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近年来随着骨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导管技术,放化疗的广泛应用以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真菌感染逐年增加。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PM)是极少数能使人致病的青霉菌之一,由该菌引起的感染常发生于免疫缺陷的患者。1988年以来,随着全球艾滋病(HIV)的流行,该机会致病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在我国HIV合并PM的报道多见于南方地区,如香港、广州、广  相似文献   
22.
23.
余松远  章晓联  伍仕敏 《医学信息》2009,22(10):2095-2097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超声影像表现和免疫生化对比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2例戊型肝炎的肝实质、胆系的超声图像表现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肝功能生化指标.以及部分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戊型病毒性肝炎声像图重点是胆系的改变,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壁、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增厚、回声增强、扩张、胆汁淤积,且与肝功能(ALT、AST、TBIL)、细胞免疫CD4+、CD8+T细胞有相关性,与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C3、C4)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戊型肝炎超声图像改变与肝功能有很好的对应性,与细胞免疫有相关性,提示超声检查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获得表达人毒蕈碱样乙酰胆碱Ⅰ型受体(hm1 R)的工程细胞株 (CHO hm1 R)并鉴定表达受体是否具有相应的功能活性。方法 以健康人基因组DNA为模板 ,PCR扩增hm1 R之cDNA ,并构建pcDNA3 .1 (+) hm1 R表达载体 ,转染CHO K1 细胞获得CHO hm1 R工程细胞株 ,将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细胞 ,以Fura 2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 ;同时 ,观察阿托品预处理对乙酰胆碱作用的影响。结果 成功得到CHO hm1 R工程细胞株 ;乙酰胆碱 1 0 ,1 0 0 μmol·L-1 均可增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此反应可被阿托品 50 0 μmol·L-1 完全阻断。结论 CHO hm1 R工程细胞株可以用于hm1 R配基的检测 ,为建立相关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GeneXpert MTB/RIF、MGIT960液体培养法在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86例疑似和确诊结核病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中腺苷脱氨酶(ADA)、GeneXpert MTB/RIF及MGIT960液体培养法的检测结果。以胸腔积液ADA>40 U/L作为鉴别结核性积液的标准,将标本分为3组:第1组为非结核性积液(ADA≤40 U/L,219例),第2组为结核性积液(ADA>40 U/L,145例),第3组为脓性胸腔积液(不能进行ADA检测,22例)。结果在386例患者中,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阳性率为15.54%(60/386),MGIT960液体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阳性率为5.44%(21/386),前者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χ2=14.52,P<0.05)。3组中,Gene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20%、24.83%和77.27%;MGIT960液体培养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74%、8.28%和13.64%。GeneXpert MTB/RIF在结核性积液、脓性胸腔积液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GIT960液体培养法(χ2=14.38、17.97,P<0.05)。将采用MGIT960液体培养法检测为阳性的标本21例进行GeneXpert MTB/RIF检测发现,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结果的符合率为52.38%(11/21)。结论GeneXpert MTB/RIF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GIT960液体培养法,特别是在结核性积液和脓性胸腔积液中。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体外肥厚心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4/1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室完成。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以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组及吡格列酮5,10,20μmol/L组,其中肥大模型组仅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不加吡格列酮处理;吡格列酮5,10,20μmol/L组分别在加入血管紧张素Ⅱ前30min,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5,10,20μmol/L)处理;正常对照组不加血管紧张素Ⅱ。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肥厚特征性基因心钠肽、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2,9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测定3H-亮氨酸掺入量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并用软件分析心肌细胞表面积。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了49%(P<0.01)、蛋白合成速率显著增加(P<0.01),心钠肽、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mRNA表达也显著增加(P<0.0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②与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10μmol/L组心肌细胞的表面积减小了19%;吡格列酮5,10,20μmol/L组的蛋白合成速率及心钠肽、脑钠肽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0.01),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吡格列酮5,20μmol/L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9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0.0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0.01),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抑制大鼠的心肌肥厚,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mRNA表达,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干预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干预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激活的胱天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RT-PCR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PARγ蛋白、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α)蛋白和磷酸化AMPKα(p-AMPKα)蛋白的表达;并将PPARγ小干扰RNA(pGCsi-PPARγ)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观察PPARγ基因沉默后吡格列酮对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干预HepG2细胞后,诱导细胞的凋亡,在此过程中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但在上述过程中,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吡格列酮在高浓度(20μmol/L)时对pGCsi-PPARγ表达质粒转染的HepG2细胞仍表现出凋亡诱导作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干预后未见激活的caspase 3表达峰,对NF-κB的DNA结合活性也无明显影响,但其在高浓度(20μmol/L)时明显增加对照组和pGCsi-PPARγ转染组p-AMPKα的表达,而总AMPKα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吡格列酮能够干扰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这种作用不是完全通过PPARγ依赖途径实现的,AMPKα信号途径参与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武汉市2012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情况,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患者咽拭子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核酸。结果:332例患者中,EV71核酸阳性110例,阳性率33.1%;其中83例患者进行了CA16检测,阳性率20.5%;EV71和CA16双阳性2例,阳性率2.4%;手足口病男性患儿人数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武汉市儿童手足口病主要是感染EV71,同时伴有CA16的流行。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HBV感染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随机纳入50例HBV感染者(观察组)和50例与病例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TGF-β1基因T29 C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有明显差异(χ2=12.795, df=2, P=0.002;χ2=10.895, df =1, P=0.002)。携带基因型TC和CC感染HBV的风险显著升高( OR=4.227,95%CI:1.604~11.139, P=0.004; OR=8.250,95%CI:2.042~33.334, P=0.003)。携带等位基因C较等位基因T感染HBV的风险显著升高( OR=2.631,95%CI:1.472~4.702, P=0.001)。结论: TGF-β1基因T29C多态性可能与HBV感染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基于报告基因的靶向PPRE的转录调节模型,并观察不同浓度的PPAR特异性配体对上述模型的影响.方法:PCR扩增获得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启动子上包含PPRE的片段,构建重组报告质粒pGL3-PPRE,将此质粒单独或与PPARα或γ的真核表达质粒(pSG5-PPARα、pSG5-PPARγ)共转染到HEK293细胞中,通过测定荧光素酶(Luc)活力来分析非诺贝特对PPARα激活的作用以及吡格列酮和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对PPARγ途径的影响.结果:在pGL3-PPRE和pSG5-PPARα共转染的HEK293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受非诺贝特的诱导,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在共转染pGL3-PPRE和pSG5-PPARγ的HEK293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则受吡格列酮、15d-PGJ2的诱导,也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在HEK293细胞中建立了基于报告基因的PPRE转录调节模型,用此模型可以进行PPARα或γ配体的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