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Müller法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uller法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治疗13例膝关节后外侧损伤,7例伴有后交叉韧带损伤,4例伴有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伴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伴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其中5例为陈旧损伤。先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采用髂胫束前侧约10mm宽腱束经胫骨骨隧道至后侧胭肌腱通道,与胭肌腱平行返回胭肌腱上止点,挤压螺钉固定重建胭肌腱。采用股二头肌腱前1/3腱束及挤压螺钉固定重建外侧副韧带,术后早期进行CPM锻炼及股四头肌锻炼,6-8周扶拐下地。结果: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13个月,无屈伸活动障碍,外旋稳定性和对侧相比无明显差别。术后1年,有2例在屈膝30。位存在内翻I度松弛。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77~94分,平均86分。结论:Miiller法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临床操作简便,不受重建材料限制,重建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2.
现代社会中,高能量创伤可以造成复杂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复杂型髋臼骨折是指两个简单型骨折并存的一大类骨折,目前对这类骨折已经有许多文章报道[1,2].……  相似文献   
53.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改进和假体设计的成熟,该类手术得到了广泛普及,极大地提高了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疾病的治愈率。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尤其是血栓引起的一系列栓塞综合征表现,依然是手术的主要风险。近年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脑梗死也有少量报道,其发生率报道不一,而年龄、高血压、脑卒中病史等被认为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常导致严重后果或者死亡。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组23例采用关节镜监视下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9—64岁,平均44.3岁;SchatzkerⅠ型10例,Ⅱ型7例,Ⅲ型6例。对照组2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5.7岁;SchatzkerⅠ型11例,Ⅱ型2例,Ⅲ型9例。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45例随访10—36个月,平均16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术时X线暴露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Ⅱ期手术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疗效好,减少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减少了术中X线的暴光率,减少Ⅱ期手术率。  相似文献   
55.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退行性变和创伤的治疗,但该术式有骨不连、植骨块滑脱和椎节塌陷等并发症[1]。使用颈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有助于重建脊柱的稳定 ,并明显提高植骨的融合率 [3]。2001年10月~2002年9月 ,我院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ZEPHIR颈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变42例 ,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 ,其中男35例 ,女7例 ;年龄19~65岁 ,平均年龄(45.2±2.0)岁。颈椎间盘突出症36例 ,病程3~62个月 ,平均21个月 ;颈椎骨折脱位6例 ,伤后1h~12d入院,平均5d。1.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 ,气…  相似文献   
56.
1994年以来,我们对部分脑室出血患者采用腰池脑脊液(CSF)等容等压置换(EVEP)治疗,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均为经CT或MRI确诊的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病情限于浅昏迷或轻于浅昏迷者,继发性脑室出血者其脑实质血肿量少,不需进行血肿抽吸引流。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8例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2~68岁,平均48.2岁;病程2~76h,平均34h;病情按hunt分级,Ⅰ级2例,Ⅱ级21例,Ⅲ级15例;按CT分型犤1犦Ⅱ型6例,Ⅲ型9例,IVa型1…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第三代陶瓷对陶瓷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方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置换术的关键手术技巧与补阳还五汤加味方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医院2005年—2009年期间接受第三代陶瓷对陶瓷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10例(256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使用的陶瓷球头和臼衬均为第三代氧化铝陶瓷产品(德国ceramtel公司生产,cplochingen商品名为Biolox Forty),使用Smith﹠Nephew公司的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Reflection杯,Synergy柄),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的功能训练、抗生素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105例患者术后再给予肝素类药物抗凝剂预防血栓治疗,观察组10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方预防血栓,术后7 d使用血管彩超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检测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变化,所有患者随访35年,进行影像学的评价及Harris评分。结果:随访期间未出现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松动,无陶瓷杯或陶瓷头碎裂,无异响,无脱位;观察组术后出现8例(7.62%)DVT,对照组出现26例(24.76%)DVT,观察组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70,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APTT、术后PT、随访后Harris评分分别为(90±1.5)分比(91±2.0)分,(35.36±3.27)s比(32.13±4.12)s,(13.81±1.25)s比(12.21±1.34)s,两组治疗后Harris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术后APTT、术后PT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陶瓷对陶瓷配伍因它具有的耐磨性,可靠性适用于年轻和活跃的患者,正确的假体植入位置,合适的软组织张力,解除可能引起撞击的因素,正确的陶瓷内衬及头的置入技术是影响手术效果的最重要的环节,术后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方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养阴抗纤复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养阴抗纤复方对大鼠肝纤维化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养阴抗纤复方能保护大鼠肝功能,降低肝组织透明质酸(HA)、Ⅲ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水平,该方药物血清可以抑制纤维化肝细胞合成胶原,能显著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程度。结论:养阴抗纤复方具有抗纤化作用。  相似文献   
59.
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ACP、CCO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鼠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 CCO)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智能障碍的改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Olsson方法复制VaD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将其分为模型组、喜德镇组、大剂量脑力苏胶囊组、中剂量脑力苏胶囊组、小剂量脑力苏胶囊组,并加假手术组(每组10只),共用药21d。用酶组化法对海马CA1区ACP、CCO酶活性进行观测。结果:大剂量脑力苏胶囊、喜德镇治疗后大鼠海马CA1区ACP酶活性降低,CCO酶活性增加。结论:脑力苏胶囊可以改善脑缺血状态,保护脑缺血性损伤,提高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大剂量脑力苏胶囊的前述作用与喜德镇相近。  相似文献   
60.
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临床多用于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眩晕之病证,为"治风之重药",素有"定风草"之称.笔者在临床上重用天麻治疗血虚生风化燥而引起的湿疹、隐疹多有获效,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