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02篇
  免费   2915篇
  国内免费   1570篇
耳鼻咽喉   225篇
儿科学   390篇
妇产科学   127篇
基础医学   1578篇
口腔科学   491篇
临床医学   3280篇
内科学   2341篇
皮肤病学   220篇
神经病学   576篇
特种医学   1127篇
外科学   2087篇
综合类   7356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082篇
眼科学   207篇
药学   3354篇
  61篇
中国医学   2704篇
肿瘤学   1473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948篇
  2021年   1165篇
  2020年   1046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572篇
  2017年   733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1115篇
  2014年   1367篇
  2013年   1765篇
  2012年   2569篇
  2011年   2636篇
  2010年   2389篇
  2009年   2061篇
  2008年   2112篇
  2007年   1990篇
  2006年   1683篇
  2005年   1302篇
  2004年   934篇
  2003年   752篇
  2002年   581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白介素(IL)-17A、IL-23水平及Th17/Treg比例,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Th17/Treg体外相互作用,为研究AS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48例活动期AS患者[实验组,男43例、女5例,年龄(26.2±5.2)岁,均为HLA-B27~+]和4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男44例、女5例,年龄(25.9±4.8)岁,HLA-B27~+43例、HLA-B27~-6例]。ELISA检测外周血清中IL-17A及IL-23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CCR4~+CCR6~+Th细胞(Th17)及Treg细胞数量。分离健康志愿者的PBMCs,将PBMCs分别与A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BMSCs体外共培养72 h,收集PBMCs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评价BMSCs与Th17/Treg体外的相互作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IL-17A及IL-23的表达水平相近(P0.05);实验组Th17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reg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健康志愿者BMSCs共培养72 h后的PBMCs中Th17较培养前轻度下降,Treg轻度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S患者BMSCs共培养72 h的PBMCs中Th17较培养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上升,Treg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PBMCs中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免疫抑制能力明显下降的BMSCs极可能通过诱导Th17/Treg失衡而在AS免疫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南京市一般人群、医护人员和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三类人群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83.1%,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49.1%和患者的44.8%(P=0.000)。关于骨质疏松健康危害的调查选项只有2名医护人员答案完全正确。预防骨质疏松的知识知晓率,医护人员为31.3%,明显高于一般人群10.2%和患者人群7.9%(P=0.000)。调查相关信息的获取和愿意接受的来源中,医护人员主要来自于医疗结构,一般人群和患者人群主要来自媒体机构。结论一般人群和骨质疏松症患者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知识知晓率低,医疗机构在对社会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医护人员的骨质疏松症知识也仍然需要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PPARγ、LPL、FABP4mRNA的影响。方法分别以空白对照组(CON)、模型组(OVX)、假手术组(SHAM)、左归丸组(ZGW)、右归丸组(YGW)、共同药组(GTY)、滋阴药组(ZYY)、补阳药组(BYY)和补佳乐组(BJL)共9组对BMSCs进行干预,MTT法检测各组BMSCs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用Q-PCR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LPL),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mRNA的表达。结果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均可显著下调BMSCs PPARγ、LPL、FABP4mRNA的表达,其中YGW组可显著下调PPARγ、LPL、FABP4的mRNA(P0.05)。结论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均能抑制BMSCs的成脂分化,且"右归丸"抑制成脂分化的作用优于"左归丸",以及纯阳药及二者的共同药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14年01月—2014年04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及影像学检查等评定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硬脊膜撕裂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80~105 min,平均(92±6)min,术后卧床时间1 d,随访时间3个月,手术前、后 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 ODI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正常成年人胼胝体结构性别差异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健康成年人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后,行DTI扫描,选择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作为感兴趣区,测量各感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rropy,FA)值,用t检验分析各感兴趣区域的FA值,并对性别差异进行研究.结果 男性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均高于女性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技术可以对胼胝体结构进行量化评估.FA值的分析表明,胼胝体结构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96.
[摘要] 目的 建立Alb-cre/DTR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相关表型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可诱导性肝损模型,可用于肝脏疾病的相关研究。方法 将引进的Alb-cre和DTR小鼠扩繁后,通过杂交的方式获得双转基因小鼠。提取小鼠尾部组织DNA,利用PCR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在双转基因小鼠上腹腔注射白喉毒素,之后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称重、采血,检测血清ALT、AST水平。 结果 将Alb-cre和DTR小鼠杂交、筛选后获得了Alb-cre/DTR双转基因小鼠,对该小鼠使用0.625ng/g剂量的白喉毒素,可使小鼠血清中ALT与AST水平显著升高,解剖小鼠后观察到肝脏整体变白,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细胞明显坏死。 结论 Alb-cre和DTR小鼠杂交是繁育Alb-cre/DTR小鼠的较好方法,且PCR方法能够鉴定该小鼠,并能建立特异性肝损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大鼠经热习服及后续热环境运动刺激后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变化特征,筛选热习服特异性的指示标志物.方法 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热习服组和对照组(n=8),热习服组大鼠经每日2h热习服训练,对照组大鼠不做相应处理,连续14d,结束后次日采集两组大鼠眼眶血.休息4d后所有大鼠均经热环境运动刺激30 min,麻醉后取腹主动脉血并离心取血浆.使用Bruker 600 MHz核磁共振谱仪检测两组大鼠血浆中代谢产物的1 HNMR谱,分析热习服及热环境运动刺激后大鼠血浆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热习服组大鼠在热习服后血浆中不饱和脂肪酸、谷氨酸、脂质和二甲胺的含量升高,而葡萄糖、肌醇、牛磺酸、苏氨酸和三甲胺氧化物含量均下降(P<0.05);而在热环境运动刺激后,热习服组大鼠血浆中三甲胺氧化物、谷氨酸和脂质的含量均下降(P<0.05).结论 经热习服和热环境运动刺激后,大鼠血浆中代谢物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三甲胺氧化物有可能作为热习服的指示性标志物,为制定热习服客观评价体系提供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加味酸枣仁汤治疗阴虚火旺型焦虑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IL-1家族的影响。方法 将阴虚火旺型焦虑性失眠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每组40例;中药组给予加味酸枣仁汤煎剂治疗,西药组给予劳拉西泮片(罗拉)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2周、4周后进行HAMA、PSQI表评定,治疗后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估,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IL-1α、IL-1 Ra含量。结果 中药组与西药组在治疗2周、4周后HAMA、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P<0.01),但2组同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IL-1β、IL-1α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IL-1 R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西药组IL-1β、IL-1α、IL-1 Ra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同期2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IL-1β、IL-1α含量较西药组明显升高(P<0.01),IL-1 Ra含量较西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加味酸枣仁汤是治疗阴虚火旺证型焦虑性失眠障碍的有效方剂,与西药疗效相当;加味酸枣仁汤调节睡眠的机制与增加具有促眠作用的细胞因子含量、减少具有阻断睡眠作用的细胞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黄芩配方颗粒(SBFG)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0.05、0.1、0.2、0.4、0.8、1.6 g/L SBFG组,共7组,不同浓度SBFG作用于Hep G2细胞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SBFG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高内涵分析(HCS)技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色素C、膜通透性、核面积、核DNA含量、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SBFG可明显抑制Hep G2细胞增殖(P0.01),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IC50值为(0.38±0.016)g/L;Hoechst 33342染色可见细胞核浓染、核质浓缩、核破碎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高内涵分析也发现,0.1 g/L SBFG组细胞MMP丢失以及细胞色素C释放量明显增加(P0.01),0.4 g/L SBFG组进一步显著降低MMP、增加细胞色素C含量,并可使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升高(P0.01)、核固缩及核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1),1.6 g/L SBFG组孵育细胞,除上述凋亡特征外,还伴随着细胞数量的直接下降(P0.01)。结论 SBFG可抑制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促进Hep 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MP、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细胞膜通透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高杨  程毅  任明媛  岳育杨 《天津医药》2018,46(12):1273-127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orcantharidin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related proteins Bax and Bcl-2 of human melanoma M14 cells. Methods Melanoma M14 cell line cultured in vitro was treated with concentrations of 50, 100 and 500 μg / L norcantharidin respectively, and untreated cells were used as control.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cted by CCK-8 method after treatment for 24 h and 48 h. Morphology of cells was observed under inverted microscope. DAPI nuclear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sis und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The expressions of Bax and Bcl-2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ssay. Results CCK-8 results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100 and 500 μg/L norcantharidin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melanoma M14 cells after treatment for 24 h and 48 h (P<0.05), and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the more significant the inhibitory effect. The cells showed irregular contours, nucleus shrinkage, small volume, and poor cell adhesion of apoptosis changes under inverted microscope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Bcl-2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norcantharidin (P<0.05), an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Bax increased gradually (P<0.05).Conclusion Norcantharidin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melanoma M14 cells,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omotion of apopt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