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6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我曾在政协会联组讨论时提出。医师多点执业可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还能“盘活”现有医师资源,缓解基层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应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实施的步伐。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情况以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18(IL-18)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本组58例≤3岁的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在术前和体外循环开始后4、6、12、24 h留取尿样进行NGAL、IL-18、NAG、MA、α1-MG的检测.根据体外循环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对2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各29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肾损伤组术后4、6、12 h的尿NGAL/尿肌酐(UCr)水平(2820.0μg,/g,905.7 μg/g,76.1μg/g)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27.6 μg/g,19.5 μg/g,16.0 μg/g) (P <0.01).急性肾损伤组术后4、6、12和24 h的尿IL-18/UCr水平(3768.0 ng/g,1092 ng/g,421.0 ng/g,256.8 ng/g)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511.7 ng/g,304.1 ng/g,207.5 ng/g,100.8 ng/g) (P <0.05).急性肾损伤组术后4、6h的尿NAG/UCr水平(1205.5 U/g,294.7 U/g)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176.8 U/g,104.5 U/g) (P <0.01).急性肾损伤组术后4、6、12 h的尿MA/UCr水平(1628.0 mg/g,383.7 mg/g,121.2 mg/g)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119.0 mg/g,81.3 mg/g,86.5 mg/g) (P <0.05).急性肾损伤组术后4、6、12h的尿α1-MG/UCr水平(804.4 mg/g,384.5 mg/g,104.4 mg/g)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154.0 mg/g,84.3 mg/g,37.2 mg/g)(P<0.01).尿NGAL、IL-18、NAG、MA/UCr和α1-MG/UCr 5个指标均在术后4h预测价值最大.结论 尿生物学标志物NGAL、IL-18、NAG、MA、α1-MG对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HTK液对法氏四联征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法氏四联征惠儿24例随机分为肺动脉灌注组和对照组各12例,检测手术前、后的氧合指数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结果: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其灌注组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灌注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体外循环后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灌注组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HTK液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的发生,提高法氏四联征矫治术后患儿肺换气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4.
未成熟。肌在结构、功能、能量代谢及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与成熟。肌差异明显。目前由于低龄儿童。脏手术大规模开展,关于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成为心脏外科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心脏停搏液在未成熟心肌保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且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疾病。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内皮损伤及菌血症的发生导致了IE。怀疑IE时应进行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IE需联合应用杀菌类抗生素治疗,对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需及时手段。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侵入性操作前采取预防性的药,疗效地减少IE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387例外科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1年来外科治疗的≤6个月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1387例,探讨其病种、手术时机和治疗观念的变迁,以期进一步提高小婴儿先心病的就诊和救治率.方法 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个月先心病患儿1387例,主要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VSD/PH)、法洛四联症(TOF)、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CoA(IAA)/VSD]、右心室双出口(DORV)、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PA/VSD)、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等,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矫治,部分复杂型先心病进行了随访.结果 手术死亡110例,总手术死亡率7.9%.从历年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死亡率1997至2003年为11.5%~14.4%,2004至2005年降至8.6%~&9%,2006至2007年降至3.3%~3.8%.对TGA、TAPVC、TOF、PA/VSD、PA/IVS患儿进行了随访,随访率分别为83.8%(98/117)、87.8%(79/90)、48.2%(68/141)、65%(13/20)和95%(19/20),随访期限为3~86个月.晚期死亡16例.随访中绝大多数患儿无症状,心功能和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绝大部分早期出现症状的危重先心病可以在小婴儿期进行矫治,手术效果接近国际水平.不能进行一期矫治的可以先做姑息手术,改善缺氧、促进肺动脉发育,为以后的根治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7.
目的:总结肺动脉发育不良重症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矫治例肺动脉发育不良型法洛四联症3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1例,根治手术时年龄12~282个月,平均(40±47)个月,体质量7~34kg,平均(14±5)kg。在根治手术前进行了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姑息手术。合并心血管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左肺动脉缺如2例,左肺动脉起自主动脉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3例,合并粗大体肺侧枝血管12例。第一次姑息手术至根治手术时间间隔7~40个月,平均19个月。根治手术前行一次姑息手术者20例,2次者8例,3次者5例。姑息手术术式包括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改良Waterston分流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肺动脉环缩以及侧枝血管结扎融合或介入封堵。结果:全组死亡1例,为根治手术后严重感染死亡,1例在首次姑息手术时因人工血管堵塞在术后第一天再次行体肺分流术,患儿根治手术前Nakata指数和Mc Goon比值分别为[(230±90)和(1.91±0.45)mm2/M2,均较姑息手术前(103±46)和(1.20±0.32)mm2/M2,有明显增加(P<0.001)],末梢血氧饱和度[(71±11)%vs.(85±5)%]和血红蛋白浓度[(165±48)vs.(147±20)g/L]均显著改善(P<0.05)。所有33例患儿均完成了最终的根治手术。体外循环时间82~240分钟,平均(139±39)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42~180分钟(77±28)分钟,气管插管时间5~875小时,平均59小时,ICU滞留时间1~37天,平均5天。结论:根据肺动脉发育以及体肺侧枝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治疗策略,能有效改善肺动脉发育,完成肺血的单元化供血,提高肺动脉发育不良型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8.
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价高压性心脏病中肺动脉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超声是超声与心导管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显像技术,它在肺血管中的应用,弥补了肺血管造影检查的不足,开创了肺血管影像检查的新途径。它既能观测到血管横断面积、血流情况,又能探及血管内膜、中层、外膜的结构形态,能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吻合,从而以微创方法判定肺血管的结构形态学变化,这对选择手术适应证提供了良好依据。同时对肺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的术中引导、术后疗效的判定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的免疫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构建去细胞的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探讨其免疫学特性变化。方法取液氮保存的人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采用低渗液-去污剂(1%去氧胆酸,1%DOA)-核酸酶[20mg/L核糖核酸酶(RNase)和200 mg/L去氧核糖核酸酶(DNase)]去细胞法去除同种心脏瓣膜、管壁组织及肌肉中所有的细胞成分,保留完整的细胞外基质,构建去细胞的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HLA-DR抗原在同种心脏瓣膜组织中的表达;行大鼠皮下移植试验,评价组织学变化及Van Kosaa银染色法定性分析、原子吸收光度计法定量分析组织的钙化程度。结果去细胞同种心脏瓣膜的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较深低温液氮保存同种心脏瓣膜(HVA)显著下降;大鼠皮下移植8周后,去细胞同种心脏瓣膜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定性分析表明去细胞组瓣叶和管壁组织中呈黑色颗粒的钙盐沉积较深低温液氮组显著下降,尤管壁组织更为显著;定量分析亦表明去细胞瓣叶和管壁组织的钙化程度显著下降(瓣叶:去细胞组0.83±0.17 mg/ g,深低温液氮组[(1.39±0.26)mg/g,P<0.05];管壁:去细胞组(2.35±2.58)mg/g,深低温液氮组[(42.66±7.46)mg/g,P<0.05)]。结论去细胞同种心脏瓣膜的免疫原性显著下降,有望减轻移植后免疫反应,延长同种心脏瓣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在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时,肺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2例合并PH的先心病患儿行右心导管检查的同时进行肺动脉IVUS成像。右心导管测定mPAP、TPR、Qp/Qs,IVUS观测肺动脉管腔大小、内膜和中层的厚度,计算肺动脉管壁厚度比(WTR)以及血管的搏动性。结果:吸入纯氧后mPAP及TPR明显降低,Qp/Qs则明显增高;高阻力组与低阻力组间,肺动脉搏动性在吸氧前后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吸氧前后,WTR与TPR具有直线相关。结论:IVUS可以应用于临床,其监测结果与右心导管监测的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