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98篇
  免费   3305篇
  国内免费   1533篇
耳鼻咽喉   237篇
儿科学   429篇
妇产科学   151篇
基础医学   2177篇
口腔科学   489篇
临床医学   4244篇
内科学   2861篇
皮肤病学   647篇
神经病学   484篇
特种医学   1189篇
外科学   3320篇
综合类   9371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3945篇
眼科学   346篇
药学   4233篇
  44篇
中国医学   3015篇
肿瘤学   1241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1001篇
  2021年   1259篇
  2020年   1154篇
  2019年   589篇
  2018年   630篇
  2017年   938篇
  2016年   674篇
  2015年   1287篇
  2014年   1775篇
  2013年   2132篇
  2012年   3042篇
  2011年   3122篇
  2010年   2913篇
  2009年   2628篇
  2008年   2802篇
  2007年   2731篇
  2006年   2464篇
  2005年   1967篇
  2004年   1336篇
  2003年   1022篇
  2002年   783篇
  2001年   737篇
  2000年   514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吗啡对切口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Ⅰ组)、对照组(Ⅱ组)术前30 min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20μl,术后吗啡治疗组(Ⅲ组)、术前吗啡治疗组(Ⅳ组)分别于术后和术前30min鞘内注射吗啡5μg(10 μl)。所有大鼠均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疼痛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PKCγ的表达。结果 Ⅱ组术侧脊髓背角PKCγ-IR表达高于非术侧及Ⅰ组(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脊髓背角PKCγ-IR表达降低(P<0.05或0.01),而Ⅲ组、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鞘内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的PKCγ-IR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腔内技术治疗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膀胱癌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患者9例,狭窄段长度1~3 cm,均采用腔内技术治疗,顺行经皮肾处理8例,逆行输尿管镜处理1例;术中使用高压气囊配合筋膜扩张器扩张,术后留置双J管.结果 随访0.5~5.0年.1例吻合口闭锁患者术后3个月仍为重度积水,患者拒绝开放手术而长期留置肾造瘘管;8例患者肾积水减轻,再次逆行扩张狭窄段并留置双J管,其中5例经2~3次扩张换管,拔除双J管后复查肾积水稳定于轻度状态;3例拔除双J管后腰痛不适,需要长期留置双J管.结论 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腔内技术治疗效果良好,可避免开放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93.
以培养目标定位医学生核心能力标准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根据社会需要,以Bloom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研究和制定医学生培养目标在世界医学教育界日益广泛受到重视。国际医学教育组织以医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医学生核心能力标准。  相似文献   
94.
手术治疗伴逼尿肌乏力的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BPH并有逼尿肌乏力(ACD)的病人是否手术等问题,为BPH并有逼尿肌乏力的病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尿动力学检查确认有ACD的15例BPH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复查尿流率.对所得数据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术前和术后最大尿流率分别为(3.3±3.1)ml/s和(14.88±6.08)ml/s(P<0.05).结论在前列腺摘除后,BPH伴有逼尿肌乏力的病人也能够产生有效排尿.故对确有膀胱出口梗阻(BOO)存在的BPH病人,即使有逼尿肌收缩乏力,也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 (HPA)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 9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3 4例正常对照组基础血皮质醇 (F ,0 8:0 0am、16:0 0pm)、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DST)后血F、2 4h尿游离皮质醇 (UFC)。将 64例 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A组 (服用氟西汀组 ,3 2例 )和B组 (未服用氟西汀组 ,3 2例 )。予 6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HAMD评分及代谢控制水平评估。结果 ( 1)血F( 0 8:0 0am、16:0 0pm)、2 4h尿UFC、DST脱抑制例数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P <0 .0 1) ,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组 (DD组 )较无抑郁症组 (DM组 )增高(P <0 .0 5 ,P <0 .0 1)。 ( 2 )经 6周治疗后 ,服用氟西汀组 (A组 )较未服用氟西汀组 (B组 )糖皮质激素水平降低 (P <0 .0 1)、HAMD评分降低 (P <0 .0 1) ,糖脂代谢改善 (P <0 .0 5 ,P <0 .0 1)。 ( 3 ) 2 4h尿UFC与HbA1C呈正相关性 (r =0 .5 69,P <0 .0 1)、IR呈正相关 (r =0 .65 3 ,P <0 .0 1)、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性 (r =0 .3 5 2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及合并抑郁症患者HPA轴功能紊乱 ,加重了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 ;氟西汀干预治疗抑郁症可改善抑郁症和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96.
夜来香根茎水提取液局部麻醉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研究夜来香(CN)根茎水提取液的局部麻醉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法、豚鼠皮丘法、椎管麻醉法、表面麻醉法。结果:20%的CN水提取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可完全消失,但较1%的普鲁卡因稍弱。豚鼠皮丘实验表明,20%CN提取液有浸润麻醉作用,其浸润麻醉效果与1%的普鲁卡因相似,而且盐酸肾上腺素可增强其麻醉强度和明显延长局麻作用时间;家兔椎管麻醉实验表明CN提取液有明显的椎管麻醉作用;CN提取液对家兔角膜也有一定的表麻作用,只是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比1%的普鲁卡因稍弱或稍短。结论:CN提取液有明显的局部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97.
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瘤栓取出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效果。方法 总结8例肾脏恶性肿瘤合并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58岁。右侧7例,左侧1例。Robson分期Ⅲ期5例,Ⅳ期3例。瘤栓类型:肾静脉型1例,肝下型4例,肝上型3例。结果 7例患者行肾肿瘤根治性切除加瘤栓取出术,1例行右肾肿瘤及右肾上腺根治性切除术,腔静脉瘤栓放射治疗。1例瘤栓达右心房者术中死亡。随访7例,3例分别存活2、4和22个月,均死于远隔转移。4例术后已随访12、14、25和47个月者现仍无瘤存活。结论 肾肿瘤根治性切除加瘤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改良TRAP法测定91例膀胱癌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78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4%,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也有14%的检出率,8例膀胱乳头状瘤组织中4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0%,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检出率为12%,端粒酶活性在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无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非放射性的银染方法对端粒酶的活性进行检测,图像清晰,简便,安全,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ve aneurysm,ADA)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内膜撕裂并剥离而引起的临床急症,发病率5~100/10万,急性期死亡率可高达70%,是血管外科领域最复杂和最危险的主动脉疾病之一[1,2].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尿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外基质(ECM)在各种慢性肾小球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5例慢性肾小球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的尿TGF-β1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尿中的各种ECM,所有检测值均用尿肌酐(Cr)浓度进行校正。结果:在不同临床分组中,尿TGF-β1/Cr和LN/Cr、PCⅢ/Cr、Ⅳ-C/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HA/Cr水平则在Ⅲ、Ⅳ组中出现下降。而在不同的病理分组中,肾小球轻微病变(GML)组尿中TGF-β1、ECM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病理分组则出现不同的变化。相关性分析尿TGF-β1/Cr与LN/Cr、PCⅢ/Cr、Ⅳ-C/Cr正相关,与HA/Cr无相关性。结论:通过尿TGF-β1和ECM在慢性肾小球肾病患者中的联合检测,对评价慢性肾小球肾病的进展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