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在麻醉深度监测下以异丙酚为对照观察异氟醚在单侧肺通气时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右侧开胸的食管癌患者2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14例。双腔支气管置管成功后,分别以异氟醚、异丙酚维持麻醉,使麻醉深度AAI值维持在预定的20~30之间。手术前平卧位双肺通气20min,平卧位左侧单肺通气40min,分别采集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在单肺通气后,两组肺内分流率增加明显(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排除手术、体位等影响,在相同的麻醉深度下,异氟醚在单肺通气后对肺内分流的影响与异丙酚无差别。  相似文献   
22.
(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86岁,身高155 cm,体重60 kg,主因摔倒致右侧髋部疼痛伴活动障碍1 d余入院。患者1 d前因不慎摔倒致右侧髋部疼痛,呈持续性,活动时加重,程度剧烈,伴活动受限及肿胀,X线显示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23.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全麻诱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彪  陈刚 《江西医药》2006,41(11):842-844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鬣换术患者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影响。方法40例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拟行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1.5μg/kg)和芬太尼组(F组,15μg/kg),每组20例。分别记录全麻诱导前(T1),给完诱导药后即刻(B)、3min(B)、6min(L)、气管插管后1min(B)、3min(T6)、6min(T7)几个时间点的以下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末梢动脉血氧饱和度(SP02)、中心静脉压(CVP)。结果与诱导前相比,两组病人HR、SBP、DBP、MAP、CVP的变化趋势一致.都有明显的下降(P〈0.01或P〈0.05);两组间比较。气管插管前F组比S组的HR、MAP的下降更多(P〈O.05);气管插管后F组的HR、SBP、DBP、MAP回升较多,而S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P〈0.05)。结论等效剂量下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全麻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都有较好地抑制作用,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抑制效果更好,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因此更适合用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始于第一产程潜伏期末及活跃中末期的麻醉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镇痛始于潜伏期末,蛛网膜下腔用药为芬太尼20μg;B组镇痛始于活跃中末期,蛛网膜下腔用药为芬太尼20μg+罗哌卡因2mg;A、B2组硬膜外腔自控输注均为0.1%罗哌卡因伍用1μg/mL的芬太尼。C组为自然分娩对照组。结果A、B组生命体征平稳;A、B组VAS评分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镇痛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VAS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T0时点(镇痛前),产妇血清皮质醇浓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A、B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不明显,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点(胎儿娩出时),C组血清皮质醇浓度较T0时点明显上升(P〈0.05),并明显高于A、B组(P〈0.05)。A、B组镇痛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产程、Bromage评分、剖官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始于分娩镇痛潜伏期及活跃期镇痛效果相同,二者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疼痛时对产妇外周血CD3^+、CIM^+、CI)8^+细胞的影响。方法5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2组,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C组)各25例。A组行CSEA分娩镇痛,选L3-4间隙为穿刺点,腰麻用药为20μg芬太尼,硬膜外用药为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C组不做镇痛处理。两组产妇在宫口开大2-3cm(T1),胎儿娩出时(T2)、分娩后24h(T1)采血,用放免法检测皮质醇,流式细胞仪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分别记录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与C组比较,A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177.64±67.98)minVS(219.40±67.37)min,t=2.812,P〈0.05]而第二、三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32.92±11.59)min,(7.56±2.47)min,9.204-0.82;C组:(31.44±13.93)min,(7.28±2.25)min,8.84±1.31](P〉0.05)。(2)皮质醇浓度在T2时点A组[(548.11±75.67)ng/m1]明显低于c组[(789.32±96.07)ng/m1](P〈0.05)。(3)两组母血CD3^+、CD4^+、CD8^+/CD8’在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在L时点A组和C组均降低显著(P〈0.05),C组[分别为(48.43±6.46)%,(31.35±8.93)%,(0.96±0.21)%]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52.38±5.62)%,(36.90±7.91)%,(1.16±0.25)%](P〈0.05)。结论CSEA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能够减轻疼痛等应激反应对产妇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调查江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护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麻醉护理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麻醉科护士现状调查问卷,对江西省74所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调查。结果 截止2020年12月,江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科护士共计482人,麻醉护士与手术台的比例为0.58:1,其中<40岁麻醉科护士占87.3%,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79.5%,初级职称人员占比61.2%,工作10年以内的麻醉科护士占比72.2%。在制度建设方面,78.4%的医院有麻醉科药品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但仅有35.1%的医院制定了麻醉护士准入及晋升制度。麻醉科的总务工作、恢复室护理工作平均开展率超过50%,麻醉诱导室护理、门诊护理工作平均开展率仅10%左右。结论 江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科护士数量逐年上升,但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工作岗位设置和开展内容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7.
【摘要】〓马德龙病是一种罕见的脂肪代谢异常的疾病,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切除。由于马德龙病主要造成气管压迫,术后易复发,其麻醉有其特殊性。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德龙病的麻醉处理的相关研究较少,尚无统一的专家共识。现将我院诊治的一例马德龙病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并做文献分析。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全身麻醉手术患者50例,根据气管插管方法的不同,分为盲探组(T组)和喉镜组(C组),各25例,监测并记录入室(T0)、插管前(T1)、插管后3min(T2)、插管后60min(T3)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并于T0、T3两时点测血糖(Glu)、血清皮质醇浓度(Cor),记录插管完成时间及次数,术后咽痛、声嘶等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的MAP、HR在T2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6±11.0)mmHg比(101.8±10.4)mmHg,t=4.383,P<0.01;(70.9±9.8)次·min-1比(79.7±14.4)次·min-1,t=2.539,P<0.05]。Glu、Cor在T3时点比较T组明显低于C组[(6.2±1.4)mmol·L-1比(7.5±1.3)mmol·L-1,t=3.359,P<0.01;(380.1±111.3)nmol·L-1比(450.8±129.5)nmol·L-1,t=2.071,P<0.05]。2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别。结论盲探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心肺转流(CPB)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行CPB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 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SAPB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SAPB,在前锯肌表面缓慢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30 min后测定阻滞效果,满意后实施全凭静脉麻醉。C组不做处理。两组采用相同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前(T2)、CPB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24 h(T5)抽取静脉血,测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血糖(Glu)、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与T1时比较,T2—T5时两组血清Cor、E、Glu、IL-6浓度明显升高,血清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T5时S组Cor、E、Glu、IL-6浓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术中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心胸外科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肾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心肺转流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实行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可明显降低应激反应,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Vigileo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每搏量在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中容量输注的研究。方法选择择期行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直肠癌患者30例,年龄60~80岁,男17例,女13例,体重45~75kg,ASAⅡ或Ⅲ级。局麻下颈内静脉和桡动脉穿刺置管并连接Vigileo设备行每搏量(SV)监测。静脉给予丙泊酚1.5mg/kg、阿曲库铵0.15mg/kg、右美托咪定0.5μg/kg、舒芬太尼0.3μg/k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使用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插入食管超声探头监测SV;记录Vigileo与TEE于气管插管后4min(T0)、气腹后4min(T1)、气腹后8min(T2)时获取得SV并采取Bland-Altman图评价两者的一致性。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Vigileo测量的SV(SVV)明显升高(P0.05),T2时食管超声测量的SV(SVT)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时SVV和SVT均明显升高(P0.05);T1、T2时SVV明显高于SVT(P0.05);T0时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测量手段的一致性好;T1、T2时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测量手段的一致性较差。结论Vigileo于腔镜术中高循环阻力时监测SV较TEE监测更高,TEE测量SV具有可靠性、连续性、可重复性等特点,在临床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