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眼科学   2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川芎嗪对AGEs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7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原代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第3 ̄8代用于实验,设空白对照组,DMEM培养基中不加入任何药物;AGEs对照物组,培养液中含100mg/L的AGEs对照物;AGEs组,培养液中含10,50,100,200,400mg/L的AGEs,分别干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4h及48h。②实验操作:川芎嗪干预实验:也设空白对照组;AGEs对照物组;AGEs组,培养液中含100mg/L的AGEs;AGEs 川芎嗪组,培养液中加入10,20,40,80,160,320,640mg/L川芎嗪30min后加入100mg/L的AGEs,分别干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4h。③实验评估:MTT微量酶比色法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情况。结果: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情况:不同浓度AGEs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对照物组(P<0.01),100mg/LAGEs组增殖率(24,48h分别为39.45%,31.97%)高于其他组(P<0.01),48h与24h结果一致。②川芎嗪的抑制效应:与AGEs组比较,10,20,40,80,160mg/L川芎嗪对AGEs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P>0.05),320及640mg/L川芎嗪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8.96%,15.08%(P<0.01)。结论:①AGEs可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②低浓度川芎嗪对AGEs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高浓度川芎嗪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角膜内皮细胞对维持角膜的透明性和厚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体内角膜内皮细胞有限的增殖能力及角膜供体的短缺,使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的体外重建受到了关注。目前,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已基本成熟。但是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评价及鉴定标准却尚未建立。本文就人角膜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鉴定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对高糖刺激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和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表达的影响。方法人LECs系SRA01/04细胞用含葡萄糖5.5mmol/(L正常对照组)和30.5mmol/(L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观察组用不同浓度SFN处理24h后,Western blot观察HO-1的表达以及Nrf2的核转位。结果正常对照组SRA01/04细胞中HO-1表达量非常低,高糖处理后,HO-1表达水平有所增加。但SFN处理后,HO-1的表达随着SFN浓度的增高而进一步增高;SRA01/04细胞在正常对照组中Nrf2主要位于细胞浆内,细胞核中Nrf2含量极低。高糖组细胞核中Nrf2仅轻度增加。而SFN处理后,细胞核内Nrf2表达量显著增高。此外,SFN组经Nrf2 siRNA干扰后,HO-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 SFN可通过激活Nrf2诱导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HO-1,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恺  谭钢  邵毅  刘二华 《眼科新进展》2013,33(7):601-604
目的 观察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高糖条件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人LEC系SRA01/04细胞分别用含5.5 mmol·L-1葡萄糖(正常对照组)和30.5 mmol·L-1葡萄糖(高糖处理组)的培养基培养.SFN干预组在高糖处理组培养基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SFN.处理24h后,荧光探针法检测ROS产生量,罗丹明123染色检测MMP的改变,Western blot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为了评价SFN对LEC的保护作用与HO-1的关系,SFN干预组(30 μmol·L-1)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O-1激动剂钴原卟啉和抑制剂锡原卟啉,24h后观察ROS产生量及MMP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处理组LEC中ROS的产生量增加了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N干预组ROS的产生量随着SFN浓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当SFN浓度为30 μmol·L-1时,ROS产生量接近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处理组MM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下降了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μmol·L-1 SFN使MMP水平恢复到95.4%,与高糖处理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处理组HO-1表达轻微增加;SFN干预组与高糖处理组相比HO-1表达进一步增高.HO-1特异性抑制剂锡原卟啉能减弱SFN对ROS的抑制作用并降低MMP水平,而HO-1激动剂钴原卟啉则能进一步协同SFN降低高糖诱导的ROS产生,并提高MMP水平.结论 SFN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糖诱导的人LEC内ROS产生及MMP改变,机制可能与其诱导H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高糖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RGC细胞株RGC-5细胞,50 mol·L-1葡萄糖孵育细胞诱导损伤.应用CCK-8法测定并计算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细胞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释放量,测定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 高糖(50 mol·L-1)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了RGC-5细胞的生长,高糖处理24 h、48 h和72 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2.37±3.49)%、(42.18±6.34)%和(57.33±5.39)%(均为P <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组(0.1×10-6 mol·L-1、10-6 mol·L-1、10×10-6 mol·L-1)处理48 h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高糖诱导的RGC-5细胞生长:生长抑制率高糖组(42.18±6.34)%,高糖+不同浓度RSG组分别为(35.66±4.73)%、(27.35±4.15)%和(25.17±3.42)%(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处理24 h、48 h和72 h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了细胞凋亡(均为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组(0.1×10-6 mol·L-1、10-6 mol·L-1和10×10-6mol·L-1)处理48 h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高糖诱导的RGC-5细胞凋亡:高糖组凋亡率为(31.55±5.34)%,高糖+不同浓度RSG组分别为(23.75±3.72)%、(18.75±2.17)%和(17.53±3.05)%(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Glu释放量显著增加:2组分别为(85.64±12.75)μg·L-1和(246.84±33.48)μg·L-1(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0.1×10-6mol·L-1、10-6 mol·L-1和10×10-6mol·L-1)处理48 h组Glu的释放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少:高糖组Glu释放量为(246.84 ±33.48)μg·L-1,高糖+不同浓度RSG组分别为(175.34±23.69)μg·L-1、(117.25±18.76) μg·L-1和(109.34±15.54) μg·L-1(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SOD活性显著降低:分别为(3.06±0.38) kU·g-1和(0.56±0.07)kU·g-1(均为P<0.05),而MAD水平显著增加:分别为(5.67±0.76) μmol·g-1和(37.64±4.37) μmol·g-1(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处理48 h组细胞中SOD活性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均为P<0.05),而MAD水平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 RSG抑制了高糖诱导的RGC损伤,其机制与RSG减少了RGC中Glu的释放和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改良硅胶管逆行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门诊治疗的鼻泪管阻塞或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共68例74眼,在局部麻醉下行改良硅胶管逆行置管术,术后观察泪道通畅情况、溢泪现象、硅胶管位置及其洁净情况。结果:置管术后1wk泪道冲洗均通畅,拔管后1a总有效率为94.6%。结论:改良硅胶管逆行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操作安全、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是一种黄斑中心凹全层解剖缺陷的老年性视网膜疾病,严重影响老龄患者的中心视力与生活质量。最近的研究发现脉络膜局部血流状况和脉络膜厚度的改变可能与 IMH 的发病密切相关。光学相干断层深度增强成像( EDI SD-OCT)是一种精确测量脉络膜厚度的新方法,为阐明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针对 OCT 测量的脉络膜厚度与 IMH 发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缓激肽(bradykinin,BK)对体外培养家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及对紧密连接相关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闭锁小带蛋白-1相关性核酸结合蛋白(zonula occludens-1-associated nucleic-acid-binding protein,ZONAB)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BK促进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对数生长期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向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01、0.10、1.00、10.00 μmol·L-1 BK(BK组),对照组不做加药处理,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增殖状况,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在24 h、48 h、72 h、96 h的吸光度(A)值,Western blot检测72 h各组细胞中紧密连接处ZO-1与核内ZONAB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药 72 h,各组细胞融合成片并紧密连成单层,加药96 h后各组细胞生长受限,细胞间隙变大,脱落细胞增多。与对照组相比,除0.01 μmol·L-1 BK组24 h外,其余浓度BK处理后A值升高、增殖活力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01),并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其中1 μmol·L-1 BK作用最强 (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K可促进紧密连接处ZO-1与核内ZONAB蛋白的表达,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BK体外刺激可促进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ZO-1与ZONAB介导的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眼和对侧健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并与正常人群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09/2012-09共26例26眼门诊就诊的单眼发病的CSC患者,分为CSC患眼组(A组)26眼,CSC对侧健眼组(B组)26眼,正常对照组(C组)26眼。采用海德堡频域OCT增强深度成像技术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距中心凹1和3mm处鼻颞上下四方位脉络膜厚度。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CSC患眼SFCT值较对侧健眼明显增厚(t=5.57,P<0.01)。三组间比较,SFCT均值分别为(528.31±91.24)μm,(413.71±79.35)μm和(301.31±52.46)μm,A组较B组增厚,A组较C组明显增厚,B组较C组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C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较对侧健眼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提示脉络膜血管呈高灌注状态,可能是CSC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