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745篇
  免费   12918篇
  国内免费   7097篇
耳鼻咽喉   1090篇
儿科学   2382篇
妇产科学   1194篇
基础医学   9017篇
口腔科学   2488篇
临床医学   16100篇
内科学   13327篇
皮肤病学   1857篇
神经病学   3762篇
特种医学   46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187篇
综合类   31543篇
现状与发展   41篇
一般理论   25篇
预防医学   14478篇
眼科学   1950篇
药学   15207篇
  183篇
中国医学   11834篇
肿瘤学   6441篇
  2024年   462篇
  2023年   1630篇
  2022年   4013篇
  2021年   5350篇
  2020年   4577篇
  2019年   2790篇
  2018年   3053篇
  2017年   3812篇
  2016年   2989篇
  2015年   5128篇
  2014年   6587篇
  2013年   7913篇
  2012年   11877篇
  2011年   12261篇
  2010年   10667篇
  2009年   9392篇
  2008年   10192篇
  2007年   9993篇
  2006年   8695篇
  2005年   7082篇
  2004年   5107篇
  2003年   4388篇
  2002年   3405篇
  2001年   2720篇
  2000年   2091篇
  1999年   805篇
  1998年   383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76篇
  1982年   85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31篇
  1974年   18篇
  197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患儿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 folate carrier gene,RFCI)A80G多态性与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之间的关联性,为寻找NTDs危险因素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04个NTDs患儿及其母亲和100名正常儿童及其母亲的外周血DNA进行RFCI第80位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后代RFCI A80G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前后增补叶酸之间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RFCI GG基因型的子代发生NTDs危险高于AA基因型子代(OR=2.56,95%CI=1.04~6.36);母亲孕早期不增补叶酸,生育NTDs的危险高于增补叶酸的母亲(OR=7.69,95%CI=2.86~21.75);母亲孕期未增补叶酸,其子代GG基因型,发生NTDs的危险是AA基因型的3.30倍(95%CI=1.15~9.65);在叶酸和RFCI基因交互作用研究中,母亲未增补叶酸和子代GG基因型同时存在,发生NTDs的危险是8.80(95%CI=2.86~29.82),交互作用系数为1.45,,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RFCI GG基因型可能是NTDs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子代RFCI GG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叶酸缺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可能增加NTDs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反应(HAAR)及高原肺水肿(HAPE)的发病机理。方法:对10例HAAR患者及6例HAPE患者灌洗前和灌洗后进行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检测, 并与10例高原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HAAR患者及HAPE患者灌洗前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HAAR同HAPE均存在弥散功能障碍;HAPE肺弥散功能(DLCO%)由灌洗前的(76.01±6.29)%, 上升到灌洗后的(103.31±9.23)%;气体转化因子(DLCO/VA%)由灌洗前的(150.30±15.20)%, 上升到灌洗后的(176.04±16.10)%;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31.73±3.01)mmHg上升到(45.31±3.56)mmHg。而HAAR及对照组灌洗后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HAPE患者肺泡内大量的液体渗出是HAPE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HAAR属HAPE发展的初级阶段, 存在着间质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993.
中药赤芍对球囊损伤术后血管重构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药赤芍防止球囊损伤术后血管重构作用。方法 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高脂组、赤芍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高脂喂养6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8周时取材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1)与高脂组比较,赤芍高、低剂量组增生内膜面积、中层面积,内膜、中膜、外膜PCNA阳性着色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2)各组内皮增生成分主要为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阳性着色主要分布在外膜,与高脂组比较,赤芍高、低剂量组阳性着色较少。(3)高脂组动脉损伤侧外膜Ⅰ型胶原增多,赤芍组Ⅰ型胶原增加较少。结论 赤芍对高脂喂养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血管重构有显著防止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a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心肌梗塞发生与血小板糖蛋白 (glycoprotein,GP) a基因 80 7C/ 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检测 12 7例心肌梗塞患者 (急性或陈旧性 )和 175名正常对照血小板 GP a基因 80 7C/ T多态性。结果 心肌梗塞组和对照组 T和 C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42 .70 %比 3 2 .0 0 % ,C:57.3 0 %比 68.0 0 % ,P<0 .0 1) ;无论在所有受试者还是在年龄≤ 60岁的受试者中 ,心肌梗塞组 (TT+ TC)基因型的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所有年龄受试者中 ,69.3 4 %比 51.43 % ,P<0 .0 0 5,比数比 =2 .14 ,95%可信区间为 1.3 4~ 3 .41;年龄≤ 60岁的受试者中 ;75.90 %比 51.52 % ,P<0 .0 0 5,比数比 =2 .96,95%可信区间为 1.58~ 5.55;L 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膜 GP a T等位基因为心肌梗塞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 (比数比 =4.96,95%可信区间为 2 .55~ 10 .90 )。结论 血小板膜 GP a T等位基因与心肌梗塞的发生相关联 ,可能为心肌梗塞发生的一种遗传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995.
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道肿瘤细胞株的影响.方法: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γδT细胞和消化道肿瘤SGC-7901、SW-1990、SW-480、SW-1116、LOVO细胞株, 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 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阿司匹林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和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 d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阿司匹林0.4~0.8 mmol/L诱导24 h后的γδT细胞对5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高, 浓度超过3.2 mmol/L时杀伤活性呈下降趋势;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24 h后除药物浓度在0.4 mmol/L时γδT细胞对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略有增强外, 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3.2 mmol/L阿司匹林对γδT细胞诱导24 h的凋亡率(52.71%)明显高于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分别为7.88%、8.89%、6.21%、4.47%和%3.67).结论:阿司匹林在临床常规使用的药物浓度时可增强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超过这一浓度可明显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及增加γδT细胞的凋亡率, 而对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重组纤黏连蛋白(FN)多肽CH50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体内转移的影响,以探讨CH50多肽抑制肿瘤转移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黑色素瘤B16细胞,用荧光染料CFSE标记,接种脾脏后24h取脾、肝、肺做冰冻切片,观察肿瘤细胞在3种组织中的侵袭情况。从脾脏接种B16细胞,建立体内肿瘤转移动物模型,采用基于流体动力学的体内基因转染方法于小鼠体内表达CH50多肽,RT-PCR检测CH50 mRNA在肝组织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CH50多肽的表达。通过比较原位肿瘤结节及转移结节在数量、大小、分布上的差异及检测原位肿瘤组织中MMP-2、MMP-9表达差异,观察CH50多肽的治疗效果。结果注射24h后即可在脾脏形成荧光结节。pCH510质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后,可在肝组织中检测到CH50 mRNA及CH50多肽的表达。从脾脏接种B16细胞后第14天可在脾脏形成原发肿瘤,至第35天肝脏表面已形成转移瘤结节,成功建立了体内器官间(脾转肝)肿瘤转移动物模型。体内转染表达CH50多肽能抑制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抑制原位肿瘤结节中MMP-2、MMP-9的表达。结论CH50多肽可以通过对MMP-2、MMP-9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来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成瘤能力和体内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初步研究微小RNA-29b(mi R-29b)介导的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中的作用及其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方法: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分离其HSC,同时通过体外获取并鉴定正常大鼠HSC。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以上获取细胞中mi R-29b、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肝纤维化标志蛋白的变化水平,并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鉴定mi R-29b对TGF-β1的直接靶向结合情况。结果:随着HSC活化加深,mi R-29b的表达量逐渐减少(P 0. 01),而HSC活性标志物I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 0. 01)。在TGF-β/Smad信号通路中,Smad2/3/4的表达显著增加,而Smad7的表达明显下降(P 0. 01)。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 R-29b可直接结合于TGF-β1 3’UTR的"UCUCUCCGU"序列,表明TGF-β1为mi R-29b的一个下游靶基因。结论:mi R-29b可参与抑制HSC的活化和迁移,进而抑制肝纤维化进程,而其生物学功能可能是通过直接靶向抑制TGF-β1进而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8.
The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produce the capsid proteins of Norovirus (NV) and the proteins form virus-like particles (VLPs) that are useful in many studies, such as immunology, diagnosis, and host-receptor interaction. We report he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 coli expression system in the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NV capsid proteins. In a direct comparison of a previous well-characterized NV strain (VA387),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E. coli-expressed capsid proteins maintain the same antigenicity and receptor binding specificity as that of the baculovirus-expressed capsid, although the E. coli-expressed VA387 proteins did not form VLPs. Using the E. coli-expression system, we characterized the receptor-binding patterns of three additional NV strains (OIF1998, Parris Island and VA115), in which OIF1998 binds to HBGA of nonsecretors but did not bind or binds weakly to the HBGA of secretors, as seen in strain VA207. Parris Island binds to HBGA of types A and B but not type O secretors and nonsecretors. VA115 did not show specific binding to any A, B, O secretor nor nonsecretor, which is also observed when the capsid protein of this strain was expressed in baculovirus. Our data indicate that VLP formation is not required for receptor binding, and that the bacteria expression system offers a simple alternative for large production of NV capsid protein for various research purposes, particularly for strains generating low yields in the insect cells.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筛选并鉴定HIV-1 gp4l核心表位。方法:用识别HIV-1 gp41的构象特异性单克隆抗体NC-1筛选噬菌体12肽库,通过夹心ELISA、NC-1特异性阻断实验、竞争抑制实验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DNA序列分析阳性克隆。结果:经3轮筛选,随机挑取24个噬菌体克隆,ELISA鉴定表明有lO个克隆可与NC-1结合,DNA序列分析并推导氨基酸序列,共5种序列:HDVHHRWVYLLS、ITVNEWLYTSEQ、HGRSHGMFKPKR、MGPIARPHWHLN、DMYRSPRPKPDT。其中gp41N肽和C肽所形成的复合物可特异性阻断表达HDVHHRWVYLLS,VNEWLYTSEQ和MGPIARPHWHLN的克隆与NC-1的结合。结论:所得序列HDVHHRWVYLLS,VNEWLYTSEQ及MGPIARPHWHLN模拟HIV-1 gp41六螺旋束核心表位。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