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了解承德市医疗机构人员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以及医务人员提供戒烟服务的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戒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承德5个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85名(包括卫生行政人员),吸烟率19.6%,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61.37%、女性1.8%),戒烟率为2.7%(男性1.6%,女性1.0%)。不同性别吸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承德市医务人员吸烟人群中以男性为重点人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戒烟知识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戒烟率和戒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骶2骶髂螺钉(S2AI)固定技术与髂骨螺钉(IS)固定技术在成人脊柱骨盆固定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M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及OVID数据库,以“脊柱骨盆”“髂骨(螺)钉”“骶髂(螺)钉” 和“spinal pelvis”“iliac screw(s)”“sacroiliac screw(s)”为关键词检索建库至2017年12月有关IS固定技术、S2AI固定技术用于后路脊柱骨盆固定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按照Jadad质量评分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应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5项研究310例患者,其中高质量文献3篇,中等质量文献2篇。Meta分析显示:对于成人脊柱骨盆固定,S2AI固定技术手术时间(SMD=0.40, 95%CI 0.08~0.73, P=0.02)、术后感染率(RR=6.15, 95%CI 2.83~13.35,P<0.01)及内固定失败率(RR=4.09, 95%CI 1.72~9.73, P=0.001)均低于IS固定技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住院时间(WMD=1.07, 95%CI -0.60~2.75, P=0.21)、术中出血量(SMD=0.29, 95%CI -0.03~0.62, P=0.08)及术后VAS(WMD=0.13, 95%CI, -0.62~0.88; P=0.73)两种固定技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2AI固定技术与IS固定技术应用于成人脊柱骨盆固定,均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S2AI固定技术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及内固定失败率更低,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3.
<正>目前认为因外伤,多由交通伤或高处坠落伤导致枢椎椎弓根骨折、滑脱,称为创伤性枢椎滑脱(trarmatic spondylolisthesis of the axis,TSA),也被称为"绞刑者骨折(hangman骨折)"。近30年来,人们对TSA的损伤机制、稳定性及生物力学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对TSA的治疗仍没有统  相似文献   
34.
背景:目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否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及活性,从而抑制溶骨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体在大鼠皮下气囊中的分子生物学反应,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抑制骨溶解生物活性的可能机制.方法:于鼠背部皮下注射过滤后的空气3 mL,每2 d 1次,共6次.1周后,20只SD大鼠按注射成分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于囊腔内注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体悬液(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1,2周后取囊腔组织进行光镜下观察,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mRNA水平;Westem blotting法测定EMMPRIN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光镜下实验组与对照组囊腔组织均未见明显组织细胞反应.实验组第1周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实验组第2周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第2周较对照组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EMMPRIN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第2周小于第1周.提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体抑制了溶骨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及活性,从而抑制溶骨反应.  相似文献   
35.
我科 1997年~ 1999年间 ,采用椎板截骨块或棘突椎板骨块回植椎体间隙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1例 ,经随访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1例患者中 ,男性 2 0例 ,女性 11例 ,年龄 2 1~ 6 1岁 ,平均 41岁 ,病程 2个月~ 2 0年 ,全部病例均述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或伴有间歇跛行、感觉麻木等 ,反复发作 ,经保守治疗无效 ,X线均提示不同程度腰椎侧弯畸形及腰椎间隙狭窄 ,CT扫描均有椎间盘突出。其中单个椎间盘突出 2 4例 ,L4、5突出 18例 ,L5S1突出 6例 ;L4、5,L5S1双突出 6例 ,L3、4 、L4、5、L5S1三突出 1例 ;…  相似文献   
36.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3.6%.多见于老年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及压力骨小梁减少,轻微的暴力就可使股骨颈处发生骨折;青壮年股骨颈部骨质致密坚强.一般不存在骨质疏松,骨折多因高处坠落或交通损伤等强大暴力的高能量创伤所致,  相似文献   
37.
目的 LIM矿化蛋白1(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1,LMP-1)是一种细胞内非分泌蛋白,通过调节BMPs信号通路而促进成骨分化。近年来,研究表明LMP-1作为成骨信号途径的上游信号分子级联放大下游成骨信号,增加成骨细胞对BMPs的敏感性,招募众多的成骨因子共同参与成骨,最终促进细胞成骨分化和诱导骨形成。本文就LMP-1的结构特点、诱导成骨机制、LMP-1用于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及载体的选择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背景:大鼠air pouch模型作为一种对骨科生物材料较敏感的体内模型,多用来检验磨损微粒刺激引起的细胞和炎症因子反应。而在人工关节置换的中晚期,磨损微粒可诱导假体周围组织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最终产生无菌性松动。 目的:评价应用大鼠air pouch模型进行磨损微粒造成无菌性松动机制分析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实验,于2009-01/03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取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Ti-6Al-4V微粒组、UHMWPE微粒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10 只。另外,取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设计为界膜组。 方法:大鼠背部皮下注射过滤后的空气 3 mL,每2 d 1次,共6次。1周后各组大鼠囊腔内分别注射Ti-6Al-4V微粒悬液、UHMWPE微粒悬液及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注射1周后处死动物,切开分离囊腔组织进行大体及光镜下观察,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结果:大体观察发现,囊腔组织表面可见增生的小血管,部分区域可见纤维状组织,类似于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2个微粒组光镜下可见大量吞噬细胞,界膜组出现同样的组织细胞反应,生理盐水组未见明显组织细胞反应。Ti-6Al-4V微粒组、UHMWPE微粒组及界膜组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4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2种微粒均能刺激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及活性升高,其效应类似于人工关节磨损微粒所引起的溶骨反应。提示大鼠 air pouch模型能够代表磨损微粒所引起的生物学反应,是磨损微粒造成无菌性松动机制研究中较为可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9.
1996年 6月~ 1999年 3月笔者针对小腿粉碎性、多段性骨折 ,应用普通型外固定支架同时结合有限的拉力钉内固定 ,进行切开复位内、外固定治疗 ,共治疗 14例病人 (14个肢体 )。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14例 ,男 13例 ,女 1例。最小年龄 18岁 ,最大年龄6 0岁 ,平均 32岁。致伤原因 ,车祸 13例 ,砸伤 1例。骨折类型见附表。附表 骨折类型类型闭合型开放型多段性 2例 1例粉碎性 2例 9例合并其它部位损伤 2例。其中严重性开放性损伤 1例 ,并进行了游离腓骨移植 ,受伤至手术时间 :6 h~ 1.5月。应用普通 (大号 )线型支架 12付 ,T型支…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围手术期鲑鱼降钙素及延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体位复位、围手术期鲑鱼降钙素及延期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爆裂骨折13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 6~38个月,平均 17.8个月。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末次随访均未发现邻近椎体新发骨折。本组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未对前方大血管造成危害,术后无神经症状及特殊不适。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第7天和末次随访时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 Cobb 角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体位复位、围手术期鲑鱼降钙素及延期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术后伤椎即刻稳定,止痛效果好,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常见的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