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2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factor 2-related factor 2,Nrf2)是细胞自身抗氧化的关键因子,当发生氧化应激刺激时,Nrf2转移入核内,与抗氧化反应原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结合,并调节下游多种抗氧化蛋白和解毒酶的表达,起到细胞内源性保护作用。Nrf2/ARE信号通路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如炎症反应、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肿瘤等,但该通路在女性生殖系统尤其是卵巢组织中的研究较少。综述该通路的基本组成及调节,以及该通路在卵巢疾病,尤其是在卵巢衰老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22.
大鼠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病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大鼠颅脑爆炸伤后损伤区脑组织病理变化特点以及脑水肿的类型。方法Wistar成年大鼠96只,随机分为爆炸伤组和对照组(n=48)。2组动物均于右侧颞顶部开一直径为10mm骨窗。80mgTNT当量电雷管于5cm垂直距离爆炸致伤,分别于伤后4、12小时、1、2、5、7天观察损伤区脑含水量、光、电镜病理变化及伊文氏兰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结果损伤区呈进展性脑水肿,并于伤后2天达高峰,在伤后4~12小时主要以损伤中心血管扩张充血和细胞间质水肿为主要表现,部分血管破裂出血,电镜观察以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改变为主;伤后1~2天出现深层白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水肿,但此部位血管内皮细胞受破坏不明显,伤后5~7天,脑水肿表现逐渐减轻。在伤后4小时和12小时,伊文氏兰(EB)渗出主要局限于损伤中心,随着时间的延长,尽管脑水肿程度加重,但EB渗出范围无明显扩大。结论爆炸伤早期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要表现,后期继发性的细胞毒性脑水肿可能为爆炸伤后脑水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3.
目的 探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在间接共培养情况下是否可以对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的功能产生影响.方法 从孕15 d的SD胎鼠的脊髓内分离培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从新生1 d的SD大鼠的坐骨神经内分离培养SCs.将上述两种细胞分别种植于Transwell培养板的上、下室内,通过细胞计数、3H-TdR掺入观察SCs的存活与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Cs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情况.然后将经共培养处理和未经共培养处理的SCs分别与经1%低氧预处理4 h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共培养72 h,通过细胞计数、MTT法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结果共培养组SCs增殖指数为(24 197.6±739.8),明显优于直接培养组的(17 451.2±512.7)(P<0.05),共培养组SCs表达BDNF的水平明显高于直接培养组(P<0.05).缺氧后处理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量及MTT分别为(89.6±2.3)、(0.238 4±0.006 7),分别优于对照组的(66.4±4.8)、(0.196 2±0.005 9)(P<0.05).结论 在间接共培养情况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以促进SCs的增殖及分泌BDNF等功能;SCs对缺氧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更明显的保护作用.利用Transwell进行间接共培养,可以获得活化状态的SCs.  相似文献   
324.
陈菁  陶钰 《南京护理》2023,(4):44-47
总结1例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 护理要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转重症肺炎的预警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要点,脓毒性休克的护理,不全性肠梗阻后的营养支持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健康宣教。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17天后患者好转出院。随访1个月恢复良好,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325.
目的:通过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算法对比,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对肺部CT定量分析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46例肺部体检患者的CT平扫数据,采用FBP、不同混合权重(BW=50%、100%)ASIR-V算法及不同级别深度学习迭代重建(DLIR-L、DLIR-M、DLIR-H)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测量并比较不同重建算法图像上各结构及病灶的定量参数,包括肺结节的平均CT值及实性和非实性部分的体积、全肺容积、肺气肿指数(EI)、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的气道面积和平均直径、气道壁的面积、面积百分比和平均厚度、气管分叉层面气道内空气和降主动脉CT值及其标准差(图像噪声)。由两位放射科医师从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两方面对不同重建算法图像采用5分法(1分:极差,2分:差,3分:满足诊断要求,4分:好,5分:极佳)进行主观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者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时,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两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与FBP算法相比,不同级别DLIR及5...  相似文献   
326.
[目的]总结章勤教授对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患者的助孕策略。[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研读中医古籍文献,分析总结章师治疗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患者的思路与用药特点,并列举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章师认为,异位妊娠病机多责之冲任不畅,少腹血瘀,调治多分为三期而论,术后初期以清热祛瘀,内外合治;中期以补肾调经,畅络助孕;后期孕成,多加监测,佐以安胎。文末所附一则医案为异位妊娠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的患者,章师结合三期之特点,按期论治,终得孕成。[结论]章师对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患者的助孕经验独到,针对术后各时间节点及不同手术方案采用相应治则,内外合参,温通疏补,辨证安胎,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27.
目的:对比logistic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AP)风险预测价值。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P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种模型对AP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450例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AP发生率为4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胃食管反流、鼻饲或胃肠道营养、体位不当、CRP、NLR、LER、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为A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电磁刺激疗法、口腔清洁规范、吞咽训练为AP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随机森林算法显示,AP发生影响因素重要性前8位依次为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吞咽训练、电磁刺激疗法、胃食管反流、意识障碍、咳嗽无力、体位不当、口腔清洁规范。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预测一致率为0.432;随机森林模型预测AP发生的AUC为0.938,预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