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背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原因很难判断,一直以来,认为突出的椎间盘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及腿痛重要原因,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导致腰痛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目的:通过椎间盘造影判断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原因,并报告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后残留腰痛在临近退变疼痛椎间盘经亚甲蓝注射治疗的效果。 方法:20例同时具有腰痛和腿痛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造影检查,这些患者腰椎MRI表现为有1个突出椎间盘外至少合并1个或1个以上的临近退变的椎间盘,全部患者均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切除突出的椎间盘,5例临近退变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在椎间盘镜切除后经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腰痛、腿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定。 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总共64个椎间盘行椎间盘造影,共11个椎间盘造影阳性,其中6个位于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5个位于引起神经根性痛的椎间盘突出节段。全部病例腿痛行椎间盘镜切除突出椎间盘后明显缓解,腰痛有部分缓解,6例临近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后腰痛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其中5例行临近疼痛椎间盘亚甲蓝注射后腰痛缓解,1例患者拒绝亚甲蓝注射治疗仍有明显腰痛。结果显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可能来源于突出临近退变节段。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中老年人的颈椎可因不同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在受伤时发生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概率也相对较高,有文献报道可占颈段脊髓损伤的3%-16%。目的:探讨MRI在诊断和预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预后中的作用,并分析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淄博市中心医院的51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根据影像学资料,分别采取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将术中所见颈椎骨韧带损伤与MRI表现对比。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外伤类别、脊髓损伤MRI类型、受伤到就诊时间、脊髓损伤信号长度、脊髓损伤ASIA分级、颈椎管狭窄程度、伤后8 h内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方式等10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颈椎MRI较术中所见更全面显示了脊髓及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χ~2=5.966,P<0.05),且颈脊髓损伤与相应椎间隙平面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有关(χ~2=1.53,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脊髓损伤MRI类型、脊髓损伤信号长度、脊髓损伤ASIA分级、颈椎管狭窄程度、伤后8 h内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相关(P<0.1);(3)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髓损伤MRI类型、脊髓损伤信号长度、颈椎管狭窄程度、受伤至手术时间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相关性(P<0.05);(4)结果提示,颈椎MRI因其组织分辨优势,在诊断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及预测其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脊髓损伤程度、颈椎管狭窄程度及手术时机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背景: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块植入体内后的存活是骨组织工程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临床上尤其缺少可行性强、可以不经体外长时间构建及预血管化而可一期应用的组织工程骨。 目的:探讨以带血管蒂的筋膜瓣作为膜包裹材料、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作为支架材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及加入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作为细胞活性因子、Ⅰ型胶原作为细胞活性因子缓释材料后成骨能力的变化。 方法:Wistar大鼠左侧L1~6背部带血管蒂的筋膜瓣包绕由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Ⅰ型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作为实验侧,右侧带血管蒂的筋膜瓣包绕接种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作为对照侧。 结果与结论:大鼠实验侧4周时幼稚骨组织连接形成原始层板骨样结构,形成的原始骨组织钙化程度低。8周时,大鼠两侧骨组织均基本成熟。成骨细胞位于骨陷窝中,周围有大量骨基质呈淡紫色,局部可见Ⅰ型胶原存在,有骨髓腔结构出现,但实验侧骨组织成熟度明显高于对照侧。实验侧骨组织哈夫氏小管清晰可见,形成多个骨化中心,骨小梁、骨岛遍布其中,可见成熟板层骨、立方状排列整齐的活性成骨细胞。8周时实验侧骨小梁成熟度高、典型、清晰可见,对照侧骨小梁成熟度稍差。但2组植入物的新骨形成面积接近。提示以带血管蒂的筋膜瓣作为膜包裹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及缓释剂Ⅰ型胶原可促进其骨成熟度。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制一种新型植入物用于固定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比较自制微创股骨近端系列接骨板与动力髋螺钉固定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后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采集干燥股骨标本,模拟AO分型 A1.3型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采用自制微创股骨近端系列接骨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然后在股骨近端内外侧皮质布置6枚电阻片,检测固定后的抗压、抗弯、抗剪和抗扭能力。 结果与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自制微创股骨近端系列接骨板固定后,股骨内、外侧强度比动力髋螺钉组固定强度高13%,内侧强度高16%,扭转强度高18%,扭转刚度高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可见自制微创股骨近端系列接骨板整体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常规用动力髋螺钉,前者能十分有效对抗股骨抗拉、抗压、抗旋和内翻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制一种新型植入物用于固定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目的:比较自制微创股骨近端系列接骨板与动力髋螺钉固定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干燥股骨标本,模拟AO分型A1.3型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采用自制微创股骨近端系列接骨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然后在股骨近端内外侧皮质布置6枚电阻片,检测固定后的抗压、抗弯、抗剪和抗扭能力。结果与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自制微创股骨近端系列接骨板固定后,股骨内、外侧强度比动力髋螺钉组固定强度高13%,内侧强度高16%,扭转强度高18%,扭转刚度高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自制微创股骨近端系列接骨板整体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常规用动力髋螺钉,前者能十分有效对抗股骨抗拉、抗压、抗旋和内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间盘切除术能否有效的缓解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方法] 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201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最终获得随访,201例患者中100例经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101例行传统的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COP).结果评价采用VAS疼痛评分和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评分,平均随访45个月.[结果] 89.1%患者对手术感到满意,平均腿痛的VAS评分从术前的70.02 ±15.80下降至随访时的7.73±12.13,平均腰痛VAS评分从术前43.61±26.18下降至随访时16.89±14.73,97.0%患者随访时腿痛获得有效的缓解,70.1%~78.1%的患者术后腰痛获得有效缓解.腰痛的缓解与腿痛的缓解相关.MED组患者腰痛的有效缓解率较COP组高.腰痛为主组、腰腿痛并重组及腿痛为主组患者腰痛的有效缓解率相似,腰痛为主组患者腿痛的有效缓解率较另外两组患者低.[结论] 椎间盘切除术可有效缓解椎间盘突出症腰痛.MED较传统的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缓解腰痛更有效.术前严重的腰痛可能足腿痛难以改善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自Perry和Nickel于1959年首次将头环背心(Halo—Vest)应用于颈椎外科以来,其以良好的外固定效果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颈椎外科。我院自1999年7月-2005年4月应用Halo-vest治疗颈椎疾患2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传统骨水泥推注器进行改良,实现骨水泥的定向灌注,并探讨其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对骨水泥渗漏的预防作用。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共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153例(182个椎体),其中73例患者(88个椎体)采用改良定向骨水泥推注器(改良组),80例患者(94个椎体)采用传统骨水泥推注器(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骨密度、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折压缩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和术后3 d、6个月时的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改良组术中有7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C型5例,S型2例;对照组术中有2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C型19例,B型1例,S型9例。改良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VP中使用改良定向骨水泥推注器能明显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椎间盘造影术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腰痛来源.[方法]137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造影术前MRI表现将椎间盘分为:正常、突出和退变.患者腰痛和腿痛的严重程度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判定,分为三组:(1)腰痛为主组;(2)腿痛为主组;(3)腰腿痛并重组.对所有退变的腰椎间盘及至少1个作对照的正常椎间盘进行椎间盘造影检查,如造影过程中诱发一致性腰痛,即认为椎间盘造影阳性.[结果]137例患者总共427个椎间盘行造影检查,其中104个造影阳性.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腰痛与腿痛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阴性者腿痛评分高于腰痛评分(P<0.05).腰痛为主组,腿痛为主组,腰腿痛并重组其造影阳性率分别为79.2%,18.6%,71. 7%.MRI表现为正常、突出和退变的椎间盘其造影阳性率分别是1.4%、48.3%、21.6%(P<0.05).[结论]盘源性腰痛可能是腰痛明显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的主要原因,这种腰痛主要来源于椎间盘突出节段和或邻近退变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