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刘深  王宏涛  魏聪  常成成  吴以岭 《中草药》2017,48(11):2321-2326
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是第2大致死以及主要致残性疾病,而在中国其已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第1致死因素。因此,防治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除唯一证明有效的静脉溶栓药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外,其他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或疗效不确定。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引起广泛关注,通心络胶囊是其中研究较多的代表药物之一。从血管保护和神经保护2方面,就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2.
抚触法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硬肿症是寒冷季节中的新生儿常见病 ,其病因较多 ,发病机理不明 ,无特效疗法。我科自2 0 0 2年 1 1月~ 2 0 0 3年 3月收治 30例新生儿硬肿症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抚触法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早产儿 9例 ,低体重儿 <1 90 0 g者 7例 ,<2 30 0 g者 6例 ,重度窒息者 4例 ,重度感染者 4例。治疗方法将患儿放置于 30℃~ 34℃范围内的暖箱中 ,采用改良式抚触法 ,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进行抚触。抚触头颈及背部用指揉法 ,四肢用挤捏法。操作时双手要温暖 ,动作要轻柔 ,力量要适中 ,手指不离婴儿 ,双眼要望着婴儿进行眼神交…  相似文献   
33.
34.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内吸性强的有机氟农药 ,易溶于水、氯仿和醇等 ,化学性质稳定 ,加热后可升华 ,近年来引起的中毒较多。文献介绍氟乙酰胺测定方法有特异性差、操作繁琐、所用材料昂贵、结果不易判断等不足。于 2 0 0 0年 12月进行了氟乙酰胺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 ,结果比较理想。1 材料和方法1 11样品处理1 1 1 固体样品 用适量氯仿 (30~ 5 0ml)浸泡 5~10min并不断搅拌 ,然后过滤到白瓷蒸发皿中 ,滤液在通风橱中挥至近干 ,残液置 10ml具塞比色管中加 1~ 2ml蒸馏水充分振摇混合 ,静置或离心后取上层水液备用。1 1 2 半固…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免疫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诊断及科研中,但应用较多的是PAP法及ABC法,最近提出一种以碱性磷酸酶代替过氧化物酶作标记的桥联酶标技术,即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技术(简称APAAP法)。该法原理类似PAP法,用桥联第二抗体连接第一抗体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抗体复合物。作者运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分泌抗碱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制备出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免疫复合物,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免疫组化染色。 用牛小肠碱性磷酸酶(Ⅰ型)免疫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利用免疫损伤和高脂喂养结合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动物模型.方法 5周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佐以灌喂维生素D3,高脂饲料喂养大鼠,FeS04加入到饮水中.检测大鼠不同时间的血脂水平、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变化.结果 (1)As模型组的T℃、HDL、LD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1±2.52比1.3±0.10;2.46±1.01比1.02±0.13;3.76±1.67比0.52±0.063;P<0.05).(2)模型组的C反应蛋白(CRP)、心肌激酶(CK)、心肌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99±2.26比0.183±0.160;996.3±82.8比293.8±167.1;669.5±128.1比177.5±86.5;P<0.05).(3)采用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的主动脉出现斑块的沉积,而正常大鼠无病变的产生.结论 该方法能够诱导大鼠产生高血脂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心肌发生损伤,同时出现炎症症状,并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  相似文献   
37.
为深入了解血管生成素的生物学作用,探讨其在免疫、造血、血管新生和神经方面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我们选择了多种细胞和组织进行实验分析ANG研究。结果表明:其对ECV304和COS7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并可观察到明显的促ECV304细胞贴壁的作用;Ang具有明显地促KG-1a增殖的作用,其具体的分子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Ang对造血干细胞形成集落没有作用,同时发现亦不存在与GM—CSF的协同作用;Ang缺乏直接对鸡胚背根神经节的作用,但可能对胶质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当归成分藁本内酯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从甘肃岷县当归挥发油中,分离出一淡黄色油性物质,鉴定为藁本内酯,实验证明有明显的平喘作用。给豚鼠ip 0.14 ml/kg能缓解组织胺与乙酰胆碱的致喘反应,其效力约与氨茶碱50 mg/kg相仿。在豚鼠肺溢流实验,ⅳ藁本内酯0.08 ml/kg能对抗组织胺2~10 μg/kg所引起的支气管收缩。藁本内酯不仅对豚鼠离体气管条有松弛作用,而且对乙酰胆碱、组织胺以及氯化钡引起的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有明显的解痉作用。上述作用不能被心得安所阻断。藁本内酯对豚鼠肺、肠组织内cAMP及cGMP的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探讨葡激酶衍生体(SAKD)对正常和高脂喂养大鼠的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及葡激酶衍生体使用的安全性。将正常和模型大鼠各30只分别分为生理盐水组、SAKD组、重组葡激酶(rSAK)组,按照0.5mg/kg体重给药,3天1次,连续15次,观察出血情况,监测用药前后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BPC)、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活性(PLG)、纤溶酶抑制物活性(PI)。结果发现,正常大鼠中SAKD组有1例轻微出血,rSAK组有2例,但均可自行止血;高脂模型组大鼠中SAKD组有2只轻微出血,rSAK组中有3只轻微出血;各组大鼠的血小板计数、D—D、PLG、PI值无明显改变。SAKD处理的高脂组大鼠的APTT、PT、TT值明显延长,Fg减少(P〈0.05),SAKD对正常动物出凝血影响较小,但能够改善高血脂大鼠的高凝血状态。结论:本试验剂量的SAKD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长期使用能减轻高脂大鼠血液的高凝症状。  相似文献   
40.
本文用聚合人工血清白蛋白亲和层析柱纯化的含前S(2)-HBsAg,脾内接种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Ag骨髓瘤细胞进行常规方法融合,以四种酶联法进行筛选、并经多次有限稀释亚克隆培养,最终选出3林为分泌抗前S(2)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再经亚克隆培养和多次传代与冻存,并用抑制酶联法检测其抗体,均为抗前S(2)抗体阳性。接种BALB/c小鼠腹腔后,腹水均为抗前S(2)阳性反应,且效价可高达8万。用免疫双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类型。均为鼠IgG1型。用经硫酸铵沉淀等方法纯化的IgG酶标物,采用双抗体夹心,检测了乙肝病人血清中的前S(2)蛋白,得到了初步结果,与现有检测受体的方法相比,具有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等优点,结果可靠。这一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