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规律。方法搜集初治鼻咽鳞癌315例,全部行常规鼻咽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2003年RTOG推荐的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分区标准。结果315例中254例淋巴结转移,跳跃性淋巴结转移4例。254例转移淋巴结中,81例仅左侧转移,72例仅右侧转移,101例为双侧转移;73例仅咽后淋巴结转移,21例仅有颈淋巴结转移,160例为咽后及颈淋巴结均有转移。原发肿瘤单纯累及顶后壁的89例中,78%累及咽后淋巴结;单纯累及侧壁的43例中,49%累及咽后淋巴结(x^2=11.00,P〈0.01)。原发肿瘤T1、T2、T3、T4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5%、91.2%、71.9%、73.5%(x^2=1.81,P〉0.05)。局部早期(T1~T2期)和局部晚期(T3~T4期)病变淋巴结转移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咽后淋巴结最多见,跳跃性转移率低。不同T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无差别,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与T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乳腺内外斜位方向(MLO)摄影的角度与受检者的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对197例受检者的MLO投照角度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进行回归分析,根据体重指数界限值将投照角度分为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受检者MLO投照角度和体重指数有直线关系(回归系数R=0.523,P<0.001);三组投照角度间的均数差异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22.14,P<0.001);组间两两比较,体重过低组与超重组、体重标准组与超重组的投照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超重组,体重过低组与体重标准组所需要的投照角度更小一些,分别为59.60°、60.96°.结论 MLO投照角度和受检者的胖瘦程度相关,随着体重指数增加,投照角度应适当加大.  相似文献   
33.
燕军成  张景峰  韩志江  丁忠祥  葛秀红 《浙江医学》2020,42(16):1766-1768,1779
目的探索CT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的CT值与平扫病灶CT值的比值(CVR)对鉴别小肝细胞肝癌(SHCC)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SFNH)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SHCC患者108例共111枚病灶、SFNH33例患者共36枚病灶。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CT增强扫描,SHCC和SFNH为病理和(或)临床证实。分别测量平扫(LCV)、动脉期(LCVA)、门脉期(LCVP)及延迟期(LCVD)病灶CT值,并计算各期CT值比值(CVR=LCVA/LCV、LCVP/LCV、LCVD/LCV)。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及ROC曲线对各期CVR进行分析。结果在33例36枚SFNH和108例111枚SHCC病灶中,两组的中位年龄及男女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大小无统计学意义。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CVR分别为5.21(4.53~6.01)比4.46(3.92~5.11)(Z=-3.410,P=0.001),4.46(4.03~5.01)比3.93(3.44~4.53)(Z=-2.892,P=0.004),3.87(3.43~4.35)比3.42(3.05~3.82)(Z=-3.270,P=0.001)。当三期CVR分别为4.79、4.20和3.71时获得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379、0.389和0.406,相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694和0.685、0.722和0.667、0.694和0.712。结论中老年男性患者,当动脉期CVR≤4.79、门脉期CVR≤4.20、延迟期CVR≤3.71时对诊断SHCC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在非痴呆型皮质下小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SSV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26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和24例正常对照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通过常规MRI分析两组脑叶萎缩、皮质下白质疏松和腔隙性脑梗死等影像学参数的差异;通过DTI技术测量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及内囊后肢的分量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率(MD)的差异;对VCIND-SSVD组患者MoCA总分及其子项评分与FA和M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常规MRI显示脑叶萎缩、皮质下白质疏松和腔隙性脑梗死等影像学参数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与认知功能无明显相关(均P>0.05)。VCIND-SSVD组双侧额叶FA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CIND-SSVD组双侧额叶MD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顶叶、颞叶、枕叶、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及内囊后肢的FA、M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CIND-SSVD组患者双侧额叶FA值下降程度与MoCA评分及注意力、语言功能、抽象概括能力、视空间与执行能力等子项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0.71,P<0.05,<0.01),MD值升高程度与MoCA评分及注意力、语言功能、抽象概括能力、视空间与执行能力等子项评分均呈负相关(r=-0.43~-0.67,P<0.05,<0.01)。结论 VCIND-S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双侧额叶白质损伤有关,DTI在VCIND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对颞叶癫痫的磁共振波谱研究,探讨3.0T超高场强MRS在颞叶癫痫的定侧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颞叶癫痫患者及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研究,所有实验对象行双侧海马的常规MRI和1H-MRS扫描,MR成像序列为轴位SE T1WI、T2WI,对双侧海马体部进行多体素波谱成像,将正常对照组MRS结果作为标准,评价颞叶癫痫患者MRS代谢物比值特点,分析MRS对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价值。结果常规MRI诊断海马硬化共21例。癫痫组患侧、健侧与对照组间NAA/(Cho+ Cr)、NAA/ Cho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89、15.73,P均<0.05)。癫痫组患侧与健侧、患侧与对照组NAA/(Cho+Cr)、NAA/Ch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7.32、8.47、7.33、8.47,P均<0.05);而癫痫组健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1.13、1.13,P均>0.05)。结论常规MRI检查对颞叶癫痫的定侧具有一定的价值;3.0T超高场强MRS与常规MRI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颞叶癫痫定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三叉神经根部与周围血管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脑干薄层3D-TOF扫描的病例150例,MR 检查采用SIMENS3.0T磁共振机,使用头部8 通道线圈平扫,采用3DTOF 扫描程序,扫描参数:TR 23 ms,TE 3.6 ms,翻转角15°,FOV 165×220,层厚1 mm.统计分析了三叉神经痛组69例及...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在儿童脑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42例脑瘫患儿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2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脑MR平扫检查后,行脑的DTI检查,得到ADC图、FA图及彩色编码FA图。分别于双侧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环池水平皮质脊髓束设置感兴趣区(ROI),测定每个ROI的FA、ADC值,并以环池水平的皮质脊髓束及同侧内囊后肢为ROI,分别作出两侧皮质脊髓束图。结果 42例脑瘫患儿中,6例常规颅脑MRI显示正常,36例分别显示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萎缩、脑裂畸形等。42例脑瘫患儿ADC图、FA图、彩色编码FA图显示异常。脑瘫组半卵园中心、皮质脊髓束FA降低、ADC值增高,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TI检查对脑瘫患儿的诊断及白质纤维损伤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常规颅脑MRI显示为正常的可疑脑瘫患儿,进行DTI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8.
裘丽  丁忠祥  谢铁明 《肿瘤学杂志》2017,23(12):1074-1078
摘 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瘤床区ADC值不同观察者及同一观察者间测量一致性,明确磁共振DWI技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入组30例经病理明确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至第5次分割时各行1次MRI+DWI检查,A、B两位观察者利用脱机分析软件根据既定方法于食管癌最大短径勾画感兴趣区域(ROI),得出相应ROI区域ADC值,每位观察者先后进行两次测量,两次测量间隔2周记忆洗脱期。测量得出治疗前及治疗期间ADC值分别标记为pre-ADC及intra-ADC,并应用Bland-Altman方法评价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测量一致性。[结果] 治疗前观察者A两次测量所得pre-ADC平均值分别为1.25±0.22(10-3mm2/s)、1.27±0.23(10-3mm2/s),观察者B两次所得pre-ADC平均值分别为1.25±0.23(10-3mm2/s)、1.26±0.22(10-3mm2/s)。观察者A观察者内偏倚及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02 和-0.13~0.09,两位观察者间测量偏倚及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01和-0.09~0.10。放疗至第5次分割时,观察者A两次测量所得pre-ADC平均值分别为1.57±0.32(10-3mm2/s)、1.59±0.30(10-3mm2/s),观察者B两次所得pre-ADC平均值分别为1.60±0.34(10-3mm2/s)、1.58±0.33(10-3mm2/s)。观察者A所得观察者内偏倚及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02 和-0.13~0.09,两位观察者间测量偏倚及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03和-0.15~0.10。[结论] 对于食管癌患者利用特定方法应用磁共振DWI测量食管癌ADC值能够获得较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通过对采用不同管电流调节技术所得到的CT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的对照研究,探讨在MSCT肝脏多期检查中以较低的放射剂量获得较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104例患者行MSCT肝脏多期检查,将患者分为1、2、3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管电流调节技术采集,由两名CT医师以双盲法分别对三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记录三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各解剖层面的图像质量评分统计无差异。1、2、3三组的预设DLP值的统计无差异。1组与2组、1组与3组的各期末累计DLP值和最终ED值的统计有差异,2、3组的DLP、ED明显低于1组(降低约11%)。而2与3组的各期末累计DLP值和最终ED值的统计无差异。结论 在MSCT肝脏多期检查中使用Z-DOM技术和ACS+Z-DOM技术均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图像,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尤其是应用ACS+Z-DOM技术时,辐射剂量更个体化,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回顾性分析640层CT冠脉造影的图像质量,以及不同心率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为优化640层CT冠脉造影提供依据。方法 将100例行640层CT冠脉造影的连续病例分为3组,分别为1beat组31例(心率<65 bit/min),2beat组53例(心率65-79 bit/min),3beat组16例(心率> 80bit/min)。请两位有经验的评价者双盲评价冠脉13个节段的图像质量,同时记录辐射剂量指标CTDI、DLP、ED以及扫描前和扫描中的心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一般资料与扫描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 > 0.05。640层CT冠脉造影高图像质量病例占96%~98%。各组间冠脉整体图像质量评价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按冠状动脉三个主要RCA、LAD、LCX和冠脉13节段图像质量统计,图像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高心率组的辐射剂量显著地高于低心率组。结论 控制心率是一个有效减少640层CT冠状动脉造影辐射剂量的手段之一,控制心率< 65 bit/min可应用单次心跳窄曝光脉冲采集,从而实现低辐射剂量冠脉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