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1篇
  免费   897篇
  国内免费   474篇
耳鼻咽喉   97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78篇
基础医学   503篇
口腔科学   121篇
临床医学   1000篇
内科学   674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209篇
特种医学   405篇
外科学   767篇
综合类   266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003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1110篇
  14篇
中国医学   800篇
肿瘤学   31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897篇
  2010年   822篇
  2009年   714篇
  2008年   676篇
  2007年   614篇
  2006年   569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1年   3篇
  1959年   26篇
  1958年   31篇
  1957年   26篇
  1956年   24篇
  1955年   19篇
  1954年   28篇
  1949年   16篇
  1948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研究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细菌耐药性及感染易患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确诊的成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BSI临床和病原学资料。结果 92例患者中分离出粪肠球菌21例,屎肠球菌71例;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25例,医院感染67例。粪肠球菌BSI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为尿毒症(42.9%)、心脏病(23.8%)、肺部疾病(19.0%)和神经系统疾病(19.0%);屎肠球菌BSI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为肝、胆、胰腺疾病,各种肿瘤和肺部疾病,分别占40.8%;主要易感因素包括中心静脉置管(73.2%)、30 d内手术史(62.0%)、年龄65岁以上(52.1%)、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32.4%)和有创机械通气(26.8%)。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敏感率为95.2%,对利奈唑胺敏感率90.4%;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率分别为100%和96.9%,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高于90%。年龄65岁以上、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和罹患肿瘤是肠球菌属BSI患者在入院15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8 h内合理抗菌药物应用是BSI患者15 d内免于死亡的保护因素;基础疾病为肝、胆、胰腺疾病患者病死率较低。结论肠球菌属BSI以屎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年龄65岁以上、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和罹患肿瘤是肠球菌属BSI患者入院15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8 h内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自拟真人养脏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与美沙拉嗪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确诊的87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4例,治疗组以自拟真人养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美沙拉嗪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形寒肢冷、里急后重等症状以及综合疗效方面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个月内治疗组复发率(27.03%)与对照组(35.4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真人养脏汤在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疗效确切且安全,与美沙拉嗪治疗比较,在改善患者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形寒肢冷、里急后重等症状更有优势,在防止复发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3.
周桥  郭卫  龙聪  周亨  孙晓平 《肿瘤》2015,(3):246-25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抑制剂PES(2-phenylethynesulfonamide)对人胃癌BGC细胞活性、细胞迁移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Hsp70抑制剂PES处理人胃癌BGC细胞后,应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BGC细胞的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BGC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成员及其下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BGC细胞质中p65的表达。结果 :与未经PES处理的BGC细胞(对照组)比较,5、10和20μmol/L的PES处理BGC细胞72 h后,BGC细胞活性和细胞迁移率被明显抑制(P值均<0.05)。20μmol/L的PES处理后,BGC细胞NF-κB信号通路中磷酸化p65(phospho-p65,p-p65)、p65、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inhibitory protein of NF-κB kinaseα,IKKα)、p-IKKα、p-IKKβ、IKKβ、p-Akt和Akt以及下游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且细胞质中p65蛋白的荧光明显减弱。结论 :Hsp70抑制剂PES可抑制胃癌BGC细胞的活性和迁移,下调BGC细胞NF-κB信号通路活性以及下游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BGC细胞质中p65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4.
黄精是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能,主要含有多糖、甾体皂苷、蒽醌类化合物、生物碱、强心苷、木质素、维生素等化合物,而黄精多糖是黄精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黄精多糖的组成结构分析及其功能活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黄精多糖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分子量测定、结构分析及功能活性进行系统的归纳,结果显示黄精多糖的化学组成主要有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果糖和半乳糖醛酸,以及少量的木糖和葡萄糖醛酸;在药理活性方面,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抗氧化与抗衰老、提高免疫力、调节血糖血脂、抗菌抗炎及调节细胞内分泌等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及市场前景。但是,缺少黄精多糖化学组成及其体内、体外生物学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对其应用前景进行讨论与展望,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其保健品的开发及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载穿心莲内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CS/Ap-MSN),对其进行体外质量评价及p H响应性释药性能考察。方法:根据改良经典stober法一步合成了氨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NH2-MSN),利用壳聚糖进行偶联修饰,表征其形貌及结构,通过体外释放试验考察CS/Ap-MSN在不同p H条件下的响应性释药性能。结果:CS/Ap-MSN的平均粒径(178.0±3.2)nm,多分散指数0.378±0.117,Zeta电位(34.04±0.22)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7.8±1.7)%,(63.6±3.2)%,壳聚糖的修饰量6.3%。CS/Ap-MSN在p H 5.0的释放条件下,8 d累计释药量达53.3%;pH 7.4的释放条件下,8 d的累计释药量23.4%。结论:CS/Ap-MSN的体外释药具有p H响应性,累积释放量随p H减小而增大,且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CD47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肾脏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CD47与DM肾损害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和DM组65只。采用STZ 50 mg/kg单次腹腔注射建立DM大鼠模型。监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尿蛋白(UP)、肌酐(Cr)、尿素氮(BUN);分别于2,4,8周处死各组大鼠,通过糖原染色(PAS)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CD47在各组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分别对UP、Cr、BUN、肾脏病理损害、CD47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AS染色可见DM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可见分叶现象等典型的糖尿病肾病损伤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的FBG、Cr、BUN、UP水平及CD47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并且随着DM病程的延长而继续增加。DM组大鼠CD47的积分光密度与Cr、BUN、UP、肾小球硬化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持续高血糖通过诱导DM大鼠肾小球CD47的高表达,引起细胞基质增生,参与DM大鼠肾脏的损伤和肾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化瘀涤痰汤(水蛭、地龙、胆南星、川芎)对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脑组织形态改变。方法 SD大鼠采用自体血液注射法复制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将造模成功5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等容量蒸馏水)、化瘀涤痰汤组(高、中、低剂量组)、阳性组(天丹通络胶囊),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只钻孔不注血)。各组按剂量灌胃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8、IL-2水平;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升高(P<0.01),IL-2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IL-2水平上升(P<0.05)。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皮质上方有少量血肿存在,血肿区下方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细胞排列紊乱,间隙较大,并出现坏死现象。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血肿消失,炎症细胞浸润较轻,坏死细胞明显减少,间质水肿减轻;假手术组基本正常。结论化瘀涤痰汤能通过降低TNF-α、IL-6、IL-8炎症因子水平,上调IL-2水平,抑制急性硬膜下血肿继发性脑损伤,促进大鼠硬膜下血肿的消散,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滁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对滁菊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所得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从滁菊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1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八烷醇(1)、β-谷甾醇(2)、羽扇豆醇(3)、α-香树脂醇(4)、胡萝卜苷(5)、ineupatorolide B(6)、紫丁香苷(7)、绿原酸(8)、petasiphenol(9)、大黄素甲醚(10)、金合欢素(11)、异泽兰黄素(12)、槲皮素(13)、香叶木素(14)、木犀草素(15)、芹菜素(16)、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9)、芹菜素-7-O-β-D-新橙皮糖苷(20)、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21)。结果:其中,化合物1~12、18和20为首次从滁菊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3~16表现出显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活性强于Vit C。  相似文献   
999.
探索研究纳豆菌液体发酵黄芩药材制备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工艺,利用纳豆菌所产生的活性酶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进行生物转化,以提高黄芩中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通过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培养基pH、药材粉碎度、装液量、摇床转速、液料比、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工艺的影响,以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得到黄芩生物转化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液体发酵最佳工艺为蛋白胨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0.05%,pH 6.0,黄芩药材粉碎过40目,装样量33%,摇床转速200 r·min-1,液料比5 : 1,温度37 ℃,发酵6 d,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转化率为97.6%,汉黄芩苷转化率97.0%。验证试验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为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切片技术对台湾翅果菊Pterocypsela formosana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药4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子房下位,2心皮,1室,单胚珠,基生胎座;单珠被,倒弯生胚珠,具发达的珠被绒毡层;大孢子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属薄珠心类型;大孢子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线形4分体,仅合点端1个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功能大孢子经3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7细胞8核的成熟雌配子体,雌配子体发育方式为蓼型.2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合点端反足细胞短命,形成后不久即退化消失.珠孔受精,属有丝分裂前类型;初生胚乳核早于合子分裂,胚乳发育为核型,具胚乳吸器;胚胎发育为紫菀型菊苣变型,早期发达的胚柄对胚的发育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