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大学生非处方药认知度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以山东建筑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整群随机抽取1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获有效问卷1592份,内容包括:对药品的认知程度、用药、选择非处方药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对药品的认知程度方面:有67.8%的学生知道非处方药是可  相似文献   
82.
抗流感病毒药物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菲菲  何士勤 《医药导报》2002,21(4):212-213
综述流感病毒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介绍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除金刚烷胺类药物外,还有流感病毒神经氨酸苷酶抑制药、流感病毒受体阻断药、抗流感病毒反义寡核苷酸和黑色素等,其中部分药物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应用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盆底器官脱垂(POP)女性盆底器官运动及角量参数变化.方法 选取POP患者50例(POP组)和非POP患者50例(对照组),使用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其静息期、缩肛期和张力期盆底器官情况,获取不同时期尿道倾斜角(UIA)和肛直角(ARA)等角量参数.结果 POP组与对照组盆底器官运动偏转方向一致.POP组中11例患者静息期近段尿道向背侧倾斜(11/50),张力期有39例(39/50);对照组中3例患者静息期近段尿道向背侧倾斜(3/50),张力期有16例(16/50).POP组各期UIA均小于对照组(P<0.05),缩肛期UIA偏转幅度小于对照组(P<0.001),张力期前腔脱垂患者UIA偏转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OP组各期ARA及其变化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张力期后腔脱垂患者ARA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会阴二维超声能动态观察POP运动异常,间接反映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状态,为POP的诊断及盆底功能评价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84.
背景:研究发现经表面修饰过的聚合物纳米粒能通过血脑屏障,可以改善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目的: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制备高包封率的载神经生长因子的纳米粒,并初步探讨其对PC12细胞的体外诱导效果评价. 方法:采用复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用单因素分析及正交设计对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纳米粒分析仪测定平均粒径和分散指数;BCA法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及载药量,并进一步研究纳米粒体外释放特性.得到最好的制备方案后,制备载神经生长因子的聚合物纳米粒,并以此处理PC12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载神经生长因子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对 PC12细胞的体外诱导状况,对其诱导效果、毒性及缓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最优处方制备的载牛血清蛋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呈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258.9±5.73) nm,包封率为(80.56±2.23)%,内水相中投药量10 mg 时载药量约(4.24±0.12)%,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分初期突释释放和后期缓释释放2个阶段,0-56 d的累积释放总量分别为76.61%(牛血清白蛋白)、62.34%(神经生长因子).载神经生长因子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可以诱导PC12细胞像神经元样分化效能,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性能及无毒性作用.提示制备的载神经生长因子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理化性质优良,在体外有良好的缓释效能及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应用经会阴二维超声动态观察和评估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器官的位置及运动情况,以期为POP的发病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POP组47例,对照组30例,经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观察盆底器官的位置及其运动,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POP组3个时期尿道膀胱连接部和宫颈外口的位置均低于对照组,后腔脱垂患者肛门直肠连接部的位置在张力期和缩肛期低于对照组.张力期POP组盆底器官向下的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缩肛期的向上的移动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经会阴二维超声可动态观察盆底器官的位置和运动情况,与对照组相比,POP组盆底器官的位置降低,张力期器官移动度增大,收缩期移动度减小.  相似文献   
86.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对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病灶清除率、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病灶清除率、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灶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消化道狭窄及穿孔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半年及一年,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治疗较单独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在提高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病灶清除率和胃肠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更有优势,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肺炎支原体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MP-SAT)对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8例成人MPP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咽拭子MP-SAT检测均阳性,采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常规方案治疗。患者入院24 h内与治疗后每7 d(连续4周)检测血清MP-Ab、咽拭子MP-...  相似文献   
88.
正鼻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器官,鼻子出现疾病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急性鼻炎就是一种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那么你知道急性鼻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急性鼻炎应该怎样去预防和治疗呢,想了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急性鼻炎又称为"感冒、"伤风"。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发热等,病程通常在7~10天。200种以上的病毒和急性鼻炎相关。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更为多见。急性鼻炎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全球各国均有发病。成人通常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89.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临床上极常见,又称局部型颈椎病。表现头部紧痛,肩酸胀痛,颈部不适,肌肉痉挛,僵硬疼痛,并有相应的压痛点,影像学检查无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不稳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多因感受风寒、地处潮湿、睡姿不当、长期伏案工作、无节制看手机或过度疲劳等造成颈椎间盘、棘突关节及颈部肌肉韧带劳损所致。本病原本好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颈型颈椎病属颈椎病的早期,初级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临床普遍认为中医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针灸、推拿、刮痧、拔罐以及中药外敷等中医外治法,安全而有效,患者乐于接受,依从性好。本文观察了颈肩部刮痧加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浆置换(PE)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疗效。方法按肝衰竭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我科诊治的5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使用德国BE公司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使用美国 Beckman LH750 血球分析仪检测血细胞计数;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16例死亡患者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为(48.8±11.7)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65.8±19.0)s、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2.4±1.0)、血氨为(100.1±74.7)μmol/L,均显著高于36例生存患者[分别为(42.7±14.0)s、(48.0±11.4)s、(1.7±0.4)和(47.9±21.5)μmol/L,P<0.05];死亡组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31.8±12.9)%、血小板计数为(85.6±61.3)×109/L、白蛋白为(29.2±4.1)g/L、血钾为(3.8±0.5)mmol/L,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分别为(47.9±21.2)%、(133.4±50.7)×109/L、(32.8±4.7)g/L、(4.1±0.6)mmol/L,P<0.05];死亡组发生肝性脑病、腹水、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和发生2个以上并发症所占比例(分别为37.5%、68.75%、25%、62.5%、62.5%)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8%、30.35%、2.8%、11.11%、11.11%,P<0.05);患者在接受PE治疗后PTA[(44.8±23.5)%]、白细胞计数[(8.0±3.6×109)/L]、白蛋白[(36.4±3.6)g/L]、血尿素氮[(7.1±4.6)mmol/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36.6±14.6)%、(5.9±2.8×109)/L、(33.7±4.1)g/L、(5.4±3.8)mmol/L,P<0.05],红细胞计数[(3.9±0.7×109)/L]、血红蛋白[(119.5±18.2)g/L]、ALT为[(100.6±67.9)U/L]、AST[(120.0±62.8)U/L]、总胆红素[(335.7±121.3)μmol/L]、间接胆红素[(226.3±77.9)μmol/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4.2±0.8×109)/L、(130.6±23.8)g/L、(300.0±302.3)U/L、(227.2±174.6)U/L,(410.8±129.8)μmol/L,(290.4±100.5)μmol/L,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和白蛋白是判断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预后差,PE治疗可暂时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却对其生存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