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3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甲酸片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在MRI上的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搜集2013-2015年我院15例术前接受乳腺MR检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患者,对其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平扫时TIW1、T2WI及抑脂序列信号强度,增强后肿块强化方式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DWI表现及ADC值测定,并结合术前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的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乳腺黏液癌(12例单纯型、3例混合型,4例术后示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于左乳者8例(53.3%),右乳者7例(46.7%);位于中央前部者1例(6.7%),余丨4例(93.3%)均位于外周偏上、偏内侧区域,其中位于中部者10例(66.7%)、后部者4例(26.6%);均表现为肿块,最大径7?45 mm不等,其中8例(53.3%)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光整或伴浅分叶,7例(46.7%)形态欠规则,边缘局部模糊、毛糙或伴毛刺;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上均呈高或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后,9例(60%)以增强早期肿块边缘明显环形強化伴肿块内向心性渗透样强化为主,6例(40%)以肿块内不均匀強化为主;TIC除1例(6.7%)为平台型,佘14例(93.3%)均为上升型。DWI上全部或局部区域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mm~2/s时为(2.0S±0.44)×10~(-3)mm~2/s,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45±0.56)×10~(-3)mm~2/s。结论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MRI检查有助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并对预后有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DWI单指数模型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 o t i o n,I V I M)模型相关参数的比较,探讨二者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30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并接受NAC治疗的病人进行研究,根据MillerPayne病理反应分级标准将其分为有效组(19例)与无效组(11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NAC前、第二疗程末及第四疗程末MR影像学资料并获得DWI单指数模型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IVIM参数单纯弥散系数(Ds)、灌注相关弥散系数(Df)和灌注分数(f)。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NAC前有效组与无效组间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通过ROC曲线对不同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第二、四疗程末与NAC前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AC前有效组ADC值、Ds值显著高于无效组;ADC值、Ds值在NAC前预测疗效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未见明显差异;NAC第二疗程末ADC值、第二、四疗程末Ds值较NAC前显著升高;第四疗程末f值较NAC前降低。结论 ADC值和Ds值有助于治疗前预测NAC疗效,且其诊断效能相当,在NAC治疗过程中,ADC、Ds及f值对判断NAC疗效有一定的作用,单指数模型是一种较好的评估乳腺癌NAC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价CT能谱成像定量碘基物质图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怀疑PE的患者行CT常规平扫及能谱增强扫描,并进行数据后处理,同时获得单能量肺CTA及碘基物质图像.观察肺动脉内有无栓子,记录栓子的位置、数目及栓塞程度;分析碘基物质图表现,记录肺内灌注异常的位置及数目,测量碘含量.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不同碘含量比较分别采用两样本的秩和检验及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33例患者的碘基物质图密度均匀,CTA未显示PE;19例患者共显示93个栓子,其中肺叶26个,肺段54个,亚段13个.51个栓子为闭塞性,42个栓子为非闭塞性.所有闭塞性栓塞均有灌注减低表现,非闭塞性栓塞中11个显示灌注降低.CTA栓子的栓塞程度与肺内有无灌注减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4,P<0.01).正常肺实质区[(1.92±0.54)g/L]与灌注减低区[(0.30±0.20)g/L]碘基物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P<0.01).PE低灌注区抗凝治疗前[(0.26±0.23)g/L]与治疗后[(0.94±0.50)g/L]的碘基物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P<0.01).结论 CT能谱成像可以为PE提供定性、定量分析,可以作为评价病变程度以及指导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5.
目的:在18FDG PET/CT对肝脏单发病灶的诊断中,希望通过患者的年龄分层寻找各年龄层次患者的最佳诊断标准,进而比较年龄分层前后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包含272例无肿瘤病史的肝脏单发病灶患者.患者被分为青年组(≤49岁)、中年组(50~69岁)、老年组(≥70岁).首先,通过ROC曲线分析和AUC的计算,确定总体组及每个年龄组LNR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最佳诊断界值和诊断价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后分别比较总体患者组和三个年龄组之间18F-FDG PET/CT对肝脏单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通过t检验分析,良恶性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t=10.23,P≤0.0001).利用ROC曲线分析、X2检验及相关分析得出,各年龄组的LNR最佳诊断值分别为:总体组(>1.25),青年组(>1.17),中年组(>1.45),老年组(>1.25).LNR的AUC分别为:总体组(0.856),青年组(0.962),中年组(0.650),老年组(0.973).总体组和三个年龄组之间的诊断符合率的比较分别为青年组优于总体组(X2=13.352,P=0.0003),老年组优于总体组(X2=8.494,P=0.0036),总体组优于中年组(X2=9.057,P =0.0026).结论:不同的年龄组中存在不同的LNR最佳诊断值,年龄分层后,青年组和老年组鉴别肝脏单发病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总体组,总体组明显优于中年组.年龄分层对18FDG PET/CT诊断肝脏单发病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脂肪抑制技术在多肌炎、皮肌炎MR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46例经临床确诊多肌炎或皮肌炎患者双侧大腿MRI表现.常规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T2W及抑脂序列(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或频率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SPIR).观察比较抑脂序列与常规T1W、T2W序列在病变检出能力上的差异.结果 ⑴本组...  相似文献   
37.
小肠病变的MRI检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小肠病变的MR检查技术。方法 :选取 2 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查方法研究 ,6例扫描前 3 0~5 0min口服清水 10 0 0~ 15 0 0ml,5例扫描前 3 0~ 5 0min口服水、甲基纤维素混合液 10 0 0~ 15 0 0ml,11例扫描前 3 0~ 5 0min口服特别配制混合液 (每 10 0 0ml由 2 0 %甘露醇 2 5 0ml、5 %糖盐水 5 0 0ml、水 2 5 0ml所配成 ) 10 0 0~ 15 0 0ml。选取获得手术病理证实的 17例患者进行小肠基本病变征象分析 ,所有病例均同时接受小肠钡灌肠及MRI检查 ,从显示小肠肠壁肿块、肠腔狭窄、肠壁异常改变、肠外病灶压迹、溃疡、粘膜异常 6个方面比较SEB与MR及MRI各序列间的敏感度差异。结果 :口服本实验特别配制混合液能使小肠充盈良好 ,其效果优于其它 2种方法 (P <0 .0 1)。在显示肠壁异常改变、肠外压迹方面 ,MR的敏感性 (94.1%、77.8% )明显高于SBE的敏感性 (2 9.4%、11.1% ) ;在显示溃疡方面 ,SBE的敏感性 (82 .4% )明显高于MR(17.6% ) ;MR各序列对肿块的显示率均较高 ;SE T2 WI对肠壁异常改变的显示率 (94.1% )及对肠腔狭窄的显示率(88.2 % )较高 ;SPIR T2 WI对肠外压迹的显示率 (77.8% )较高 ;SE T2 WI与SPIR T2 WI对粘膜异常的显示率 (5 8.8%、41.2 % )相对高 ;各序列对溃疡的显示率均较低。结论 :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扫描对肝硬化病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进行评估的可行性. 方法 40例肝硬化病人在4周内分别完成内镜和上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分析每位病人的CT图像,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进行分级,并将结果与内镜比较.对于存在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例,测量其曲张静脉的最大直径.结果 利用增强CT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71%,准确率为67.5%, 其与内镜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评估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病人,CT测得的曲张静脉范围为2.37~8.73 mm,平均(4.66±1.77) mm, 95%可信区间为3.88 mm,5.45 mm,即曲张血管直径≥3.88 mm时,可以判断其存在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结论 CT增强扫描是发现和评估肝硬化病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9.
肝外胆管梗阻的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54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肝外胆管结石30例,恶性胆管梗阻24例)进行MRCP检查,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工T2WI扫描,结合呼吸触发及脂护抑制技术,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54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52例胆胰管显  相似文献   
40.
复方环丙沙星栓的制备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环丙沙星栓的制备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初步研究华佳,徐斌,张定水,陈其智,灵瑜璇(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上海200025)环丙沙星由于其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菌能力,被用于治疗泌尿、胃肠、呼吸、皮肤、骨等系统器官的细菌感染。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环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