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地震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四川地震伤员99人,合并四肢开放性损伤21人23处,均在首次伤口换药时采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创面彻底行清创后应用一次性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新鲜后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邻位皮瓣和带蒂皮瓣转移闭合创面。[结果]本组伤员21人经治疗后创面全部愈合。[结论]地震后四肢开放伤损伤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促进炎症消退及伤口肉芽组织生长,为Ⅱ期闭合伤口提供良好的软组织条件,可加速创面闭合,缩短肢体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处理及其疗效。[方法]1999~2009年5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手术中出现硬膜损伤及脑脊液漏23例,为术中减压损伤硬膜、骨折块刺破硬膜或骨折移位致硬膜严重撕裂伤所致。硬膜缺损面积(0.6~3.0)cm×(0.8~2.5)cm。采用皮下筋膜和明胶海绵或阔筋膜和医用耳脑胶封堵填塞法处理。术后取低枕平卧位,常规应用甲强龙、甘露醇及抗生素4~6 d。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结果]经术中采用皮下筋膜和明胶海绵或阔筋膜和耳脑胶封堵填塞法和术后辅助处理后,21例治愈,切口Ⅰ期愈合;另2例术后存在脑脊液漏者,分别在术后8、15 d治愈。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23个月)。全部病例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效果良好。[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术中发生CSFL者采用皮下筋膜和明胶海绵或阔筋膜和医用耳脑胶封堵填塞法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韦建勋  梁斌  丘德赞  韦敏克 《广西医学》2012,34(9):1226-1228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23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其中齿突骨折Ⅱ型19例,Ⅲ型4例.结果 2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X线透视23例患者寰枢关节基本复位,术后3 d戴颈托保护下床活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12个月23例复查X 线片显示寰枢椎后方融合良好,内固定位置好,无内置物松动、断裂,患者颈部活动满意.结论 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固定牢固、融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韦建勋  梁斌  丘德赞  韦敏克 《广西医学》2012,34(8):1034-1035
目的 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治疗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例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及髂骨螺钉内固定术、前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11例病人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固定牢固,骨盆形态基本恢复,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髂骨螺钉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坚强的复位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Quadrant微创通道下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57例,其中微创组27例,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开放组30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VSA评分及Cobb角变化。结果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短(P均<0.05),术后VSA评分低于开放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Quadrant脊柱微创系统下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黄云英  丘德赞  黄晓 《全科护理》2013,11(9):797-79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观察要点、对策。[方法]对2009年5月—2011年6月我科进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32例病人进行总结,分析其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给予相应护理对策后所取得的效果。[结果]术后搬运、脊髓神经损伤、咽喉部水肿、颈深部血肿、植骨块的脱落等是颈前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重视术前训练、密切注意术后病情、及时对症处理等,可以减少颈前路手术后各种早期的并发症,使病人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ED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神经根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经后路腰椎间盘镜系统(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0例,术中发现16例神经根解剖变异,发生率为2.8%。按Kadish分型:Ⅱ型10例,Ⅲ型1例,Ⅳ型5例。其中腰4,5间隙突出6例,腰5骶1间隙突出9例,腰4,5及腰5骶1间隙均突出1例。16例手术均在镜下顺利完成。结果16例术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没有神经根损伤表现。近远期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腰骶神经根解剖变异发生率低。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视野清晰,镜下容易分辨出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对神经根解剖变异显露清楚,可以有效防止神经根损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CT血管造影在诊治骨科软组织肿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成像在骨科软组织肿瘤术前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软组织肿瘤患者手术前行CTA检查,采用表面遮蔽显示法、容积再现等方法三维重建图像。[结果]三维重建清晰地显示所有肿瘤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轮廓的三维结构,特别清晰地显示出肿瘤供血血管、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的关系等情况。这些情况均被手术所证实。14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平均随访10.2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软组织肿瘤术前评估有独特的价值,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减少并发症和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19.
重型臀肌挛缩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重型臀肌挛缩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自1993年9月~2001年10月共收治重型臀肌挛缩症患者89例,资料完整的8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侧身前移步态;(2)站立位驼背畸形,髋过伸,坐位或下蹲时双腿呈蛙式状;(3)臀部肌肉明显萎缩,肢体其它部位肌肉无异常,屈髋≥90°时,髋强迫外展≥45°;(4)X线检查显示脊椎及骨盆结构无异常,病史较长者可有代偿性脊柱后凸及股骨颈前倾角增大等改变。本组均行臀大肌止点上移术,其中臀中肌及臀小肌切断松解75例(91.46%);皮下组织切开、皮肤松解31例(37.80%),皮肤“Z”形延长46例(56.10%),“L”形切开皮瓣转位、皮肤缺损处游离植皮5例(6.10%)。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全部患者术后功能改善满意;驼背与骨盆后倾消失80例(97.60%);步态基本恢复正常69例(84.15%),轻度摇摆步态12例(14.63%),仍明显跛行1例(1.22%)。与术前相比,屈髋功能平均改善93°,屈髋90°时内收功能平均改善76.1°。单侧外展肌力较差者7例(8.54%),双侧外展肌力较差者2例(2.44%)。术后1年与3年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重型臀肌挛缩症患者采用臀肌松解、臀大肌止点上移、皮肤延长或植皮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脊柱显微内镜手术治疗17例极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个月,依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 应用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少和恢复快的优点,能够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