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目的 评价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垂直旋转不稳定骨盆骨折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共收治垂直旋转不稳定骨盆骨折37例,经骨盆固定、抗休克处理,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均行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术.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 12~48个月),所有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疗效按Matta评价标准:优23例,良12例,可2例;功能按Majeed评分标准:优26例,良11例.结论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垂直旋转不稳定骨盆骨折能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稳定性,且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与自体骨植骨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患者42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患者42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分为两组,采用CPC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2例为治疗组,采用自体骨植骨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83.3%)高于对照组(57.1%).结论 SanderⅢ型跟骨骨折中CPC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止痛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1年2月对60例骨头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贴敷穴位与患部,每日帖敷12h,15天为1疗程,连用6个疗程。对照组30例采用患处局部按摩,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连续操作6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对比。结果:应用中药贴敷疼痛缓解率91.2%,对照组疼痛缓解率69%。结论:中药贴敷疗法,利用药物贴敷穴位与患部,起到药效与穴效的双重治疗作用,可以应用于各种术后与各期的骨坏死,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共同促进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从系统发生学和结构生物信息学的角度探讨脊椎动物白介素17(IL-17)基因的起源及其蛋白质结构.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及联合基因组研究所(JGI)数据库搜索得到全部已知的人、斑马鱼和文昌鱼IL-17蛋白质序列,同时从另外几个数据库中搜索得到鸡、海鞘等7种常见模式生物的部分IL-17蛋白质序列.利用MEGA软件为这些蛋白质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并用MODELLER软件预测斑马鱼、文昌鱼、海鞘、线虫IL-17的三维结构,再与已有的人IL-17F晶体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虽然所有IL-17蛋白质序列中都含有4个保守的可能形成一个“半胱氨酸结”构象的半胱氨酸残基,但文昌鱼展示出两种不同的分布模式,其中一种与脊椎动物的分布模式相似,另一种是文昌鱼自身特有.系统发生树显示,脊椎动物IL-17基因的直系同源(ortholog)在文昌鱼基因组中没有出现,而出现于海鞘基因组中.IL-17蛋白质三维模型的比较结果与系统发生树一致.结论 文昌鱼的IL-17可能是IL-17进化的分歧点,脊椎动物IL-17基因的直系同源可能最早出现于尾索动物.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临床常用的3种内固定方法用于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寻求最佳的固定方法用于临床推广。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内固定方式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每组研究对象30例。使用钢丝粗线环扎术固定的为观察1组;镍钛-聚髌器内固定的为观察2组;使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的为观察3组。随访16个月,对3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获随访,3组研究对象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73.3%(22/30),93.3%(28/30),86.7%(26/30);观察2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动功能及患者满意率等数据的比较中,观察2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髌骨骨折的固定中镍钛-聚髌器内固定较钢丝粗线环扎术及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具有愈合率高,活动功能恢复好,患者满意率高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6.
黄程川  马川  黄家骏 《四川医学》2012,33(3):505-507
目的比较磷酸钙骨水泥与自体骨植骨同时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2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成两组,A组进行磷酸钙骨水泥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B组进行自体骨植骨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3个月。A组优良率为85%,B组优良率为58.5%,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结论在桡骨远端C2型骨折的治疗中采用磷酸钙骨水泥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半肩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效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26例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行半肩置换,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8 ~ 83岁,平均(65.4±5.4)岁,原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摔伤6例,压砸伤5例,打器伤2例,其他2例;固定材料失效类型:复位丢失、内翻畸形18例,内固定物断裂3例,松动(螺钉拔出)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9 ~65个月,平均(49±3.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60 ~90 min,平均为(68±16) min,术中出血量为200 ~600 ml,平均(465±16)ml.所有病例无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神经损伤、术后感染、假体松动.1例患者因术后2年关节盂明显磨损导致肩关节活动时疼痛.1例患者因异位骨化严重,导致前屈明显受限,其余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能力,Neer评分平均(81.7±6.5)分,优8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根据尚天裕肩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0.7%.[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肱骨头大部分坏死,二期半肩关节置换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和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较一期半肩关节置换疗效差.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回医烙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家兔模型细胞凋亡及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烙灸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各8只。糖皮质激素制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4 w后取股骨头行组织形态学观察,TUNEL、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Caspase-3。结果:烙灸能改善兔股骨组织形态学,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Bcl-2表达相对增加、caspase-3表达相对减少(P0.05)。结论:烙灸能延缓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9.
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女性,48岁,因多形皮肤粘膜损害1月伴发非霍奇金淋巴瘤2年余入院。皮肤病理活检示棘刺松解性大疱,直接免疫荧光棘细胞间及基底膜区免疫反应物沉积。其免疫组化示T细胞侵入表皮现象。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Ⅰ、Ⅱ(Metallothionein Ⅰ、Ⅱ,MT—Ⅰ、Ⅱ)在正常人皮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灰度分析方法,研究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情况。结果:(1)正常皮肤MT—Ⅰ、Ⅱ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和基底层上1-2层角质形成细胞。真皮极少数成纤维细胞、外毛根鞘、小汗腺导管上皮细胞以及皮脂腺外单层嗜碱性细胞也有MT表达。(2)同性别同部位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强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面r=-0.73,臀部r=-0.98,P〈0.01),40岁之前面部皮肤表达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下降。(3)同年龄同部位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强度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6.95,P〈0.01)。(4)同年龄同性别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强度遮光部位显著高于曝光部位(t=4.14,P〈0.01)。结论:正常皮肤MT—Ⅰ、Ⅱ的表达可能存在人种、性别和年龄差异。老化皮肤合成MT的能力降低,MT—Ⅰ、Ⅱ在对抗皮肤老化方面可能有重要作用。皮肤光老化与MT—Ⅰ、Ⅱ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