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38篇
  免费   1470篇
  国内免费   1174篇
耳鼻咽喉   167篇
儿科学   320篇
妇产科学   190篇
基础医学   1451篇
口腔科学   287篇
临床医学   4260篇
内科学   2254篇
皮肤病学   475篇
神经病学   1126篇
特种医学   12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9篇
外科学   2438篇
综合类   9107篇
预防医学   3626篇
眼科学   421篇
药学   3351篇
  30篇
中国医学   3694篇
肿瘤学   986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549篇
  2022年   447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566篇
  2018年   648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522篇
  2015年   556篇
  2014年   1696篇
  2013年   1199篇
  2012年   1378篇
  2011年   1473篇
  2010年   1466篇
  2009年   1492篇
  2008年   1426篇
  2007年   1555篇
  2006年   1579篇
  2005年   1773篇
  2004年   1476篇
  2003年   1279篇
  2002年   1009篇
  2001年   1112篇
  2000年   1222篇
  1999年   1202篇
  1998年   1075篇
  1997年   1010篇
  1996年   963篇
  1995年   836篇
  1994年   728篇
  1993年   579篇
  1992年   569篇
  1991年   491篇
  1990年   390篇
  1989年   336篇
  1988年   216篇
  1987年   188篇
  1986年   149篇
  1985年   154篇
  1984年   111篇
  1983年   120篇
  1982年   101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5篇
  1965年   17篇
  1964年   17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前,随着MSCT技术的发展,血管成像经验的积累,其为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查提供了可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回顾了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从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状动脉变异和心肌桥、支架置入、桥血管、心功能及心肌灌注的应用评价7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的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其中14例采用传统的Ⅰ期清创+骨牵引+换药+Ⅱ期皮瓣修复的方案治疗。其中15例采用J期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Ⅰ期植皮的方案或Ⅱ期植皮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创面血运情况、创面感染率、临床住院总时间、临床疗效。结果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清创+骨牵引+换药+Ⅱ期皮瓣修复的方案。结论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与门诊电子纤维镜治疗80例声带息肉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去年收治的80例声带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撑喉镜和电子纤维镜治疗声带息肉各有所长,因为纤维喉镜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临床应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氯碘羟喹(CQ)对铅暴露大鼠脑组织中铜相关蛋白变化的影响,为铅中毒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Q组、铅暴露组、铅+CQ组及铅+CQ+VB_(12)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CQ组大鼠饮用0.03%乙酸钠饮水,其余3组大鼠饮用0.03%乙酸铅饮水,共9周;之后CQ组、铅+CQ组和铅+CQ+VB_(12)组大鼠腹腔注射CQ(30 mg/kg)1周。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神经行为变化,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马中铅和铜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铜相关蛋白表达,以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铅暴露组大鼠第3天的定位航行时间延长,穿台次数减少;海马中铅和铜含量增加,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和铜蓝蛋白(CP)活力下降,铜伴侣蛋白(CCS、ATOX1、COX17)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暴露大鼠海马的神经元细胞深染,细胞质凝胶。与铅暴露组比较,铅+CQ组大鼠第3天的定位航行时间、穿台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大鼠海马中铅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铜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铅暴露组比较,铅+CQ+VB_(12)组大鼠第3天的定位航行时间明显缩短,穿台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中铅和铜含量分别比铅暴露组下降55.94%和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CQ组和铅+CQ+VB_(12)组大鼠海马中CP活力均高于铅暴露组,铅+CQ+VB_(12)组CCS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铅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表明,CQ注射后铅暴露组大鼠海马中深染细胞减少。结论 CQ能够改善大鼠认知功能,这可能与改变某些铜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提示CQ可用于修复铅中毒导致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97.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5%,约占产后出血的2/3。而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讨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方法,我科采用口服及宫腔放置米索预防术中、术后出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调查病毒学失败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析其体质特征,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者探索新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44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大于6个月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根据血浆病毒载量分为病毒学失败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体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学失败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毒载量(VL)400 copies/mL)中,五种及以上混合体质所占比例最高(25.3%),其次依次为非平和倾向体质(17.3%)、三种混合体质(13.3%)和两种混合体质(12.0%),非平和单一体质(10.7%)、平和质(10.7%)和四种混合体质所占比例较低(10.7%);对照组(VL≤400 copies/mL)中平和质所占比例最高(25.2%),其次依次为非平和单一体质(19.5%)、非平和倾向体质(17.3%)、两种混合体质(13.3%)、五种及以上混合体质(10.9%)和三种混合体质(9.2%),四种混合体质所占比例最低(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学失败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VL400 copies/mL)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偏颇体质是阳虚质(37.1%)和气郁质(24.1%),对照组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偏颇体质分别为气郁质(33.1%)和气虚质(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学失败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体质以五种及以上混合体质为主,出现频率高的偏颇体质为阳虚质和气郁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采用高分辨核磁共振1H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脑组织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CUMS对模型组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造模,进行称体质量、旷场实验和糖水偏爱实验验证模型是否成功,造模结束后收集大鼠脑组织。采用两相提取法(甲醇/氯仿/水)对脑组织进行提取,得到水溶性和脂溶性代谢物。应用1H-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和代谢通路分析筛选出与抑郁相关的脑内差异代谢物,并构建其代谢通路。结果 行为学数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的穿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显示了抑郁状态。在大鼠脑组织的1H-NMR图谱中共指认出35种内源性代谢产物。脑组织中水溶性和脂溶性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CA)均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分开,与行为学结果一致,表明造模成功;OPLS-DA分析找到9个水溶性差异代谢物和6个脂溶性差异代谢物。就水溶性代谢物而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肌酐、谷氨酰胺、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0.01、0.001),丙二醇、谷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0.001)。就脂溶性代谢物而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H2) n和-N (Me33含量显著升高(P<0.05、0.001),胆固醇的C18/19甲基、R-CH3、CH2OPO2-、-CH=CH-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与对照组比较,CUMS造模后5条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硫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糖降解和糖异生通路和丙酮酸代谢。结论 运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代谢通路分析,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神经递质合成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基因编码区外显子2中第54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老年人4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检测TC、TG、LDL-C、HDL-C水平,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检测该人群的I-FABP基因Hha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所有受试者I-FABP基因编码区外显子第54位密码子存在HhaⅠ酶切位点,产生多态性片段为野生型A/A、杂合突变型A/T、纯合突变型T/T。病例组A/T、T/T基因携带者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A/A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A基因携带者与A/T、T/T基因携带者TC、TG、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饮食习惯、I-FABP等位基因是冠心病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样本人群中存在I-FABP基因多态性;I-FABP基因多态性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脂质代谢水平,与老年人冠心病发病风险有关,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