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反应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体外星形胶质细胞(Ast)反应性胶质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规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Ast,利用划伤的方法,建立Ast对损伤反应的实验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RT-PCR、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体外Ast对损伤的反应及规律。结果:损伤体外培养的Ast后,观察到反应性胶质化的典型特征,表现为Ast胞体肥大、突变增粗、延长,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增强;原位杂交、RT-PCR分析表明,GFAPmRNA表达显著提高。上述变化在伤后1d即可见到,5-7d达到高峰。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Ast对损伤表现出活跃的反应,呈现出典型的反应性胶质化特征,其发生、发展过程与规律类似于在体情况下的Ast反应。  相似文献   
52.
严稽文  黄其林 《重庆医学》2007,36(13):1320-1322
中枢神经系统(CNS)再生障碍是脑和脊髓永久性损伤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探讨各种途径试图突破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53.
刘海鹏  黄其林  杨辉  周政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714-2715
神经外科学是临床外科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和造就新型的神经科医学人才,促进医学生未来全面的临床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也可称之为案例教学法,使神经外科教学效果明显提高.1 CBL的提出CBL,即案例教学法.多数人认为CBL始于19世纪后期的美国哈佛法学院,并且在20世纪初盛行于法学教学中.概而言之,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语言、音像、各种媒体、教具等,将所要描述的,带有典型意义或重点基础理论含义的客观真实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展示,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甚至让学生作为案例中特定的角色进入特定的实践场景进行体验,使其产生真实的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并Ⅰ期颈枕融合治疗合并有腹侧延颈髓受压之颅颈交界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合并有腹侧延颈髓受压之颅颈交界区病变患者23例,所有病人先行颈枕Ⅰ期融合,随后采用经口咽入路切除齿状突及局部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腹侧的压迫.结果 平均随访16个月,痊愈15例,明显好转6例,死亡2例,其中有3例并发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 经口咽入路并颈枕Ⅰ期融合是治疗合并有腹侧延颈髓受压之颅颈交界区病变的首选方法,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鉴定胶质瘤干细胞,并检测其所处的细胞周期。方法采用逐步递减培养基中血清含量的方式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获得悬浮生长的肿瘤球,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裸鼠颅内移植瘤表型。免疫磁珠分选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的CD133阳性细胞后立即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成功分离出胶质瘤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呈悬浮生长,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与繁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该细胞表达CD133和巢蛋白,诱导分化后可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裸鼠颅内移植后可重现亲本肿瘤表型。位于其中的胶质瘤干细胞大多处于G0~G1期。结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胶质瘤干细胞,相对处于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56.
当前神经外科从业医师数量在不断增长 ,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在新形势下 ,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健全科学的神经外科医师培训制度 ,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培训的过去和现状进行分析 ,并大胆预测将来的培训制度 ,为神经外科医师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57.
顽固性疼痛,是指因为对常规的治疗手段缺乏疗效的疼痛,病人不得不忍受极大的痛苦.通过特殊的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进行鞘内给予阿片类药物,是其他镇痛方法无效之后的一种手段[1,2].自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本科与麻醉科合作,共对8例顽固性疼痛患者行植入IDDS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椎动脉动静脉瘘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血管病变,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前者主要与血管的发育有关,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后者则常由颈部外伤、医源性损伤及椎动脉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目前,血管内栓塞是治疗椎动脉动静脉瘘的主要方法。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先后收治了4例椎动脉动静脉瘘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切除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技术对大型听神经瘤切除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94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应用显微手术切除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听神经和面神经功能评估,总结临床疗效和经验。结果 手术完全切除肿瘤者84例(89.3%),次全切除10例(10.6%)。听神经解剖保留10例(10.6%),功能保留2例(2.2%);面神经解剖保留68例(72.3%),功能保留42例(44.6%)。术后死亡2例(2.2%)。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切除必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显微手术技术可提高大型听神经瘤全切率,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神经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0.
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神经诱向因子netrins家族分子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发育与再生中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将着重阐明netrins介导的细胞及轴突诱向作用的细胞内信号途径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