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罗青妍  黄绍强 《上海医学》2006,29(9):644-64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能。方法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剖官产术的产妇。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蛛网膜下隙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R组蛛网膜下隙给予罗哌卡在10mg,RF组予罗哌卡因10 mg 芬太尼20μg,RT组予罗哌卡因10 mg 曲马多20 mg。观察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情况。术后随访完全镇痛时间、有效镇痛时间、术后产妇感觉晟疼痛时的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头痛、恶心等并发症。结果3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平面、达最大阻滞平面时间以及达布(Bromage)Ⅲ级的例数和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RF组和RT组完全镇痛时间、有效镇痛时间、术后产妇感觉最疼痛时的VAS评分、术后镇痛药使用比例与R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而RF组与RT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与复合芬太尼一样,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剖宫产术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延长术后镇痛的时间。  相似文献   
32.
神经外科、矫形外科及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脑或脊髓等神经组织可因手术的影响而发生机械性或缺血性损伤。由于诱发电位(EP)能提供有关神经结构功能完整性的信息,神经系统一定结构的解剖学病损或代谢性障碍可引起相应的EP形态的改变,因此,利用EP技术进行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可及时发现潜在的有害影响,以便调整手术步骤,尤其当这种有害影响可逆时,可以预防或减少术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对于术中监测脑和脊髓功能,目前应用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的确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SEP监测只反映了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完整性,…  相似文献   
33.
黄绍强  焦静  林金芳 《上海医学》2007,30(4):289-291
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妇科治疗中,但术后疼痛仍然存在,尤其是术后24 h内。曲马多是一种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作用于阿片受体及下行镇痛系统的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前用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40例拟在静脉全麻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120例,麻醉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5mg,A组120例,麻醉前静脉注射阿托品0.25mg。记录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于术后5,15min,4h及8h分别记录镇静镇痛评分、口干程度,观察恶心呕吐。结果:两组患者在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术后镇静及恶心呕吐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B组术后15min和4h镇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4h口干程度较A组严重(P〈0.05),术后8h组间镇痛评分和口干程度无差异。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安全用于门诊手术麻醉前用药,较阿托品有更好的术后镇痛,但术后口干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35.
镁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镁离子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离子之一,作为细胞膜和胞浆细胞器的膜稳定剂而发挥着重要作用,镁离子也是钙钾通道的天然阻滞剂,参与不同的离子通道和磷酸化作用。近些年随着对镁离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临床麻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镁离子的药理学作用及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价吸入氧浓度(FiO2)及呼气末正压(PEEP)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D(a-ET) CO2]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25~50岁,体重45~75 kg,体重指数<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0):A组纯氧机械通气,PEEP为0;B组空氧混合气体机械通气,FiO2 50%,PEEP为0;C组空氧混合气体机械通气,FiO2 50%,PEEP为5 cm H2O.机械通气中监测PE,CO2,于气管插管后即刻(T1)和气腹1 h(T2)时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D(a-ET) CO2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T2时D(a-ET) CO2及Qs/Qt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T2时D(a-ET) CO2降低(P<0.05),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低FiO2及给予PEEP 5 cm H2O可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D(a-ET) CO2,提高pETCO2反映PaCO2的准确性,其原因与减少肺内分流有关.  相似文献   
37.
耿桂启  李泓  李宁  黄绍强 《上海医学》2012,35(8):675-677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患者自控硬脊膜外腔镇痛(PCEA)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术。PCEA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硬脊膜外腔置管备用,术后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PCIA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第1和2天的输液量、出血量及尿量等,于术前及术后第1和2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PCEA组在术后第1天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显著低于PCIA组(P值均<0.05)。PCEA组在术后第1天的所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术后第2天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PCIA组在术后第1天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硬脊膜外腔镇痛较静脉镇痛更有利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可作为减少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碳酸利多卡因盆腔冲洗联合创口浸润与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F组:手术结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L组:手术结束用0.35%碳酸利多卡因100ml冲洗盆腔,并用0.87%碳酸利多卡因10ml对腹部创口局部浸润;FL组:联合应用F组和L组的方法。在PACU病房中分别采用舒芬太尼5μg和曲马多100mg补充镇痛,必要时可重复注射。记录术后1、4、8、12、24h的VAS疼痛评分,及术后镇痛药的用量和第一次肛门排气的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口周麻木、眩晕和耳鸣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4hFL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F组和L组(P0.05),术后1hL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F组和L组分别有4例和5例患者使用了舒芬太尼,F组有1例使用了曲马多,FL组术后无患者需要补充镇痛。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碳酸利多卡因盆腔冲洗和创口局部浸润联合静脉氟比洛芬酯较单独应用明显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的使用,且没有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椎管内阻滞对子痫前期孕鼠的围产期炎症反应、内皮细胞糖萼脱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级SD雌性大鼠20只,8~12周龄,建立子痫前期孕鼠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n=10)和鞘内置管组(I组,n=10)。N组孕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I组孕鼠经鞘内导管注入0.75%布比卡因40 μL,每8 h重复一次,直至仔鼠娩出。使用ELISA法在不同时间点测定两组的糖萼标志物黏结蛋白聚糖-1(syndecan-1)、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测量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24 h尿蛋白定量,记录分娩结局。结果 I组中1只孕鼠在注射布比卡因后死亡,其余19只孕鼠纳入研究。妊娠第16天和第19天,N组syndecan-1(P<0.001,P=0.001)、HS (P<0.001,P=0.001)、HMGB-1(P<0.001,P=0.001)及TNF-α(P=0.025,0.006)水平均显著高于I组。N组顺产率显著低于I组(P=0.018),而N组与I组的剖宫产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组异常仔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组(P<0.001),N组仔鼠体质量显著低于I组(P<0.001)。第19天,N组SBP水平显著高于I组(P<0.001)。结论 椎管内阻滞可以减弱子痫前期孕鼠的糖萼损伤和炎症反应,降低血压并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纳布啡混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产妇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04例产妇随机分为纳布啡组(N组,n=52)和罗哌卡因组(L组,n=52)。选择L_(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并平卧后给予试验剂量。给药方法:N组,硬膜外注射0.1%罗哌卡因+0.3 mg/mL纳布啡混合液10 mL,给药30 min后以相同浓度混合液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背景剂量6 mL/h,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剂量为6 mL,锁定时间为15 min; L组除了不使用纳布啡外,其余药物和镇痛步骤与N组相同。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首次PCA时间、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不良反应,记录药物总消耗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L组首次PCA时间[(71.7±41.4) min]比较,N组首次PCA时间延长[(102.4±73.1) min,P=0.013],起效时间缩短[(21.6±7.9)min vs(17.2±8.6)min,P=0.009)]。N组罗哌卡因单位时间用量低于L组[(10.4±3.6) mg vs(12.8±4.7) mg,P=0.004)]。与L组比较,N组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均降低(P=0.045、0.003)。2组间产科结局相似。结论:0.3 mg/mL纳布啡混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单位时间罗哌卡因用量,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是可行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