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9篇
  免费   994篇
  国内免费   561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197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696篇
口腔科学   85篇
临床医学   2226篇
内科学   1197篇
皮肤病学   202篇
神经病学   395篇
特种医学   9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255篇
综合类   4755篇
预防医学   2155篇
眼科学   166篇
药学   1776篇
  9篇
中国医学   1664篇
肿瘤学   418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1022篇
  2013年   681篇
  2012年   736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797篇
  2009年   911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919篇
  2006年   859篇
  2005年   958篇
  2004年   902篇
  2003年   795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509篇
  2000年   496篇
  1999年   590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464篇
  1996年   396篇
  1995年   343篇
  1994年   259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1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菩达茶降血糖作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菩达茶降血糖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 70例 ,随机分为菩达茶组 38例和安慰剂组 32例 ,治疗组口服菩达茶 ,1个月为 1个疗程 ,观察 2组糖尿病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 2h血糖、尿糖、空腹血清胰岛素指标。结果 菩达茶组总有效率为 5 2 .63% ;安慰剂组总有效率为 1 2 .5 0 %。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菩达茶组在改善患者多数主要症状方面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或P <0 .0 1 ) ;菩达茶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 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 ,并且其降低值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菩达茶组的糖耐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 1 ) ,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尿糖、血清胰岛素无影响。结论 菩达茶能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有效改善糖耐量异常 ,对多饮、多食、夜尿多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对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婴幼儿闭合性脑损伤容易发生脑外积液,本文报告84例,对其临床特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993.
论行气活血法是治疗闭经的基本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滞血瘀是闭经的基本病理变化。无论肝郁、肾虚、脾虚,寒凝皆可导致气滞血瘀,胞脉不通而闭经,行气活血是治疗闭经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提高流行病学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法 将我校2003、2004级预防医学专业131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理论教学按原教学计划进行,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对照组按原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86.6分与84.9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单位满意率分别为87.7%与6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业面试时用人单位满意率分别为83.1%与6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工作后用人单位满意率分别为89.8%与6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后主要负责或独立处理流行病学案例平均次数分别为3.6次和0.8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革流行病学实践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5.
人乳头瘤病毒18型E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人乳头瘤病毒18型(Human papillomavirus 18, HPV18) E2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T7启动子下游,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HPV18E2,原核表达并纯化HPV18E2蛋白,为研究HPV18 E2蛋白相关疫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1)以HPV18型基因组DNA为模板,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E2基因,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 )-HPV18E2;2) PCR、限制性内切酶切分析以及核酸序列测定重组质粒pET28a( )-HPV18E2的正确性;3)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 )-HPV18E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IPTG诱导表达,经镍螯合亲和层析胶体纯化HPV18E2蛋白;4)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HPV18E2蛋白的正确表达.结果 1) PCR、限制性内切酶切分析和核酸序列分析鉴定证实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 )-HPV18E2的成功构建;2) SDS-PAGE电泳分析, HPV18E2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1%,纯化后的蛋白纯度大于90%;经Western blot鉴定,显示HPV18E2蛋白与标签蛋白(6xHis)形成相对分子质量约42KD的蛋白,与理论预计值相符.结论 1)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HPV18E2;2)原核表达获得了HPV18E2蛋白.  相似文献   
996.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类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因病因、机制、类型的不同,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也有不同。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高危因素,严重者易发生心室颤动或猝死。因此对室性心律失常应结合临床资料,客观分析,对高危患者,给予严重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97.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脉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脉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并于治疗前后行彩色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查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1.1%,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显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71.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脉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能迅速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的心力衰竭治疗特点.方法 对38例高血压合并肺心病的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8例高血压病合并肺心病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单纯右心衰竭27例(占27/38),急性左心衰竭13例(13/38),全心衰竭35(35/38).予积极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降血压,抗感染给氧等治疗,病情全部缓解.结论 积极控制血压和炎症,减轻机体内水钠潴留,改善心肺功能并根据两种疾病的不同特点结合用药,是防止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发作和肺心病急性加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CT显像在肺癌治疗后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PET/CT显像对53例肺癌治疗后的患者(28例手术治疗 化疗,11例单纯化疗,4例化疗 放射治疗,10例手术治疗)进行疗效随访,随访时间为治疗后0.5~10年.所有患者均行PET/CT和CT检查,并将PET/CT结果与同期的CT结果进行双盲比较.结果 53例患者中,有15例PET/CT显像结果阴性,CT检查亦阴性.有12例PET/CT提示原发肿瘤病灶区复发,表现为阳性显像,SUVmax 3.5~8.3,CT提示2例.PET/CT提示19例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共发现80个转移的淋巴结,CT提示12例,共发现25个转移的淋巴结.PET/CT提示肾上腺转移6例,CT提示2例.PET/CT提示骨转移13例,CT提示5例.PET/CT提示肺内转移2例,肝脏转移1例.CT提示肺内转移2例,肝脏转移灶未发现.其他:如胸膜、膈肌、腹腔软组织及颅脑转移7例,而CT提示4例.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治疗后病灶的复发或转移的监测优于CT.  相似文献   
1000.
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恙虫病是由东方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恙虫叮咬而传播给人。由于特征性的焦痂、溃疡常隐藏在湿润、身体隐蔽的部位,加之并发多脏器损害者临床表现复杂,大多数内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为提高对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治愈率。我院1994年5月-2007年11月确诊恙虫病病例217例,其中并发多脏器损害7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