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DSA采集图像,水溶性造影剂子宫输卵管造影及输卵管梗阻微创诊疗安全性,疗效和如何规范质量控制。【方法】534例不孕症患者DSA连续采集图像,用60%泛影葡胺或欧苏300 mgI/ml行子宫输卵管造影,96例双侧输卵管梗阻者行介入再通术,并对21例伞端积液梗阻者联合妇科腹腔镜粘连松解及伞端成形术。【结果】534例造影显示共1067条输卵管,通畅399条(37.4%),通而不畅197条(18.4%),梗阻472条(44.2%)。术前B超提示积液255条,造影无一条通畅。96例共192条输卵管梗阻行再通述,开通后通畅的154条(80%),通而不畅10条。有75例双侧通畅,21例远端梗阻或通而不畅者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及伞端成形。妊娠率:造影后双侧通畅的为74%(128/146),微创治疗的为(46.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卵管梗阻不孕症的微创诊疗术,完善的检查,术前用药,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恰当的微创技术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以眼部症状首发的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的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2例以眼部症状首诊于眼科的CCF临床资料.结果 例1以眼部胀痛就诊,多家医院误诊为青光眼;例2以眼球突出伴球结膜充血就诊,误诊为结膜炎.2例均经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CCF.予介入栓塞治疗后,2例眼部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 对于严重球结膜充血,伴有眼球突出、眼压升高、眶区可闻及血管性杂音等表现的患者,要高度怀疑CCF,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其确诊金标准.  相似文献   
23.
24.
总结了影像学检查中降低对比剂应用风险的措施.包括时应用对比剂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针对对比剂过敏反应和血管外漏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认为在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采取措施对对比刑应用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可最大程度避免发生过敏反应和血管外渗漏等严重并发症,保证患者检查安全.  相似文献   
25.
气钡造影倒立位法诊断低位先天性巨结肠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解决常规钡灌肠诊断低位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不足,提高影像学在此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低位HD大肠积气,灌入气钡造影浓度的钡液形成气钡影像,并充分利用气体和沿途的流体动力学特征,设计倒立位方法,使直肠、乙状结肠充分拉直展示。结果 242例低位HD一次性造影成功率达95%以上,狭窄段显示209例,移行段显示202例,均显示有代偿扩张段,代偿扩张段与移行段或狭窄段比值≥1.5:1。结论 气钡造影倒立位法诊断低位HD具有方法简便,一次成功率高,病变显示好,测量数据较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经颈静脉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联合多途径治疗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和远期疗效。【方法】对82例患DVT病人的89个患肢经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再行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包括机械取栓,导管接触溶栓,持续肝素抗凝治疗等。随访期2~44个月,平均19个月,了解过滤器放置后的状态,滤器对血栓的捕获,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有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果】2例2枚过滤器3个月后复查出现轻度移位,其余80例滤器均展开良好,位置固定,11枚滤器有效捕获血栓,全部病人随访期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显效51(62.2%)例,有效31(37.8%)例。【结论】经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多途径介入治疗DVT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对本中心2010年6月~2013年12月接受TEVAR治疗的4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通过主动脉CTA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术中通过将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来封堵主动脉夹层破口以隔绝假腔。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出现,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人失访,其余40例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6个月,平均14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无截瘫、脑梗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近端真腔基本恢复正常管径,近端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TEVAR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技术可靠,安全性较高,创伤小,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29.
肝转移癌临床上极为常见,预后多不良,发现时往往有70%-80%的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平均生存时间仅6—12个月。目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已被公认为治疗肝转移癌的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硬脑膜动静脉瘘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琦  刘觉仕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95-1395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又名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u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DAVM),是指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如静脉窦、大脑镰、小脑幕上的异常动静脉分流,临床罕见,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