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 观察连台手术之间手术室物体表面卫生处置综合干预措施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检测,查找连台手术间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存在的问题,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物体表面细菌检测结果。结果 通过实施培训考核、改进清洁装置和规范清洁消毒流程等综合措施,连台手术间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由干预措施实施前的70.57%提高至实施后的9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台手术后手术间清洁消毒处理不当,会导致手术室物体表面污染加重,经综合干预措施可保持连台手术之间物体表面良好的清洁状态。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究玳玳果黄酮提取物及其敲出目标组分对脂肪变性细胞调控脂质代谢作用及机制,辨识关键效应组分。方法 采用油酸诱导建立HepG2脂肪变性细胞模型,非诺贝特为阳性对照,油红O染色法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为评价指标,考察玳玳果黄酮提取物、柚皮苷(目标组分)、新橙皮苷(目标组分)、其他相关组分(黄酮提取物敲除柚皮苷、新橙皮苷)、黄酮提取物敲除其他相关组分(柚皮苷-新橙皮苷6︰ 7)对脂肪变性模型细胞脂质集聚影响。基于AMPK/SREBP-1c及PPARα信号通路,采用q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肝脏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预防性给药后,与模型组相比,玳玳果黄酮提取物、柚皮苷、新橙皮苷、提取物敲除其他相关组分的细胞脂质积聚、TG及TC含量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或P<0.05);玳玳果黄酮提取物及柚皮苷、新橙皮苷可使促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T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mRNA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显著抑制并明显下调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synthase,FAS)、乙酰辅酶羧化酶(coenzyme carboxylase,AC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或P<0.05);可促进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das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arnitinepalmitoyltransferase-1,CPT-l)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或P<0.05);其他相关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玳玳果黄酮提取物及其关键效应组分柚皮苷、新橙皮苷可有效改善脂质积聚;其作用机制为激活AMPK促其蛋白磷酸化表达,从而抑制脂质合成,同时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分解,由此减少脂肪沉积,发挥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提高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三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医院管理部门对手术安全核查内容及流程进行规范,实施院科两级培训方法,手术室进行视频滚动播放具体操作方法。于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分别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主持核查。并实施三级质量控制,由医务处和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进行质量控制。结果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三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提高(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34.
干细胞生物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们对干细胞的认识逐渐增加,当知道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分化潜能,能治愈组织难以自愈的创伤,能治疗临床上难以治愈的疾病,甚至可以使人返老还童,让青春永驻时,人们便开始企盼着干细胞时代的到来。本文就干细胞近年来在其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方面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余文静  徐慧琴  汪会  赵学峰  何延辉 《安徽医药》2013,17(11):1897-1899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测定联合”。I-全身扫描(^131I-wholebodyscan,^131I-WBS)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术后”。I治疗后的随访价值。方法67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或部分切除的DTC患者,用^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及转移灶治疗后随访1~2年,复查时行血清Tg测定及”’I-WBS检查。结果67例患者中血清Tg测定与^131I-WBS均阴性的35例,血清Tg测定与^131I-WBS均阳性的有15例,血清Tg测定阴性而^131I-WBS阳性的5例,血清Tg测定阳性而^131I-WBS阴性的11例。血清Tg测定联合”。I-WBS检测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79.07%,准确度为83.58%。结论血清Tg测定及^131I-WBS在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两者应联合应用互相补充,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36.
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成绩考核方式、实验内容、增加实验课层次三方面的改革,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我国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打下良好的生物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考察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的稳定性,为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的生产、包装、贮存提供科学依据及指导意见。方法通过影响因素稳定性试验及常温3个月初步稳定性试验,按照已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分别对三批样品进行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结果三批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的性状、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检查、总黄酮含量、效应组分群含量测定等检测项目均符合规定,在高湿影响因素试验中,颗粒水分含量略有增加。结论提示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生产过程及设计包装时应注意控制颗粒吸潮,密封贮存,且存储条件宜阴凉干燥。  相似文献   
38.
针对临床上病理标本测量工具简陋,造成手术标本体积大小和质量的描述存在着误差问题,笔者研制了一种病理标本测量器,在电子秤的平面上,增设托盘和有刻度的测量杯,将手术切除的标本放入测量杯中,测得重量后,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或标本固定液,便可知标本准确体积。该测量器应用可达到对手术切除标本同步进行精确的体积和重量测量的目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好,满足精准临床医疗与病理诊断的需求,使病理标本病历书写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遴选并获取国内外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数据库、围手术注册护士协会指南库、护理及相关健康领域文献积累索引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指南库、中国指南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内关于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最佳实践信息册、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08月29日。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 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6篇、最佳实践信息册1篇、证据总结1篇。最佳证据包括术前评估、体温监测技术、术前干预措施、术中干预措施、术后干预措施和质量管理,共30条。 结论 手术室护士应定期接受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相关知识培训,并使用科学的工具进行风险评估。证据应用人员需结合医院特点和临床环境,有针对性的选择最佳证据,以降低手术患者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将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及管理的认知水平、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室护士对质量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10~100(40.03±13.55)分和65~100(85.12±9.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分别为47.83%和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证据应用前,手术室护士对审查指标17的执行率为98.55%、审查指标16的执行率为76.81%,其余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在50%以下;最佳证据应用后,审查指标1~9、11~15、18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的集束化预防低体温策略在成人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后,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执行依从性,并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