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bcl2 和p53 蛋白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及其与 H C C 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端粒酶原位标记法显示端粒酶活性,采用 S P 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 和p53 蛋白。结果:端粒酶在 H C C 中的阳性率(917 % ) 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583 % )( P< 005) ,端粒酶活性强度与 H C C 分化程度无关( P> 005) ;癌组织中bcl2 和p53 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 P< 001) ; H C C 和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程度随bcl2 蛋白表达增强而升高,并呈明显正相关,但与p53 蛋白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bcl2 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重要途径之一,bcl2 蛋白过度表达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使肝细胞恶性转化导致 H C C 发生,而p53 基因突变可能对端粒酶的激活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2.
一氧化氮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2例经胃镜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采用地高辛标记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探针经原位杂交显示细胞内的iNOS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癌周组织及浅表胃炎组织比较。结果在42例胃癌患者,iNOSmRNA信号强阳性(+++)11例,中度阳性(++)14例,低度阳性(+)13例,可疑阳性(±)3例,阴性(-)1例;在癌周组织多为(±)或(-);与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大多数胃癌患者的癌细胞内iNOSmRNA表达阳性,提示胃癌细胞自身能产生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33.
从一患病家系中选8位白色海绵痣患者,取有颊粘膜典型病损处脱落细胞作光镜与透射电镜分析。涂片显示堆积于粘膜表面之白色损害系大量不全角化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突较多、胞浆内含嗜伊红致密团块,与组织切片中主要特征相似。电镜下表现以细胞内张力细丝成分显著增多为主,膜被颗粒及细胞间镶嵌结构明显增多。提示患处上皮角化活跃但正常脱屑过程受阻。  相似文献   
34.
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 16 /18型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状况 ,探讨其在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 8例正常口腔粘膜、13例疣状癌、10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低分化鳞癌组织中HPV16 /18E6蛋白和HPV16 /18DNA的表达。结果 ①疣状癌HPV16 /18E6蛋白及HPV16 /18DNA阳性表达率均为 6 9.2 % (9/13) ,E6蛋白平均染色强度高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 (P <0 .0 5 )。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16 /18E6蛋白与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 /18DNA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HPV16 /18型感染是口腔疣状癌的重要致病因子 ,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相比 ,HPV16 /18型感染与疣状癌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检测中草药灯盏花对正畸牙牙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推测其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45只兔分为A、B、C组,均以双侧下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牙。A组右侧第一磨牙离子导入灯盏花(A-R组),左侧导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A-L组)。B组安装使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正畸加力装置,同时右侧离子导入灯盏花(B-R组),左侧导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B-L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A、B组分别于实验的1、3、7、14 d处死,每次处死5只兔。取所有动物的双侧下颌骨标本,B组测量牙移动距离后,所有标本制成第一磨牙的牙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B组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在加力1、3、7、14 d时依次递增,B-R组在3、7、14 d的移动距离较B-L组大(P<0.01)。免疫组化染色表明C组和A-L组VEGF表达阴性,
A-R组、B-L组和B-R组表达较强,其中B-R组表达最强;A-R组和B-R组表达高峰在实验第3天,而B-L组表达高峰出现于第7天。结论 灯盏花可能通过上调正畸牙加力初期牙周组织中VEGF的表达而加速其移动。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5例食管癌、14例非典型增生食管上皮和51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食管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18E6的阳性率分别为13.7%(7/51)、42.9%(6/14)和73.8%(48/65).癌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食管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18E6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未见明显关系(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患者女性,70岁。下楼梯时跌倒,左髋呈外展外旋着地。伤后诉左髋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当地医生第一次整复后,左下肢畸形纠正,患者自觉在腹股沟处隆起并可摸到肿块,十余天后再请原来医生行第2次整复,猛力挤压,当时患者剧痛难忍,意识丧失约10分钟。整复后腹股沟肿块消失但自觉左下腹隆起一它,髋部和大腿部阵发性剧烈疼痛难忍。3个月后来我院治疗,经照片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并左股骨头盆腔内脱位。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口腔疣状癌中MMP-2、TIMP-2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取15例口腔疣状癌,10例正常口腔粘膜,20例口腔鳞癌(高、低分化鳞癌各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标本中MMP-2、TIMP-2表达和分布。结果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癌中MMP-2、TIMP-2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正常口腔粘膜MMP-2、TIMP-2为阴性表达。口腔疣状癌MMP-2阳性表达率为26.7%(4/15),平均染色强度低于高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组(P<0.05)。口腔疣状癌TIMP-2阳性表达率为73.3%(11/15),阳性表达率、平均染色强度高于口腔高分化鳞癌组和口腔低分化鳞癌组(P<0.05)。口腔疣状癌、口腔高分化鳞癌、口腔低分化鳞癌MMP-2、TIMP-2表达均高于正常口腔粘膜(P<0.05)。结论口腔疣状癌具有一定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但从MMP-2、TIMP-2表达水平来看,口腔疣状癌侵袭、转移能力弱于口腔高分化鳞癌和口腔低分化鳞癌。  相似文献   
39.
肝硬变和肝癌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原位DNA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和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硬变和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结果显示:HCC中凋亡细胞密度显著低于肝硬变,而增殖细胞密度明显高于肝硬变。肝硬变中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假小叶周边形成“凋亡细胞带”;在癌组织中呈散在分布。提示:肝硬变“凋亡细胞带”的形成可能与肝血流改变有关;肝硬变癌变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胞选择性增殖。  相似文献   
40.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ISEL)DNA 片断技术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鼻咽癌(NPC) 及其癌旁粘膜上皮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结果显示:①NPC 中可见片状分布的ISEL 阳性细胞,其形态不表现凋亡特征,以泡状核细胞癌更常见。②NPC 的ISEL 阳性率及ISEL 染色强度指数(SII) 高于癌旁粘膜( P < 0 .05) ;NPC 的ISEL SII 与PCNA SII 呈正相关( r = 0 .341 , P < 0 .05) ,但其ISEL 阳性率及SII均低于PCNA( P < 0 .01) 。③泡状核细胞癌ISELSII和PCNASII均高于低分化鳞癌( 分别为P < 0 .01 , P < 0 .05) ,前者5 年生存率相对较高。提示NPC 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