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8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喉罩在介入血管外科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入血管外科手术是一项微创、快速、安全有效的手术新技术,近年来,在脑血管、外周血管等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较深的镇静、适度镇痛与肌松.不仅要求患者术后能尽快清醒,而且必须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任何大的血压波动都可能造成患者血管破裂而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全麻下喉罩置入在介入血管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2.
背景:研究发现,在小段骨缺损中植入骨或仿生骨组织,坏死组织逐渐被替换,移植骨中会长入有活性的血管肉芽组织,移植骨被吸收,新骨主动形成。但在大段骨缺损,这一过程发生较慢且不完全。 目的:观察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材料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后大段骨缺损修复能力及诱导生成血管能力。 方法:制作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抽签随机分2组,选择一侧分别植入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纳米级羟基磷灰石修复,均以另一侧为空白对照。植入后6个月行大体观察、X射线、组织形态学检查、组织切片碱性磷酸酶染色、成骨量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及阳性血管数检测。 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基本无骨组织生成。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植入后被新生骨组织分割成小块,材料原有结构破坏。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组较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组残存材料更少,材料降解更为彻底。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组成骨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血管数目均明显高于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组(P < 0.001),且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血管数目成正比关系。说明纳米级羟基磷灰石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骨修复能力进一步增强,诱导血管生成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3.
背景:目前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均未涉及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变化所引起的细胞功能改变。 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兔骨代谢指标及骨组织病理学变化。 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臀肌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8.0 mg/kg,每周2次,持续8周,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从第2周开始血清钙、磷显著降低(P < 0.05),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 (P < 0.05);从第4周开始,模型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骨钙素水平降低(P < 0.05);模型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至第8周有所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转子骨密度从第2周开始降低(P < 0.05),股骨头骨密度从第4周开始降低(P < 0.05);成骨细胞数从第4周开始明显降低,破骨细胞数从第4周开始明显升高(P < 0.05)。提示激素可通过损伤骨组织细胞引起骨塑形及骨重建的破坏,造成骨矿物盐的丢失,引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求一种适合常规部队、能快速有效提高士兵有氧耐力素质、并可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训练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某步兵团248名无军事训练史的汉族男性新兵,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4名.实验组采用以"循环训练法"为理念设计的强化耐力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部队常用耐力训练方法,即以5000m跑为主的训练方法(每周5000m×3次,每日不超过1次).两组总共进行8周的耐力素质训练.训练开始前和训练8周后分别测试士兵的安静脉搏、肺活量、VO2max和5000m成绩等耐力素质指标,并于训练8周后对士兵进行体检,统计有小腿肿胀和按压痛、膝关节肿痛、下腰痛等军事训练伤症状的人数,计算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训练后安静脉搏降低了8.0%,肺活量、VO2max、5000m成绩则分别提高了8.1%、20.0%、14.7%,与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训练伤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8.1%,P<0.05).结论 以"循环训练法"为理念设计的强化耐力训练方法可有效提高部队士兵耐力素质并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对烧伤大鼠急性肺损伤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肺部炎性损伤程度的影响,以了解该信号转导通路在肺纤维化发生的早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SB431542抑制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ALK5)来抑制TGF-β/Smads通路。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早期处理组、后期处理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大鼠麻醉后以98℃水烫背部15 s,造成大鼠30%TBSAⅢ度烧伤,烧伤后腹腔注射40 ml/kg乳酸林格液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施行假烫,背部浸入37℃水中,未补液。早期处理组分别于烧伤后、1×24 h、2×24 h后腹腔注射SB431542,后期处理组分别于3×24 h、4×24 h、5×24 h后腹腔注射SB431542,7 d后取肺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NF-α和IL-1β的mRNA转录水平,并行肺脏病理学检查及Szapiel评分。结果早期抑制ALK5可提高TNF-α和IL-1βmRNA的转录水平,病理学观察见早期抑制ALK5能加重肺泡炎,急性期后抑制不会加重肺泡炎。结论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烧伤后的肺部炎症反应,早期抑制该通路可上调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mRNA的转录水平,最终增加TNF-α和IL-1β的表达,加重烧伤后的肺损伤;而在炎症反应的急性期后抑制该通路不会加重肺损伤。  相似文献   
66.
<正>投弹骨折又称投掷骨折,是指投弹训练中直接由投弹所造成的骨折,具体地讲,就是投弹所引起的肱骨骨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反复应力作用引起的肱骨干骨折,骨干完全折断,占75%左右,多发生于中下1/3交界处,合并桡神经损伤者亦非罕见,此类损伤多先有局部肿痛、骨内压增高等症状,然后有小的骨裂,最后形成完全骨折,故也称  相似文献   
6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和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改变 ,是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和常见体征。文献报道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高达 87% ,脊柱侧弯阳性率占 6 5 % ,这两项对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对腰椎间盘突出不典型者 (如膨出型 ) ,因受累神经根受压轻、活动度大等原因 ,直腿抬高试验及脊柱侧弯等常为阴性。我们根据脊柱侧弯后髓核突出位置和神经根两者关系 ,探索出一种新的检查方法 ,加强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 ,作为补充和对照 ,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8.
2006、2007年全军军训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随机抽样调查2006、2007年全军监控点部队军训伤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方法 随机抽取全军9个军事训练伤监控点部队,以2006-2007年的参训军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的标准,采集所有军训伤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年中被调查的71 836名参训军人共发生各类训练伤6 262例,其中2006年参训军人35 582名,发生军训伤2 455例,总发生率6.9%,2007年参训军人36 254名,发生军训伤3 807例,总发生率10.5%,两年军训伤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的构成比2006年分别为30.0%、63.7%、6.3%,2007年分别为47.6%、42.5%、9.9%,其中骨关节损伤、器官损伤所占比例2007年明显高于2006年(P<0.01).2007年度军训伤发生的高峰时间后移,器官损伤中以中暑比例较高.结论 2006、2007年军训伤的发生率较往年有明显上升,构成比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器官、骨关节损伤应成为防治的重点;加强军事训练伤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及严格贯彻<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骨矿物盐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ANFH)发病过程中改变的意义.方法 选用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造模组.激素造模组每周两次臀肌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8.0mg/kg,共注射8周.两组分别于处理的2、4、6、8、12周测定股骨头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并检测血清钙、磷水平,同时观察其体重、精神、毛发情况等一般指标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动物造模1周后体重开始进行性下降,股骨颈骨密度从第2周开始、股骨头骨密度从第4周开始显著下降(P<0.05,P<0.01),且激素造模组12周时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低于第8周时(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血清钙、磷水平均从第2周开始即显著显著降低(P<0.05,P<0.01),且激素造模组12周时血清钙水平明显低于第8周时(P<0.05).结论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股骨头、颈骨密度降低及骨矿物盐平衡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围术期关托洛尔(metoprolol)对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30例60~75岁拟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病人被随机分为metoprolol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Metoprolol组病人于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分别静脉注射0.5mg和1.5mgmetoprolol。围术期监测:①血流动力学指标为有创血压、HR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RPP);②心肌缺血发作指标为ECGⅡ,V5导联ST段偏移幅度及持续时间。心肌缺血被规定为ST段上抬≥0.2mv或下移≥0.1mv,至少持续1min;③心肌损伤指标为心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的释放;④反映metoprolol心血管和呼吸副作用的指标为HR〈50次/分发生率、阿托品用量和气道峰压。结果:两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HR和RPP明显低于麻醉前基础值,但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期对照组HR和RPP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和metoprolol组同时点值(P〈0.05);心肌缺血发生率对照组为30%,metoprolol组为13%(P〈0.05);麻醉前没有检测到1例病人的血清cTnⅠ,手术开始2h后,可检测到对照组5例(30%),metoprolol组2例(13%)病人的血清cTnⅠ(P〈0.01)。HR〈50次/分发生率和阿托品平均用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手术病人被牵拉内脏时.心动过缓发生率在metoprolol组有增高倾向。Metoprolol没有引起明显的气道压升高。结论: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小量分次静脉注射总量2mg metoprolol可以使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心肌耗氧降低,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发生率降低。当metoprolol用于腹腔手术病人时,应注意牵拉内脏可能引起较高的心动过缓发生率和需要用较高荆量的阿托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