p53、P-gp表达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表现。结果:72例单侧乳腺癌中单纯肿块型31例,肿块伴钙化23例,单纯钙化2例,结构扭曲10例,结构扭曲伴钙化6例。6例双侧乳腺癌中,1例系同时发生表现左乳单纯肿块,右乳单纯钙化,1例第一侧癌为肿块伴钙化,第二侧癌为结构扭曲,另4例第一侧癌表现单纯肿块,第二侧癌1例为结构扭曲,3例表现单纯肿块。肿块边缘见毛刺19例,分叶23例,其它间接征象有腋窝淋巴结肿大24例,乳头凹陷9例,皮肤增厚7例,血管增粗2例,主乳导管扩张2例。结论: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质子脂肪抑制序列在四肢隐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质子脂肪抑制序列(PDFASAT)在四肢隐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四肢关节外伤患者在伤后45d内均行X线平片及多序列高场强(1.5T)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快速SE T1WI、T2WI,PDF ASAT等。受伤部位为膝关节21例,髋关节6例,肘关节1例,肩关节2例,踝关节1例。结果31例X线平片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MR检查发现:21例(21/31)膝关节受伤病例中腓骨近端隐性骨折10例,胫骨近端4例,股骨髁7例;6例(6/31)髋关节受伤病例中粗隆问隐性骨折2例,股骨颈隐性骨折2例,髋臼隐性骨折2例;1例(1/31)肘关节受伤病例显示肱骨远端隐性骨折;2例(2/31)肩关节受伤病例显示肱骨近端隐性骨折;1例(1/31)踝关节受伤病例显示腓骨远端隐性骨折;MR信号主要表现为T1WI、T1WI呈细线状、条带状低信号影,PDFASAT呈更清晰锐利的细线状、条带状高信号影,PDFASAT序列更易认识辨别。结论MRI能发现早期至慢性期隐性骨折的存在,如临床强烈提示骨折可能而X线检查阴性者,MR检查的PDFASAT序列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8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与MSCTA相符。MS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12例。4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MSCTV未见异常。其中6例行DSA检查,4例结果与MSCTV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NP)高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181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NP的32例为观察对象,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NP的发生与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DOPD)基础病变,NP前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放置胃管及使用制酸剂;反复多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超过5天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动态及延时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肝血管瘤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4例肝血管瘤病人行常规MRT1WI、T2WI横断面扫描。经肘静脉手推团注0.1mmol/kg体重Gd-DTPA后,再推入10ml生理盐水冲洗后(推入时间5~6s)行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T1WI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及邻近肝实质增强。结果:共发现肝血管瘤病灶67个。动态增强见46个病灶呈边缘不连续样的结节样强化,21个病灶呈周边不规则强化或迅速强化充填;5个病灶动态增强早期见引流静脉强化,14个瘤周肝实质强化。延迟增强扫描见53个病灶完全充填强化,14个病灶显示斑片状或裂隙状的低信号未充填区。结论: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肝血管瘤及邻近实质强化方式,延迟增强显示病灶的充填程度,两者结合更有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数字X线摄影在排泄性尿路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化X线成像(DR)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不少方面优于传统的X线成像,临床应用时间尚不长。我们对242例泌尿系疾病患者采用DR行排泄性尿路造影(IVU)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2000年5月~2001年12月收集我院采用DR设备行IVU检查、资料完整的242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MRI与CT在诊断细微肋骨骨折上的对比研究,探讨MRI对细微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招募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轻度胸外伤患者25例,于受伤后3周内给予患者首次CT及MRI检查,伤后4~8周行CT复查.以复查CT有骨痂生长为金标准,对细微肋骨骨折进行分型,比较MRI与首次CT检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