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肉苁蓉水提液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肉苁蓉水提物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按相关方法造模。骨折造模24h后,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予肉苁蓉水提液灌胃,每日1次,干预2周、6周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其中白介素-1β(IL-1β)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同时收取骨折标本,固定后行Micro-CT扫描,测量ROI骨痂骨体积分数(BV/TV)等相关参数,再经脱钙、脱水、包埋后制成蜡块待用。结果:骨质疏松造模6周后,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与模型组间差异不明显,治疗组在干预2周、6周后骨密度虽然仍低于对照组,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Micro-CT扫描显示治疗组BV/TV、Tb.Sp、Tb.N、Tb.Th、SMI在干预后2周、6周均优于模型组,且对照组BV/TV、Tb.Sp、SMI参数与治疗组差异不明显,而模型组2时间点Micro-CT参数均劣于对照组。干预2周、6周后,比较3组血清IL-1β、TGF-β1水平发现治疗组IL-1β水平2周时均低于其他两组,6周时,虽然治疗组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GF-β1水平方面,治疗组在2周、6周时均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且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骨密度、Micro-CT扫描参数分析及血清IL-1β、TGF-β1水平,发现肉苁蓉水提物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而其机制可能与其可抑制骨质疏松骨折后大鼠血清IL-1β和促进TGF-β1分泌,进而改善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72.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SIH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头颅MRI示硬膜下积液、硬脑膜增厚8例,静脉窦和脑静脉扩张7例,脑下垂2例,垂体增大1例.增强扫描6例均见硬膜均匀性增厚强化.2例脊髓MRI示蛛网膜下腔均匀变窄,硬脊膜外积液.腰穿结果提示8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60 mm H2O.结论 MRI能显示SIH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3.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病理及MRI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余刚  胡丽  陈平有  陈学强  徐霖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1):37-38,F0003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表现,提高本病诊断水平.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PVNS临床资料及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以关节肿胀、疼痛及运动障碍就诊,其中4例弥漫性肿胀,1例局限性肿胀;3例可触及结节状肿块.3例膝关节浮髌试验(+).4例弥漫型MRI检查均见关节腔积液及不规则增厚的低信号滑膜,1例局限型则表现为单发性肿块伴关节腔积液.5例均经手术治疗,并行病理检查,显微镜下见滑膜肥厚充血,绒毛增粗融合成结节状,结节内细胞和血管丰富,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周围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病理诊断为PVNS.结论:PVN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病变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需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4.
患者男,66岁.转移性右下腹痛1 d就诊.体检: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减弱,右下腹饱满,扪及一压痛性包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临床以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术中见盲肠受压前移,阑尾形态、色泽未见异常,右侧腹膜后见暗红色质硬肿块,后腹膜周缘示有渗血.术中疑腹膜后大动脉瘤破裂形成假性动脉瘤出血,未敢打开后腹膜,  相似文献   
75.
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有近十余种,但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点及局限性[1-4].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我们应用改良第1掌背桡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对17例拇指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脑血管淀粉样变脑出血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血管淀粉样变脑出血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图像与常规MRI(T1WI和T2WI)图像进行比较分析.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57~78岁,平均68.5岁.结果 常规MRI显示为多发性出血6例(额叶6例、顶叶6例、颞叶5例、枕叶4例),单发性出血2例(额叶1例、顶叶1例),均表现为不同比例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出血灶混合存在.8例SWI全部显示为多发性出血,出血灶数目多于常规MRI,表现为多发性低信号区.所有病例的出血主要位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区,其中合并基底节出血1例、丘脑出血1例,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结论 脑叶浅表区域多发性出血及多期出血混合存在是脑血管淀粉样变脑出血的典型MRI表现,SWI在检出脑微小出血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提供比常规MRI更加详细、准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8例均行x线平片、CT检查,其中16例行MRI检查。结果:28例均为单发病变,共28个病灶,其中股骨头6个,胫骨近端6个,距骨滑车6个.胫骨远端3个,腕月骨3个.股骨远端、髋臼、肱骨近端和腕舟骨各1个。病灶均位于骨内邻近关节面,病灶大小介于0.8cm×1.2cm~2.5cm×2.9cm之间。单房型25例.多房型3例。28个病灶X线平片和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样低密度区,边缘清晰,均有薄层完整硬化边.相邻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16个病灶MRIT,wI表现为低到中等信号,TzwI表现为高信号。多房型病灶内有粗细不等的骨性间隔,MRI表现为长T-短T。信号。穿透型15例,表现为病灶通过邻关节面裂隙与关节腔相通或病灶与关节旁软组织腱鞘囊肿相连;特发型13例,表现为骨内单一病灶,骨外结构正常。结论:骨内腱鞘囊肿有其特殊发病部位,影像学表现典型,结合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可以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舒芬太尼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技术 (patient 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 PCSA) 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240例, ASAⅡ-Ⅲ, 年龄1864岁, 术后分为2组, NO-PCSA组 (术后疼痛时哌替啶2550 mg肌肉注射n=120) ;PCSA组 (术后PCSA:舒芬太尼0.9μg/ (kg·d) 帕瑞昔布纳120 mg+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150 m L, 负荷剂量2 m L, 背景输注速率2m L/h, 单次按压剂量 (PCA) 0.5 m L, 锁定时间为15 min, VAS评分>5时哌替啶丁2550 mg肌肉注射n=120)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 分别对2组术后2、24、48、72 h进行疼痛评分;用谵妄评定法评估术后2、24、48、72 h内发生谵妄的情况.结果 与NO-PCSA组比较, PCSA组术后3 d VAS评分明显下降, 且术后谵妄发生率降低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柱手术后帕瑞昔布钠-舒芬太尼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效果好, 且可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骨盆前方有限切开通用重建带内固定治疗简单髋臼前壁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2011年4月共收治髋臼前壁骨折15例,均采用骨盆前方有限切开重建带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进行1~2年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对于简单的髋臼前壁骨折,骨折移位超过3 mm即需行内固定,骨盆前方有限切开,重建带内固定,手术简单,创伤小,实用性强,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长期血液透析、有骨关节改变的慢性肾衰患者的骨关节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检查28例,CT检查28例,MRI检查15例,检查部位包括肩、膝、髋、腕及腰椎。结果 28例患者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17例、骨膜及关节软骨下骨吸收13例、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12例、骨质硬化5例、关节肿胀3例及关节旁软组织钙化13例。28例患者在CT上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28例、骨膜及关节软骨下骨吸收10例、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18例、骨质硬化8例、关节肿胀11例及关节旁软组织钙化17例。15例患者MRI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7例、骨膜及关节软骨下骨吸收2例、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11例、骨质硬化2例、关节肿胀6例、关节旁软组织钙化4例、关节软骨侵蚀破坏15例、滑膜增厚15例及肌腱韧带损伤9例。结论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滑膜增厚、关节软骨侵蚀是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的特征性表现,X线平片是观察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患者骨关节改变的基本方法,CT和MR是X线平片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