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8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乳糜胸是一种少见但重要的临床疾病,病因复杂,如治疗不当,可导致人体代谢功能紊乱,出现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进一步认识这种少见疾病对于临床工作者至关重要。本文就乳糜胸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最近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华法林联合疗法对肺血栓栓塞(PTE)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71例PT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经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LMWH治疗,观察药组则采用LMWH、华法林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清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DD、c TnⅠ及TNF-α指标发现,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呈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RVED、RVED/LVED及PA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RVED及RVED/LVED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6%,而观察组为91.4%(P0.05)。结论 LMWH联合华法林治疗PTE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军团菌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探索军团菌肺炎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我院收住的78例军团菌肺炎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e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D二聚体(dimeride,D-Ⅱ)在内的凝血纤溶指标结果,并与其他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及同年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及重度组,两组分别31例及47例,比较两组上述凝血纤溶指标的差异。观察军团菌肺炎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较之其他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军团菌肺炎组APTT、PT及TT均缩短,FBG及D-Ⅱ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军团菌肺炎组比轻度组凝血功能异常明显(P0.05)。军团菌肺炎患者治疗后APTT、PT及TT增高,FBG及D-Ⅱ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异常是军团菌肺炎临床特征之一,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有助于军团菌肺炎的临床识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活动性肺结核血清CA125升高的意义,并研究血清CA125对于监测肺结核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抗结核前、抗结核第3个月、第6个月检测血清CA125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8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有35例血清CA125升高,CA125升高与痰菌阳性、胸腔积液、肺空洞、多肺叶受损、肺动脉高压、右心增大呈正相关.抗结核治疗后血清CA125逐步下降,第6个月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CA125可升高;CA125升高多见于严重肺结核或合并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患者;监测血清CA125可反映结核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5.
肺泡细胞癌和间质性肺病均为临床常见病,但预后差别很大。现结合文献分析2例误诊为间质性肺病的肺泡细胞癌病例,以提高对肺泡细胞癌特殊影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的特点。方法:回顾某科发生的头孢唑肟引起溶血性贫血2例患者临床资料,同时在MEDLINE光盘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搜集114例抗菌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共搜集116例抗菌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病例,儿童50例,成人66例。报道最多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其次为青霉素及磺胺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亦有散在病例报道。溶贫发生时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最短为5 min,最长为21 d,69.8%发生在抗菌药物应用1周内。临床症状不典型,表现多样,发热、恶心呕吐、疲劳、腰背疼痛为常见临床表现,常伴有血清白细胞及乳酸脱氢酶明显增高。最常见并发症为肾功能衰竭,其次可有肝功能异常、凝血异常、血小板减少等。42.3%患者出现初始症状及时停药,57.7%患者未及时停药,最终24例死亡。结论:抗菌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罕见但可致死,及时识别并停药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在抗菌药物应用中应随时警惕这一致命性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1病例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 d”于2014年6月2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10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42/70 mmHg。神志清醒,急性病容,精神欠佳,双下肺可闻及散在细湿罗音,心界左大,心率106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实验室检查:血肌酐192 umol/L;肝功能无异常。胸片示:右下肺轻度渗出;心脏彩超示:全心大,室壁运动弥漫减低。初步诊断:肺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给予抗感染、硝酸异山梨酯、利尿剂。2d后患者体温正常,咳痰、喘憋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但夜间仍间断主诉胸闷憋气,情绪紧张,易哭易怒,频繁呼叫值班医生要求医生床边留陪,症状可有所好转,心电图监测及心肌酶均无异常。精神科会诊考虑:焦虑抑郁状态。给予帕罗西汀20 mg/d口服。4 d后胸闷喘憋症状有所好转,情绪明显稳定,但间断心慌,心电监测示:反复快速房颤发作,最快心率达185次/min,给予胺碘酮口服后转复为窦性心律,但复律后频发室性早搏,且数小时再度快速房颤发作。考虑到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在加用帕罗西汀后,即停用帕罗西汀,患者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2d后转为窦性心律,近半年未再出现心律失常发作。  相似文献   
18.
血管生成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纤维化是一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传统认为慢性炎症起着重要作用,但基于这种认识的非特异性抗炎,免疫抑制治疗不尽人意.近年有研究提出,肺部广泛损伤后修复初期, 异常失控的血管生成是纤维化性修复的触发和推动因素,早期阻断异常血管生成有可能防止肺纤维化发生.但肺纤维化中的血管调节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目前研究尚浅,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源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探讨误诊原因。方法以"溶血""溶血性贫血""drug-induced by antibiotics""hemolysis associated with drug"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光盘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时间为2000年至今,记录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索195例病例报道,发现引起溶血性贫血最常见药物为抗生素,其次为抗结核药物,且与用药途径无明显相关性,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5 min~3.5个月。本组首发症状无特异性,45例表现为头昏、乏力,44例表现为发热,37例表现为恶心、呕吐;74例出现"酱油尿",其中9例以"酱油尿"为首发症状。本组误诊时间2~10 d,误诊疾病分别为普通药物不良反应、感染、泌尿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2例入院后即死亡;41例仅停药病情好转;152例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74例予血液透析治疗,8例予丙种球蛋白输注,1例行脾脏切除术。26例死亡,其中2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死于单纯肾功能衰竭快速进展,1例死于心肌弥漫间质水肿。结论药源性溶血性贫血罕见且凶险,涉及药物广泛,临床医师熟悉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常见药物及其临床特点对于及时识别并避免致死性医源性损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非肿瘤转移性疼痛首发的青年肺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青年肺癌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为女性,1例以背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颈椎病,1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肋间神经痛,1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心绞痛、肺炎。3例误诊时间分别为1年、半年、3周,分别经胸腔穿刺活检、手术切除病理检查、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腺癌。1例行靶向治疗,目前正在靶向治疗中;2例给予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化疗,目前正在化疗中。结论临床医生要提高对青年肺癌的警惕性,熟知其临床特点,拓宽诊断思维,遇到年轻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胸背痛症状或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完善胸部CT及肿瘤相关检查,从而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