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52.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们用环磷酰胺 (CTX,C)、阿霉素 (ADM,A)、 5氟脲嘧啶 (5 FU,F)和顺铂(PDD,P)联合 (CAF P方案 )治疗常规方案失败的晚期乳腺癌 ,能评价疗效者5 1例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 1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30~ 70岁。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乳腺癌  相似文献   
53.
肝豆状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缺陷病。我科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我院儿科自1998年来采用大剂量654—2配合综合疗法,治疗危重肺炎尤其是腺病毒肺炎疗效突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建立大鼠胫骨的骨癌痛模型,观察骨癌痛发生时脊髓背根神经节内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Ⅱ(MHCⅡ)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雌性SD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n =9)、假手术组(Sham组,n =12)和骨癌痛组(骨癌痛组,n =12)。骨癌痛组右侧胫骨的骨髓腔内接种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Sham组注射相等体积的D-Hanks液。于手术前1天及手术后3、7、10和14 d使用von-Frey丝测定手术侧的机械缩爪阈值;于手术后14 d采集各组(n =9)的L3~L5的右侧背根神经节,每3只大鼠的背根神经节标本作为一组提取总的蛋白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HCⅡ的变化情况;于手术后14 d多聚甲醛灌注Sham组(n =3)和骨癌痛组(n =3)大鼠,取L3~L5的右侧背根神经节制作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MHCⅡ的变化情况以及与神经元和卫星细胞的关系。结果  手术前各组大鼠的机械缩爪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癌痛组在骨癌痛模型建立7 d后较基础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显著低于Nai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HCⅡ表达于背根神经节的卫星细胞;同时Western blot定量结果发现骨癌痛组的MHC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aive组,而Sham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的MHCⅡ表达升高,可能参与骨癌痛的外周敏化。

  相似文献   
56.
目的:采用多种指标将传统换药和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进行临床观察对比,比较两种方法在电击伤创面植皮术前准备方面的优缺点,探讨VSD技术在电击伤创面治疗中有无优势。方法收集某科室98例电击伤患者,共112处电击伤创面,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VSD组和传统换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创面清洁时间、手术植皮成活率,将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传统换药组和VSD组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平均值分别为5.9±2.5和2.4±1.3,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换药组和VSD组的创面清洁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3.5±6.5)天和(9.25±2.5)天,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换药组和VSD组的手术植皮成活率平均值分别为(65±15)%和(90±8)%,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结论与传统换药相比,在熟练掌握VSD技术的前提下,VSD技术在电击伤创面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清洁时间,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提高植皮成活率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26)与常规组(n=26)。2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常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接受丁苯酞+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周。2组患者均于治疗后2周评估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评估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后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MCP-1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NF-α、MC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MCP-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采取丹...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对比研究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在高压氧(HBO)联合药物治疗前、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并对其优越性及临床意义进行评价。 方法34例DEACMP患者接受20~40次HBO联合药物治疗,并在治疗前、后用双半胱乙酯(99mTc-ECD)脑SPECT血流灌注扫描半定量法进行疗效监测和对比分析。 结果HBO治疗后,DEACMP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区有明显改善,脑SPECT血流灌注半定量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脑磁共振显像无明显差异。 结论脑SPECT血流灌注半定量法显像在DEACMP的诊断和HBO治疗的疗效监测中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三维高清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入路选择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资料,按照不同入路方式分为侧方入路组和中间入路组,分别54例、42例。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完成分析。手术相关指标、中位生存期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预后指标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侧方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均短于中间入路组(均P<0.05),两组的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方入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低于中间入路组的11.9%,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入路组中转开腹率为3.7%,低于中间入路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0,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术后1年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侧方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并可有效降低中转开腹率,其预后效果与中间入路相当,值得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和中期预后。方法收集67例鼻咽癌患者,根据不同放射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调强放疗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率。随访24个月,比较2组1,2年生存率和转移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1个月,2组颈面部皮肤损伤、黏膜炎、唾液腺损伤、中耳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24个月,2组1,2年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听力下降、张口困难及口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与常规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中期预后及放射毒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