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后,动脉偏侧优势与突出血管征(PVS)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PVS与患者入院当日及两周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单侧MCA M1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5例,依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提示有无同侧大脑前动脉(AC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提示同侧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偏侧优势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成像提示动脉内高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经MRA提示单侧MCA M1段闭塞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3~7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慢性闭塞后,突出血管征(PVS)在脑灌注状态及临床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单侧MCA M1段慢性闭塞患者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53.2±8.9)岁。依据T2*加权血管成像(SWAN)序列PVS显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技术在评估单侧颈内动脉(ICA)慢性闭塞后脑灌注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脑病科收治的单侧ICA闭塞患者40例, 其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52.4±16.9)岁。均行常规MRI序列、3D ASL及3D-TOF MRA序列检查, 3D ASL标记后延迟时间(PLD)2 525 ms, 依据3D-TOF MRA序列显示有无前交通动脉(ACoA)及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偏侧优势分为侧支循环组(23例)和对照组(17例)。通过脑血流量(CBF)伪彩图分别测量额叶、顶叶、颞叶、脑室旁白质区以及基底节区CBF值。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入组患者中, 左侧ICA闭塞22例, 右侧ICA闭塞18例。侧支循环组额叶、顶叶、颞叶、侧脑室旁白质区及基底节区CBF值分别为(42.14±6.75)ml/min×100 g、(41.47±6.91)ml/min×100 g、(42.85±7.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T2*加权血管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单侧颈内动脉(ICA)慢性闭塞后脑灌注状态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经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为单侧ICA闭塞患者44例,并均行T2*加权血管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序列检查,分析闭塞侧ICA供血区突出血管征(PVS)阴性(阴性组,n=25)与阳性(阳性组,n=19)的脑血流量(CBF)值差异,同时比较PVS阳性组以及阴性组ICA闭塞侧与镜像区CBF值差异  结果  PVS阴性组ICA闭塞侧额叶、顶叶、颞叶及侧脑室旁白质区CBF值均高于PVS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VS阴性组ICA闭塞侧额叶、顶叶、颞叶及侧脑室旁白质区CBF值与镜像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S阳性组ICA闭塞侧额叶、顶叶、颞叶及侧脑室旁白质区CBF值低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单侧ICA慢性闭塞后,T2*加权血管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能够客观反映侧支循环建立及脑灌注状态,可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病引发的认知损伤,严重者表现为痴呆。VCI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结构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法等技术,可从形态学、蛋白质结构及脑卒中部位等方面评估脑的微观结构变化与VCI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对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VCI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实性结节良恶性影像特征表现,评估收缩力在腺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CT检出的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共计104例,经病理及临床检查确诊为肺腺癌患者87例、良性结节患者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毛刺征、胸膜牵拉征、胸膜凹陷征及结节内部血管形态改变的显示率;同时将肺腺癌结节按照病理分为原位腺癌(AIS)组、微浸润性腺癌(MIA)组及浸润性腺癌(IAC)组,分别评估三组收缩力相关表现。结果 腺癌结节收缩力影像表现显示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AIS组结节收缩力低于MIA和I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C组结节收缩力表现略高于MIA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实性结节收缩力的CT影像特征表现有助于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值得在结节定性诊断中加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