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筛选及验证浸润性肺腺癌组织上调表达基因,寻找肺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新型分子标记物。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6例,制作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基因表达谱芯片,进一步通过Geneontology、Pathway分析、标记物预测分析和基因网络关系分析方法对芯片数据进行处理,结合TheLungCancer数据库检索与肺癌发生相关的mRNA信息,筛选出浸润性肺腺癌组织上调表达基因。另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97例,抽提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RNA,逆转录,设计芯片筛选出的上调表达目的基因引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扩增目的基因,以PUM1为内参基因,获得各样本组织ΔCt值,与癌旁组织对比,分析103例癌组织目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基因芯片数据结合数据库,初步筛选出浸润性肺腺癌组织14个上调表达基因,分别为SPINK1、ITGA11、TOX3、SPP1、MCM10、MMP12、COL11A1、SIX1、FOXA1、CLIC6、TMEM45B、GDF15、CEACAM1、ESR1。qPCR验证结果表明,与相应癌旁组织相比,SPINK1mRNA、TOX3mRNA、MMP12mRNA、CLIC6mRNA、TMEM45BmRNA在浸润性肺腺癌组织上调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ITGA11mRNA、SPP1mRNA、MCM10mRNA、COL11A1mRNA、SIX1mRNA、FOXA1mRNA、GDF15mRNA、CEACAM1mRNA、ESR1mRNA在肺腺癌组织表达未见上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及验证SPINK1、TOX3、MMP12、CLIC6、TMEM45BmRNA水平在浸润性肺腺癌组织上调表达,提示可作为肺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新型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32.
我院于1990年至1996年间,在肺切除时采用结扎法处理支气管残端共8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中,男51例,女34例,平均年龄52(17~70)岁;其中肺癌46例,肺结核球13例,肺炎性假瘤11例,肺大泡7例,支气管扩张7例,肺外伤1例。 1.2 操作方法 在分离出准备切除的支气管后,距支气管分叉约0.2cm处用中号圆针7号丝线在支气管侧壁上对应缝  相似文献   
33.
唐黎威  竺王玉  乐涵波 《浙江医学》2021,43(6):679-682,686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主要原因为肺癌的晚期诊断和不良预后导致的疗效不佳和癌症复发。近年来,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肺部肿瘤产生的外泌体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侵袭转移、预后评估及治疗等提供重要信息。因此,肺癌外泌体的研究将为肺癌诊断和预后提供新思路。本文就外泌体中的蛋白质、脂质及miRNA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清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1型(SPINK1)对浸润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舟山医院就诊的153例肺腺癌患者和28例健康志愿者,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SPINK1浓度,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SPINK1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肺腺癌患者血清与癌组织SPINK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血清SPINK1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浸润性肺腺癌患者血清SPINK1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和浸润性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SPINK1浓度与癌组织SPINK1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77,P=0.014)。血清SPINK1低浓度患者主要分布于SPINK1蛋白低表达组,而血清SPINK1高浓度患者主要分布于SPINK1蛋白高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SPINK1低浓度与高浓度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淋巴结转和胸膜侵犯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以及TNM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SPINK1浓度(OR=1.967,95%CI:1.116~4.116,P=0.033)、癌胚抗原(CEA)(OR=2.189,95%CI:1.211~5.516,P=0.025)和肿瘤大小(OR=2.121,95%CI:1.200~5.226,P=0.034)是浸润性肺腺癌独立预测因素。血清SPINK1浓度绘制ROC曲线,AUC为0.83,最佳截断值为1288.5729pg/ml,灵敏度为0.743,特异度为0.827。结论肺腺癌患者血清SPINK1浓度升高可以反映癌组织SPINK1表达水平,对浸润性肺腺癌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5.
背景与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是一个常见并富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其中尤以实性SPN为甚,本研究旨在建立实性SPN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胸科医院胸外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实性SPN患者317例(A组),分析其临床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影像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肿瘤既往史、结节直径、位置(上叶或者非上叶,左肺或者右肺)、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空洞和钙化。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恶性实性SPN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随后,利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9例实性SPN患者作为B组,用于验证本模型的诊断效能,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肿瘤家族史、肿瘤既往史、边界清晰、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征及钙化为恶性实性SPN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利用筛选出的预测因子建立的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95%CI:0.865-0.961),本模型的诊断准确率是84.89%,敏感性是90.41%,特异性是78.79%,阳性预测值是80.50%,阴性预测值是88.1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较准确的诊断实性SPN,可为SPN患者的诊断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36.
亚低温血微量持续灌注对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停跳剂微量持续灌注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采用兔子离体心,分别用冷晶体液、冷血及亚低温(25~27℃)以血1ml/(kg/min)的速度连续灌注作心肌保护.120min后测定心功能指标、生化指标、心肌含水量及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同时设对照组.结果冷晶体液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冷血与亚低温血相比,两者的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超微结构的变化前者较后者明显.结论亚低温血微量持续灌注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蟾蝓保元汤(CYBY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化疗方案的辅助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将137例NSCL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75例单纯NP方案化疗组和62例NP方案化疗合并CYBYT组,观察食欲、体重及化疗毒副反应等级。结果:化疗合并CYBYT组相对于单纯化疗组能有效增加体重(u=-2.12,P〈0.05),但对食欲的改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u=-1.55,P〉0.05)。化疗合并CYBYT组相对于单纯化疗组能有效减弱以胃肠道反应为主的毒副反应(P〈0.05)。结论:NSCLC患者NP方案化疗联用中药CYBYT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加强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有效、低毒的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比观察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07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奈达铂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组(DN组)53例和顺铂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组(DP组)54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DN组有效率(41.51%,22/53)和DP组有效率(42.59%,23/5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05)。DN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0.75%,11/53)低于DP组(62.96%,34/5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9.554,P〈0.01),但DN组血小板下降发生率(49.06%,26/53)高于DP组(22.22%,12/5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410,P〈0.01)。结论晚期NSCLC治疗中DN方案和DP方案疗效相当,但DN方案的胃肠道毒性明显轻于DP方案。  相似文献   
39.
目的以人肺癌NCI-H446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高/低侵袭性肺癌干细胞(high/low invasion lung tumor stemcells,H/L-ILTSCs)模型,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首先,利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分离高/低迁移性NCI-H446细胞。取高/低迁移性NCI-H446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离高/低侵袭转移性NCI-H446细胞。然后,以CD133、CD44为肺癌干细胞(lung tumor stem cells,LTSCs)表面标志,采用磁珠分选法分离NCI-H446细胞H/L-ILTSCs并进行纯度鉴定。最后,采用MTT法、transwell侵袭及免疫缺陷动物成瘤等实验,检测H-ILTSCs、L-ILTSCs及NCI-H446细胞的生长增殖,体外侵袭转移及体内成瘤能力。结果 H-ILTSCs生长增殖,体外侵袭转移及体内成瘤能力均高于L-ILTSCs及NCI-H446细胞,而L-ILTSCs与NCI-H446无显著差别。结论人肺癌细胞NCI-H446中可以分离和富集H/L-ILTSCs,且二者存在着干性差别。  相似文献   
40.
背景与目的:关于肺结节手术的定位,目前报道较多的是在CT引导下的术前定位。我们通过研究,探讨一种更简便、安全、可靠的肺结节定位法,为需行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的肺结节患者提供精确的定位。方法:56例肺小结节患者通过术前CT上测量肺小结节在胸壁体表可以定位的位置,进而行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中麻醉成功摆置体位后,作好标记,消毒、铺巾后,于术前定位点用静脉套管针刺入,嘱麻醉师膨肺,用电凝烧灼套管针金属内芯外端,使肺表面留下电灼定位点,胸腔镜下根据电凝烧灼点,确定结节的位置。统计定位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统计该胸壁体表定位法肺小结节定位点与结节的距离,结果准确定位的成功率为94.6%。其中3例患者术中发现小结节与定位点出现较大偏差(大于1.5 cm),有2例出现穿刺点活动性出血(发生率为3.6%),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术中即时的肺结节体表定位法,区别于其他术前定位方法(如Hook-wire),该方法可以避免患者长时间暴露在放射线的辐射中,并减少患者疼痛及心理负担,减少术前定位环节。术中即时操作,并可避免其他有创定位法的各种并发症。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精准的胸腔镜肺结节术前定位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