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影响药物代谢的中药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近年来随着药物代谢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代谢组学的出现,在基于影响药物代谢的中药配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中药配伍影响中药体内过程是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重要机制之一。中药配伍后,其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可能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导致其药效或毒性发生变化。本文首次归纳总结了基于影响药物代谢的中药配伍研究进展,通过研究中药复方给药后,分析其代谢组学特征,从内源性代谢物和外源性代谢物两个方面比较研究配伍前后变化,为全面评价中药复方的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甘草对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内酯酮体内代谢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LC-MS/MS研究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及与甘草联合给药后在大鼠血浆中相应代谢成分,比较单独给药及联合给药后代谢产物种类和生成量的差异.结果:在雷公藤甲素单独给药组及其与甘草联合给药组的大鼠血浆中,均发现4个代谢产物:m/z([M+H]+)359,359,375,377,其中羟基氧化代谢产物(m/z359)生成量较大.在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组及其与甘草联合给药组的大鼠血浆中,均发现代谢产物3个:m/z([M +H]+)375,397,413,其中羟基化代谢产物(m/z 375)生成量较大,在联合给药组的大鼠血浆中还发现1个单独给药组中没有的代谢产物m/z([M +H]+)413.联合给药组比单独给药组的各代谢产物生成量大.结论: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及其与甘草联合给药后,大部分代谢产物相同,其中氧化代谢产物为主要代谢产物.甘草可加速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的体内代谢,为阐明甘草对雷公藤的减毒增效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祖国医学认为是湿热蕴积于下焦,日久积而为砂石,故称砂淋或石淋。我们从71年7月至73年4月在门诊和急诊室共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10例。所有病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并都经X线平片或造影证实。试用加减八正散治疗,8例排石,2例失去联系,疗效不清。简要介绍于下: (一)方剂组成八正散载于《和剂局方》,原方为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泽泻药材中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G,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的UFLC含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UFLC-AQ C18色谱柱(4.6 mm×100 mm,3μm),流动相乙腈(A)-水(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08,245 nm,柱温30℃。结果: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G,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 6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79 0~17.88(r=0.999 8),0.500 0~100.0(r=0.999 7),0.216 0~25.20(r=0.999 6),0.295 0~12.45(r=1.000),0.653 0~65.33(r=0.999 6),0.393 0~78.32(r=0.999 8)mg·L-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5%,96.70%,97.65%,96.01%,99.73%,100.3%。结论:建立的UFLC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泽泻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心脏病伴有心动过缓,常规应用阿托品治疗是众所周知的。近年来国外已陆续报道静脉注射阿托品可以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唯国内迄今尚未见正式报告。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介绍于下,并结合文献作一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用人体肝癌转染的NIH/3T3细胞证实有人的癌基因N-ras并有过量ras产物P_(21)表达。利用上述转化细胞株为免疫原制得抗P_(21)单克隆抗体后,进一步用ABC免疫酶染色法观察了P_(21)在肝癌、胃癌和肺癌等恶性组织中的分布。 实验结果显示肝癌组织切片中,恶性细胞与P_(21)  相似文献   
17.
冯×女 19岁于1976年10月末来本院就医,先后数次,曾投四物、四君及生黄芪、龙骨、牡蛎等亦未收效,最后于11月16日请孟宪民老大夫诊查。患者无明显诱因,半年来右侧颜面汗出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克隆了抗小细胞肺癌(NCI-H128瘤细胞株)单抗2F_7(IgG2a型),体外实验证明该抗体对小细胞肺癌亲和性好,和其它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肿瘤及正常组织交叉反应少。 用BALB/c、NC近交系裸鼠建立荷瘤(H128瘤)动物模型,用~(125)I标记2F_7进行体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予含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CGS)的M199培养基培养14天,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内皮祖细胞,分别以MTT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试、ELISA法观察不同浓度(5,10,50,100mmol/L)熊果酸对培养的EPC增殖、迁移、黏附及分泌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486预作用的效果。结果熊果酸可浓度依赖性减少兔EPC的数量,并减弱其增殖、迁移、黏附和分泌能力;RU486可部分逆转熊果酸的上述抑制作用。结论熊果酸可能部分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介导影响EPC的数量和功能,而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使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再狭窄的应用中受限。  相似文献   
20.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宿主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这方面研究得较多的是花结形成试验与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按照经典的免疫监视观点,抗肿瘤的免疫监视功能主要是借助依赖胸腺的T淋巴细胞。近年来发现了天然杀伤(NK)现象,使兔疫监视的内容更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