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6 毫秒
41.
用电镜对6例高钾诱发的心律失常豚鼠和猕猴窦房结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豚鼠窦房结合特殊颗粒的细胞以及P细胞含特殊颗粒数均比猕猴的多。正常时特殊颗粒在结细胞内多呈核端分布,心律失常时多呈核周散布或单向聚集分布,向着细胞连结和成纤维细胞突起处散布。提示窦房结细胞可形成和释放特殊颗粒,特殊颗粒可能参与结细胞的兴奋传导,是影响心率的因素之一,其在心律失常时增多是一种应急反应,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从新高职生源、培养目标和专业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提出了新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时数的安排和包括标本考核在内的一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化学比色法检测135例宫颈癌和85例宫颈良性疾病患者及40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CYFRA21-1含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浆LPA水平为(5.11±1.9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1±0.45)μmol/L,P<0.01;宫颈良性疾病组患者血浆LPA水平为(2.46±1.05)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PA对宫颈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4%和97.5%,CYFRA21-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1.5%和95.0%,LPA均优于CYFRA21-1。血浆LPA和CYFRA21-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的表达分别为71.0%和43.5%,均高于腺癌+腺角化癌的27.3%和18.2%,P值均<0.05。宫颈癌晚期(Ⅲ+Ⅳ期)CYFRA21-1阳性率53.2%,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的14.6%;有远处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血浆LPA阳性率91.9%,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的24.5%,P<0.05。结论:LPA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血浆LPA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肝细胞癌患者庚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方法:检测128例肝细胞癌(HCC)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庚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GV),另外采用ELISA法检测本实验检出18例Anti-HGV+血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丙肝抗体(Anti-HCV)。结果:Anti-HGV阳性率分别为12.5%(16/128)和36%(2/55),两者差异显著(P<0.01)。18例Anti-HGV+血清中,HBsAg阳性率77.7%(14/18),Anti-HGV阳性率22.2%(4/18)。表明HGV、HBV、与HCV有重叠感染现象。结论:提示广西地区HCC病毒致癌因素中,HGV感染可能是仅次于HBV及HCV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AFU与AFP联合检测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LISA法和酶法分别检测48例小肝癌患者血清中的AFP和AFU,结果AFP、AFU在小肝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4%和89.6%,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提高到93.6%,表明AFU与AFP联合检测对提高小肝癌诊断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6.
自上世纪 90年代起 ,我校紧跟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步伐 ,积极开展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推广运用 ,并顺利地完成从电视电化教学向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渡。解剖学教学是我校最早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科室 ,1998~ 2 0 0 1年建设的教学平台“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 ,计算机的应用给解剖学这样的形态学科教学带来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的教学由此变得生动直观 ,学生学习也变得方便。在从医学专科至研究生的教学层次中推广应用均获得了较好的评价。以往的教学课件均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为主 ,教学内容和本科以上教学相似 ,知识点多 ,要求较高 ,这使非临床专业型的学生感到压力很大 ,而且学习掌握起来较为困难 ,这种情况在成人教育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学过程中尤为突出。护理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知识起点较低 ,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研究型知识要求不高。但学生并不是不希望学习新的知识 ,多数学生反馈的信息是希望学习到护理学相关的知识 ,同时也希望能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 ,及时调整护理学解剖学教学的内容和方向也成为目前解剖学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在我...  相似文献   
47.
联合检测肺癌血清中TSGF、NSE和CYFRA21-1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NSE和CYFRA21—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210例肺癌患者、44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同时用光电比色法检测其血清TSGF水平。结果与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血清中3项标志物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3项标志物的水平和敏感性与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TSGF、NSE及CYFRA21—1判别肺癌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60.O%、38.1%和59.5%,特异性分别为92.9%、93.6%和96.8%,3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判别肺癌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6%和84.0%。治疗前及治疗后无效组患者血清3项标志物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后有效组(P〈0.05)。结论血清TSGF、NSE及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方面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三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8.
血清NAG活性测定对PLC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血清N—乙酷—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测定对原发性肝癌(PLC)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硝基苯酚比色法测定未经治疗的PLC患者(30例)和治疗后的PLC患者(35例)的血清NAG值,并分别与正常人(44例)血清NAG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PLC患者血清NAG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LC患者中,未经治疗者的血清NAG值又高于经治疗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AG测定对于PLC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都有一定价值,是一项可应用于临床的生化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9.
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教学模式创新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学生获得专业能力的关键性环节,我校近年来不断强化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教学质量,积极改革检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周会制,实时掌握研究生动态,加强临床实践与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增加应用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有组织、有计划做好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建立科学的临床轮转考核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资源,在检验医学实践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有利地推进检验专业教育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汉族、壮族人群基因座D6S274、D6S285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以及汉族、壮族这两个基因 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性的差异。方法: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选取广西脑科医院汉 族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和壮族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其健康直系家属(其中汉族49例,壮族4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PCR反应技术及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观察D6S274、D6S285基因座多态性的分布。结果:(1)汉族、壮族 正常对照组D6S274、D6S285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 05)。(2)汉族患者组和正 常对照组D6S2Y4的172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4%和16. 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 31,P=0.02);汉族、 壮族患者组D6S274的166 bp、168 bp、172 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 5%和53. 3%、16. 3%和3. 3%,30. 4%和4%,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χ2 =24. 07,P =0. 00,χ2 =8. 59, P =0. 00,χ2=21. 21, P =0. 00);汉族、壮族正常对照组 D6S274 上的 166 bp、 168 bp、172 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2. 5%和49.0% ,19. 4%和5. 2%, 16. 3%和3. 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 87, P =00,χ2 =9.00, P=0. 00,χ2=9. 57,P =0.00),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D6S285基因座各组间各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上D6S274基 因座附近可能存在导致广西地区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生及产生差异性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