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良性附件包块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5月~2006年11月术前诊断为良性附件包块149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情况,从手术的并发症方面评价腹腔镜在附件包块手术中的安全性,从附件包块大小、下腹部手术史两个方面来评价腹腔镜附件手术适应证的拓宽指征。结果:所有附件包块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包块直径<5cm与5~8cm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8cm患者(q分别为5.54、7.14,P<0.05),不同直径包块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下腹部手术史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附件包块手术安全、可靠,可作为术前诊断为良性附件包块的首选方式。随着腹腔镜器械的发展及手术技巧的提高,对于附件良性肿瘤直径≥8cm及下腹部手术史患者的适应证可适当拓宽。  相似文献   
52.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外阴癌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外阴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0年12月~2004年8月收治的85例外阴癌患者中53例维吾尔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发病年龄51.5岁;Ⅰ期3例,Ⅱ期 30例,Ⅲ期14 例,Ⅳ期 6例;45例行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病人和非手术病人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平均5年生存率为60.5%,各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生存率高于Ⅲ期.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尤为重要.手术切除是外阴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前两种阴道准备方法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前需阴道准备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术前用聚维酮碘(3%)棉球阴道擦洗4次,对照组采用手术前3d每晚用棉球沾1:20聚维酮碘冲洗阴道+甲硝唑0.4g阴道上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2h体温与白细胞数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72h白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体温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维酮碘棉球阴道擦洗做阴道准备效果满意,明显降低了住院时间,缩短了患者的阴道准备时间,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4.
应用多项肿瘤标记物及B超检测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卵巢癌术前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3项肿瘤标记物CA125、人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转化生长β1因子(TGF-β1)及B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44例卵巢恶性肿瘤及8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非肿瘤包块患者在术前进行血清学检测及B超检查,以40例正常妇女进行对照。结果:单纯应用CA12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4.1%和76.2%;3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及81.2%;单纯应用B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1.8%及91.2%;B超联合CA125可使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提高到86.3%和97.5%。结论:3项肿瘤标记物和B超联合检测对提高卵巢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大黄加芒硝外敷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妇科恶性肿瘤手术230例,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以大黄加芒硝外敷促进切口;对照组常规应用5%碘伏消毒切口换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发生脂肪液化例数和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提高。结论:大黄加芒硝外敷切口能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并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6.
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更新宫颈癌分期,将治疗前影像学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定义为ⅢC1r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定义为ⅢC2r期。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盆腹腔淋巴结是否转移与诊疗方案的制定相关,影像学准确地判断盆腹腔淋巴结状态可以明确分期,让患者接受规范的诊疗。目前临床上影像学检查方法众多,常用检查有B超、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及PET/MRI。B超经济方便,但对淋巴结检出率过低;CT在国内使用广泛、检查速度快,扫描范围大,临床应用易于推广,但CT诊断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诊断价值不突出;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能同时实现功能成像,但存在检查敏感度不高的情况;PET检查准确性较其他影像学检查较高,但其敏感度较MRI及CT检查并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刘开江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7):491-494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子宫颈癌筛查的普及,诊断子宫颈癌的患者有年轻化趋势,有资料显示年龄小于35岁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1];另外,受到生育政策的影响以及生育观念的变化,临床中年轻患者尚未完成生育者或有再生育要求者比例明显增多。对这类患者制定诊疗方案时,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需考虑保留其生育功能,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社会意义。目前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中,针对子宫颈的处理包括子宫颈锥形切除术、  相似文献   
58.
经典的子宫颈癌根治术尽管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手术,但同时又是一个解剖性、规范性手术。因此,应该通过规范化的手术操作,避免术中血管、神经及器官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传统子宫切除术是经腹或阴道进行,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既往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相对禁忌症的肥胖病人也能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肥胖妇女用传统手术方式切除子宫将面临着手术野暴露困难、术后手术切口容易发生脂肪液化等难题,给手术过程和病人术后恢复带来风险。BMI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推荐的判断超重或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5月-2007年5月来自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TLH的50例肥胖妇女病例,通过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来评价该项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运用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分析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患者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谱特征,寻找肿瘤临床早期和中晚期之间的血浆蛋白组差异。方法 收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患者血浆标本共46例,其中临床分期为Ⅰ-Ⅱa的早期患者26例,Ⅱb-Ⅳ的中晚期患者20例;利用高丰度蛋白去除方法,制备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样品,经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ProteomeLabTM PF-2D)分析,研究不同宫颈癌临床分期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差异。结果建立了早期和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蛋白质组差异图谱;以2倍以上的血浆蛋白质含量变化作为蛋白质峰组分的定量差异标准,并将宫颈癌早期患者设为对照,综合分析二组的有效蛋白组分,发现中晚期肿瘤患者血浆中5个低丰度蛋白组分含量明显上升,而10个组分下降。结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存在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差异,为进一步鉴定肿瘤演进过程特异的血浆标志蛋白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