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37篇
综合类   5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经下腔静脉途径反推力牵引法拔除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采用经下腔静脉途径 ,对 11例起搏器术后顽固性感染和 2例电极导线断裂患者的电极导线进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拔除术。需拔除电极导线共 17根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5和 12根 ) ,其中 15根因起搏器囊袋感染和破溃需拔除的电极导线置入时间为 11.5± 3.5 (8~ 2 0 )年 ,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失败。结果 :经下腔静脉途径完全拔除电极导线 15根、不完全拔除 1根、失败 1根 ,无严重并发症。表明对置入年限长久和断裂电极导线 ,经下腔静脉途径的拔除成功率高 ,应作为首选拔除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时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与固定频率心室起搏相比较。方法:对19例心动过缓患者植入了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术后随机依次程控为固定频率心室起搏和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方式.分别进行踏车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测量运动前后的每搏量?心排出量,心电图记录心率变化。结果: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时.运动时最快起搏心率选117±23bpm,其运动时间明显长于固定频率心室起搏时(437±45s比323±51s.P<0.01)。尽管两种起搏方式的运动心排出量均明显增加,但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的运动最大心捧出量较固定频率心室起搏增加36%(P<0.05)。与运动前相比,固定频率心室起搏的运动每搏量增加51%,而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的每搏量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可明显改善心动过缓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捧出量,其主要机制是增快了运动时的起搏频率。  相似文献   
13.
房室结双径路并加速传导一例王锦志,吴海英,余培桢,田瑞国,王方正患者为女性,40岁,医务工作者,于5~6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悸,持续数秒钟,数月发作一次。93年3月4日休息时突感心悸,伴头晕,眼前发黑,自摸脉搏很快,约10分钟后自行终止。其后经常发作...  相似文献   
14.
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是新发展的起搏治疗技术。本文首次报道我院对两例患者使用Telectronics公司PASAR4171起搏器,(程控自动扫描复律起搏器),它可判断心动过速,自动发放1~7个脉冲,作期前刺激。如心动过速不终止,则反复发放,而且配对间期逐渐缩短,形成扫描刺激,以终止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射频消融566例病人中有并发症者12例,发生率2.12%。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血胸、气胸各2例(分别占0.35%),下肢动脉血栓形成3例(0.53%),轻度心包填塞1例(0.17%),均发生于前200例中,表明并发症发生率与操作者经验有关。提出借鉴他人和自己的经验教训,及时认识与正确处理并发症,可以避免其严重后果。严格操作规程,纯熟掌握操作技术与影象学知识,可以使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用玻璃粉(Vycor glass)提取人血浆心钠素(ANF)的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与血浆直接RIA法和Sep-Pak C_(18)柱提取的RIA法进行了比较。三种方法的ANF测定值有相关性,而以玻璃粉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7.
报道对23例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的后位峡部或间隔峡部作线性消融,并比较两种消融方法的疗效。2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16~72(55±14)岁。房扑病史6个月~11年。按消融方法随机分组:后位峡部组12例,间隔峡部组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房扑病程、心胸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经静脉放置Halo、希氏束和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进行电生理检查。房扑心律或持续冠状静脉窦口起搏下(窦性心律者),4或8mm消融电极导管线性消融后位峡部或间隔峡部。后位峡部消融方法:消融线径为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间隔峡部消融方法:消融线径为三尖瓣环…  相似文献   
18.
Antitachycardia pacemaker is one of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pacing technique. It can be used to control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 due to circus movement. The pacer emits pulses according to the pres.et program to terminate the tachycardia.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six patients are reported. All are men, aged 23-61. Five had 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 and the other one had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PASAR 4171 was used in five patients and Intertach 262-12 in one. Atrial electrode was used in five while ventricular electrode in the other one due to intermittent paroxysmal atrioventricular block.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Before implantation they all had very frequent episodes of PSVT that could not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antiarrhythmia drugs. In an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of 11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sustained PSVT and needed antiarrhythmia drugs except one who had occasional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miodaronc was use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tachycardia pacemaker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起搏器安置前、后心音图的改变,以了解安置起搏器对心音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在我院住院并安置有不同类型起搏器的患者100例,进行了安置前及安置当天及安置7天的7个部位心音图的描记和分析。结果:起搏器安置后有97%记录到心脏起搏音;69例心室按需型起搏器安置后有40%第三心音消失,58%收缩期杂音减弱,35%增强。14例心房抑制型及17例房室全能型起搏器安置前、后心音图改变不明显。结论:提示起搏器安置后,心音图可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激光物理因素对其损伤灶的影响。方法;90个猪心标本按激光导管直径和有无生理盐水冲洗分为不同的组,用Nd:YAG激光以不同的功率、照射时间及能量进行激光消融,并与射频消融比较。结果:激光损伤灶的直径和深度分别与激光功率、照射时间、能量、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有正相关关系,生理盐水冲洗可减低心肌组织的气化及炭化,但亦降低损伤灶的直径和深度;光纤直径与损伤灶的大小无明显关系。结论:激光能量是描述激光与其损伤灶关系的较理想的变量。在较高能量水平,激光损伤灶的深度大干射频损伤灶的深度,因而提示激光消融有可能消除位于较深心肌中的致心律失常病灶,这对于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有转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