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81.
为了在受体水平探讨神经与内分泌的相互关系,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反应方法研究了雌性大鼠雌激素受体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亚型的在前脑的分布与共存,用小鼠抗雌激素受体血清和兔抗代谢谷氨酸受体I亚型血清分别孵育或共同孵育切片,ABC法显示前者的反应产物呈粉红色(或棕色)后者呈黑色,结果表明,两者在大脑皮质和下丘脑都有较广泛的分布,后者除神经细胞外,还分布于侧脑室的室管膜细胞在双重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82.
P物质在三叉神经脊束核的超微结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着神经递质的作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然而,要彻底明瞭其作用机制则必须在超微结构水平上进行研究。这方面的工作在文献上虽有一些报道, 但对其在神经细胞各种超微结构中的分布则研究很少,尤其对感觉性核团的轴轴突触(这种突触被认为是突触前抑制的形态学基础)中P物质的分布缺乏详细的资料。本文试图通过特异性的超微免疫细胞  相似文献   
83.
84.
核苷酸复方产品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核苷酸复方产品进行安全性研究。方法从小鼠和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大鼠30d喂养试验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各剂量组复方核苷酸产品对2种性别的大、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15.00g/kgbw,属无毒物质;三项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d喂养试验中临床检验、脏器称量、血液生化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结果、病理组织学检验结果表明各检验项目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核苷酸复方产品属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85.
本文综述国外近5年来在复苏护理中有关DNR问题的文献,介绍DNR的概念、适用病例、决定因素、应用率、实施办法。DNR是复苏护理管理中的一新动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因除了医学外,还涉及法律、道德等问题,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有待多学科学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6.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疼痛与局麻对脊髓背角生长抑素的影响,结果:脊髓背角Ⅰ、Ⅱ层生长抑素的免疫反应疼痛组有明显的增强;局麻组无明显改变。提示:生长抑素与疼痛机制有关,它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痛觉调制系统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7.
组织神经节苷脂(Gls)传统的分析方法,是用薄层层析,在分析之前要先进行操作步骤繁杂的分离纯化。Harth等于1978年报告用组织粗提液直接点样于层析薄板,再以三种不同的溶剂系统展开的方法,得清晰的薄板层析图谱。它们的展开剂为:1.氯仿;2.氯仿-甲醇-水(70:30:4,V/V/V);3.氯仿-甲醇-0.25%KCl(60:35:8,V/V/V)。此法简便,但未能推广采用。根据我们的经验它未能推广的原因是粗提液颜色较深,对唾液酸测定干扰甚大,薄板上的点样量较难掌握。我们用硅胶G层析薄板(5×20厘米),将组织的氯仿-甲醇粗提液直接点样于其上,以Harth的前两种展开剂展开后,用问苯二酚显色,参考定位,刮下含Gls部分硅胶,经洗脱、离心、氮气吹干后,溶于C:M(1:1),以唾液酸含量为参数,点样于高效层析(HPTLC)薄板上,在氯仿-甲醇-0.15%CaCl_2(60:40:9,V/V/V)展开,可得良好的图谱。这一改良可去掉呈色物质,大大减少HPTLC板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同时本法未经Folch分配,有可能获得比传统方法更为真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为了探讨神经垂体内后叶加压素(VP)释放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调控,本研究用包埋前ABC法结合免疫电镜双标技术,研究了大鼠神经垂体内VP能神经和GABA能神经的超微结构分布及其相互联系。先用DAB法显示GABA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铵-TMB法显示VP免疫反应,再用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埋。电镜观察发现:在神经垂体内GABA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沉淀,定位于神经末梢内的小清亮羹泡周围和线粒体膜上;VP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不规则形块状或针状散在于神经分泌末梢内。GABA样神经末梢分布于神经分泌末梢之间或紧贴毛细血管和垂体细胞,可与神经分泌末梢紧密接触甚至形成突触。VP样神经分泌末梢内含小透亮囊泡和大颗粒囊泡,并可与GABA样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在这种情况下,GABA样轴突为突触前成分,突触前、后膜呈对称性,突触间隙宽度小于20nm,内含电子致密物质。以上结果证实,在大鼠神经垂体内VP释放受到GABA神经的直接突触调控。  相似文献   
89.
大白鼠神经垂体的超微结构及其联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大白鼠神经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除证实神经分泌物质在神经末梢内贮存并释放人血液外,还显示在神经分泌末梢之间存在着轴-轴突触样结构;在神经分泌末梢与垂体细胞之间,存在着神经-胶质突触样连接;在垂体细胞之间,存在着中间连接。轴-轴突触和神经-胶质突触样连接的特点是:1.突触前、后膜呈不显著的增厚;2.突触前成分内,有成群的微泡靠近并附着于突触前膜;3.突触间隙为20 nm左右,内含多少不等的电子致密物质。作者认为,以上两种突触样结构和垂体细胞,均与神经分泌物质释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与癫痫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脑电图就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大脑皮质、海马Fos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与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致痫大鼠的Fos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诱发癫痫发作后1h,双侧齿状回颗粒细胞层、海马锥体细胞层及注射侧梨形皮质有大量Fos阳性细胞,对侧梨形皮质未检测到Fos表达;侧脑室注射蝇蕈醇可明显抑制齿状回、海马Fos的表达,但梨状皮质Fos表达未受影响。一侧侧脑室注射荷包牡丹碱诱发癫痫发作后1h,双侧梨状皮质有较强的Fos表达,但齿状回、海马未见表达。脑电图也证实马桑内酯及荷包牡丹碱均能诱发棘慢波、尖慢波,蝇蕈醇则能明显抑制这种痫样放电。结果提示,GABAA受体在癫痫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