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评价低剂量联合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3D AIDR)在肥胖患者640层容积CT 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疑似冠心病的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30kg/m2)以数值表法随机分成A、B两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A组以120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行传统滤波反投影(FBP)算法重建图像;B组以100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分别以FBP算法(B1组)和3D AIDR算法(B2组)重建图像。分别比较A组和B组各亚组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噪声(SD)、平均CT值(SI)、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5.37±0.49)mSv、(2.18±0.84)mSv ,平均减少了59%。A、B1、B2组三组质量平均得分分别为(2.22±0.97)和(1.41±1.09)、(2.28±0.98)。B组各亚组间的图像质量得分有统计学差异(t =-12.113,P <0.05),A与B2组的图像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 t =0.963,P >0.05)。A组、B1组、B2组SI分别为(439.5±68.2) HU、(523.2±85.2)HU、(505.1±48.4)HU ;SD分别为32.1±6.8、64.8±6.9、38.6±7.4;SNR分别为12.6±5.7、8.3±3.2、13.8±5.1;CNR分别为11.2±3.4、7.5±6.9、11.6±2.8。B组各亚组间SD、SNR、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378、0.812、1.461,P <0.05),B2组与 A 组SI和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829、-0.241,P <0.05);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128、0.672,P >0.05)。结论3D AIDR重建算法在同剂量情况下明显改善图像质量,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22.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MRI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RI对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的21例颅内巨大动脉瘤,MR扫描使用3.0TMR系统,FSE和SE脉冲序列。结果:动脉瘤大小为2.5~8.1cm,位于鞍旁10例、鞍上4例、侧裂池3例、后颅窝3例、额顶部1例。载瘤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11例、大脑前动脉A1与A2段交界处3例、大脑中动脉M1与M2交界处3例、椎基底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A3段1例。11例伴不同程度的血栓表现为瘤体周边不均匀混杂信号。MRI对伴有血栓形成的动脉瘤实际瘤体大小的显示均优于MRA和DSA。结论:MRI在颅内巨大动脉瘤诊断中对瘤体大小、瘤体内部有无血栓形成及瘤体周围的改变明显优于MRA和DSA。临床疑似颅内动脉瘤时不应只进行MRA或DSA检查。  相似文献   
23.
滤泡树突状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起源于树突状细胞的恶性肿瘤.本文报道 2 例腹腔 FDCS 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快速自溶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CT特征。方法收集急性期内完全或大部分溶解吸收的急性硬膜下血肿17例,72h内至少进行3次头颅CT平扫。结果17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在急性期完全或大部分溶解吸收,患者均经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快速自溶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预后较好,头颅CT追踪扫描对于本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低剂量MSCT摇篮扫描技术一站式全脑灌注与动态CTA检查的可行性及其在评价脑动脉瘤中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63例临床疑诊脑动脉瘤的患者,分为两组,动态CTA组(33例)应用80 kV和100 mAs的MSCT摇篮扫描技术进行一站式全脑灌注与动态CTA检查.常规CTA组(30例)CTA前平扫参数为100 kV和100 mAs,CTA检查参数为100 kV和260 mAs.对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与CTA图像质量分别进行比较;另对动态CTA组患者进行灌注分析.结果 动态CTA组患者一站式脑灌注与动态CTA检查平均辐射剂量仅为(1.64±0.00) mSv,常规CTA组患者平均辐射剂量为(1.68±0.17) mSv,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CTA中最佳时相图像质量与常规CTA比较,血管强化程度及图像噪声较高,然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94%(31/33)患者成功获得灌注图像,其中2例发现局限性灌注减低区域.结论 低剂量MSCT摇篮扫描技术一站式脑灌注与CTA检查,能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前提下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可实现脑动脉瘤患者动脉形态学与脑灌注功能的一站式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MCI)患者的神经影像学指标。材料与方法采用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和格兰杰因果分析(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GCA)技术对30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14例aMCI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的静息态f MRI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使用VMHC和GCA技术,发现三组中默认网络(default-mode network,DMN)、突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SN)和执行控制网络(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ECN)三个核心脑网络的连接差异。在三个核心脑网络内,VMHC显示AD组中的连接性较HC和aMCI组显著降低,但是在aMCI和HC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从GCA获得的有向功能连接可以区分AD、aMCI和HC组。结论在三个核心脑网络中观察到的变化可以作为aMCI患者的神经影像学指标,用于区分AD、aMCI患者及HC。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采用超高场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测定222例腔隙性脑梗死和22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结果 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12例(50.45%),其中在30~44岁、4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中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6.67%、21.43%和60.12%。112例患者单发动脉狭窄38例(33.93%)和多发动脉狭窄74例(66.07%)。其中颅内动脉1级狭窄59.82%,2级狭窄30.36%,3级及以上狭窄9.82%。228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91例(83.77%),其中在30~44岁、4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中狭窄发生率分别为42.86%、80.77%和86.39%。191例患者单发动脉狭窄83例(43.46%)和多发动脉狭窄108例(56.54%)。其中颅内动脉1级狭窄34.56%,2级狭窄41.36%,3级及以上狭窄24.08%。两组30~44岁患者中以前循环单发颅内动脉狭窄为主,≥60岁组中以多发动脉狭窄多见,后循环动脉狭窄相对多见。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以颅内动脉1级狭窄为主,而脑血栓形成以2级以上狭窄为主。两组≥60岁患者随年龄增长多发动脉狭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晚期NSCLC患者第1周期化疗前后CEA的变化来研究其在早期评价影像学肿瘤疾病控制(disease control,DC)的效能和预后的价值,为早期检出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患者,及时中止无效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NSCLC患者化疗前、第1周期化疗后血液中CEA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s curve,ROC)来评价CEA变化对于化疗后影像学DC的早期评价效能;探讨CEA变化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CEA变化率早期评价患者D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当CEA变化率为-12.8%时,敏感度达80.4%,特异性为90.0%.Logis-titc二元风险回归分析知CEA变化是早期评价DC的独立评价因子(P<0.01).单因素分析知CEA变化阳性的患者肿瘤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长于阴性患者(中位值分别是6.44个月和2.67个月,P<0.05),但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两组没有差异(P>0.05).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知CEA变化也是预测PFS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化疗周期数、体重变化是预测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子(P<0.01).结论 在CEA水平升高的晚期NSCLC患者中,第1周期化疗前后CEA变化可以早期评价影像学DC和预测PFS,CEA变化可作为影像学评价的重要辅助工具,有利于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9.
丁忠祥  袁建华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78-1279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我国对脑瘫的临床诊断条件[1]:①引起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②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③症状在婴儿期出现;④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它异常;⑤  相似文献   
30.
患者 女,28岁.主诉2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髌骨下方有一花生米大小肿块,逐渐增大.近1个月肿块局部疼痛,左膝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左侧髌骨下方见一乒乓球大小肿块,质软,与髌韧带分界不清,表面光滑,无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