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检测乙脑患儿血清脊液中IL-2的含量,研究其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探讨IL-2在乙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结果乙脑患儿血清及脊液中IL-2的含量在初期即有降低,极期明显降低,恢复期显著升高.各型乙脑患儿相比较,血清及脑脊液中IL-2的含量在初期及极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2含量的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2.
四川省犬只狂犬病毒携带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四川省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犬只狂犬病毒携带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我省15个市地抽样采集的犬只唾液标本(其中包括7个监测点的标本)用快速狂犬病酶联免疫诊断(RREID)试剂进行检测。结果:在3126份唾液标本中,阳性61份,阳性率为1.95%。在监测点的970份标本中,阳性28份,阳性率2.89%。结论:我省城乡携带狂犬病毒的犬只广泛存在,疫源难以清除,流行的隐患严峻,需加强犬只免疫  相似文献   
83.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与方祛Wistar大鼠120只,雌雄不拘,体重(门3.3土33.3)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CC14组(40只)、CC14十重组人白细胞介素一1受体桔抗剂(rhIL-lra)组(33只)和CC14十肝细胞生长素(HPN)组(37只),按文献川造模。实验第1天起CC14+rhIL—lra组和CCI。+HPN组分别肌肉注射相应药物(0.5ml.100mg·d)。每周称体重1次以调节CC14及给药量。正常对照组于实验57天一次性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于门、29、43、57天随机断颈…  相似文献   
84.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川  向光明  余光开 《医学综述》2005,11(12):1119-112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又称日本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我国疫情也较严重。本病病死率较高,可高达25%,存活者近半数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后遗症。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进一步加强对乙脑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早期认识本病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就JEV的病原学、脑损伤机制、免疫学变化及疫苗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5.
新生儿蝇蛆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1 男 ,10d ,旧法接生 ,无产时窒息史 ,于2 0 0 0年 5月 2 3日入院。体检 :T39.3℃ ,P14 0次 /min ,R4 8次 /min ,BW3.0Kg ,哭声低 ,反应差 ,皮肤中度黄染 ,囟门平 ,结膜充血 ,有脓性分泌物 ,先天性唇腭裂 ,心肺 (一 ) ,腹平软 ,脐有脓性分泌物 ,会阴部糜烂。眼、耳、口鼻、脐及会阴部见长约 3~ 15mm的蛆蠕动。入院后 3d内共清除 14 2条蛆 ,其中口鼻 4 2条 ,眼 9条 ,耳 12条。化验检查 ,血常规WBC19.2× 10 9/L ,N0 .77,L0 .2 3,Hb15 0g/L。血普通培养 :大肠埃菌生长。诊断 :新生儿败血症 ,蝇蛆病 ,先天性唇腭裂。治疗 :眼部生…  相似文献   
86.
狂犬病是人类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目前无特异治疗,应州预防为主。狂犬病的现代预防是对暴露者提供迅速、正确的伤口处理,全程注射灭活细胞培养疫苗(cellculturevaccineCCV)[1~2]1免疫预防的现状1992年WHO提出,狂犬病的现代免疫预防措施是紧急的伤口处理,即时应用CCV的主动免疫,在严重暴露者加被动免疫[3]。1.1主动免疫Pasteur在1885年7月6日首次用研制的神经组织疫苗给一位被狂犬咬伤的男孩JosenhMeister注射获得成功,从此创立了狂犬病的主动免疫而载人医学史册[‘]。这种极粗制的神经组织疫苗(NTV)几经改良后,防止了成…  相似文献   
87.
报道我院1990~1991年对四川省泸县玄滩区157例大伤患者用国产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进行免疫程序研究。在157例犬伤患者按不同免疫程序随机抽样分为4组,在免疫前(即O日)和免疫后15,30,60,90,180日取血分离血清,6次血清进行一次检测。其结果以Ⅲ组和Ⅳ组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效价较满意,在30日出现较高,维持时间最长(180日),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Ⅲ组免疫程序可节约一剂疫苗,减少两次注射时间,又达到保护作用,为此,我们推荐Ⅲ给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farction/reperfusion,tMCAO I/R)模型大鼠中证实电针结合安脑丸治疗对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对脑梗死后神经保护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线栓法制作SD大鼠左侧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NSS评分法对各组大鼠各个时间点进行行为学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各组大鼠各个时间点Bcl-2 mRNA转录水平进行分析.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梗死后10 d各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分析各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梗死后10 d各组大鼠梗死区边缘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结果 假手术组(正常)mNSS评分为0,未见脑梗死,偶见生理性凋亡细胞.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在4、7、10 d mNSS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其中,电针结合安脑丸组更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 显示脑梗死后Bcl-2 mRNA转录水平升高,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与模型组相比升高更明显(均P<0.05),其中,电针结合安脑丸组较安脑丸组更高(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 都显示,脑梗死后10 d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数及蛋白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其中电针结合安脑丸组较安脑丸组更低(P<0.05).TUNEL检测结果 显示梗死后10 d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的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电针结合安脑丸组较安脑丸组更低(P<0.05).结论 中药安脑丸治疗 tMCAO I/R模型大鼠,可减少大鼠脑梗死区边缘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改善神经功能,结合电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针药结合治疗后上调了Bcl-2 基因表达,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台州市立医院接受STER治疗的食管巨大SMT患者纳入研究,对其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近期随访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个病灶均由STER完整切除,黏膜切开至黏膜切口完整缝合时间为45~100 min。术后无迟发性出血、食管胸腔漏等并发症发生。内镜随访6~30个月未见病变残留、复发。结论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巨大SMT也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完整切除病变,减少或避免迟发性出血、食管胸腔漏等并发症,有望成为食管SMT的主要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预防严重犬伤后发生狂犬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在犬伤门诊中设立责任制护士,负责对犬伤者进行即时、正规的伤口处理,正确使用狂犬病疫苗,并进行防疫咨询。结果经过上述处理的86例严重犬伤者(包括4例狂犬伤和8例带毒犬伤),均得到了有效保护。结论责任护士对犬伤者的处置,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狂犬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