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研究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体外敏感程度,提高临床选药的科学性。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对34例非小细胞肺癌新鲜手术标本进行14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 肺癌标本对化疗药物敏感程度(中位抑制率)依次为顺铂80.69%、异环磷酰胺79.50%、丝裂霉素79.19%、卡铂77.84%、柔红霉素74.12%、氟尿嘧啶72.88%、羟基喜树碱72.35%、平阳霉素67.60%、表阿霉素66.95%、阿霉素65.65%、阿糖胞苷37.32%、环磷酰胺35.89%、甲氨蝶吟35.66%、依托泊苷23.64%;其中顺铂、异环磷酰胺、卡铂对所有肿瘤标本均示敏感,而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对半数标本耐药。结论 体外化疗敏感试验在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预测中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个体化化疗方案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移植自体卫星细胞(SC)修复受损心肌,治疗心肌梗死。方法冠心病并发心梗患者10例,男女各半。术前2周切取股四头肌肌组织2cm×2cm×2cm一块,采用改良Dorfman法体外培养SC,在冠脉搭桥术(CABG)的同时,梗死区注射植入SC。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99m^Tc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血池显像、^18 F—FDG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观察梗死区的细胞代谢情况,测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1)SC贴壁生长,延迟分瓶或降低培养液中胎牛血清(FBS)浓度,SC生长停滞,相互融合形成肌管;(2)10例患者平均搭桥2.7支,其中一例仅进行了SC移植手术,无住院死亡,3个月后心功能均恢复至Ⅰ级,心绞痛症状消失。(3)术后3个月复查心肌灌注显像显示原细胞代谢缺失区重新出现细胞代谢活动(包括未行CABG手术者),心血池显像提示LVEF增加(9.70±4.1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SC移植于心肌梗死区后能存活,可能通过参与心脏收缩、舒张活动,软化瘢痕,改善心肌顺应性,促进梗死区血管再生等途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3.
微创矫治术治疗漏斗胸(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矫治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组共6例,4例为对称性漏斗胸,2例为非对称性,年龄6~18岁,均在胸腔镜下行微创漏斗胸矫治术。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70min,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胸廓外形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微创矫治术治疗漏斗胸手术微创、安全、可行,但远期效果的评价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4.
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食管良性肿瘤与囊肿的50%~80%,其中食管下段平滑肌瘤的发生率最高。手术切除是其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胸外科典型的“大切口、小手术”。近年来,胸腔镜手术改变了食管平滑肌瘤传统的手术决策和手术方式。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切除食管平滑肌瘤12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微创矫治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组共6例,4例为对称性漏斗胸,2例为非对称性漏斗胸,年龄6~13岁,均在胸腔镜下行微创漏斗胸矫治术.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70 min,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胸廓外形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微创矫治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手术微创、安全、可行,但远期效果的评价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全腔镜下肺部磨玻璃影(GGO)结节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GGO或含GGO成分结节的患者共28例(31个GGO结节),均于术前先行CT引导下带钩钢丝(Hook-wire)定位,再行全胸腔镜下肺部病灶楔形切除治疗,对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为恶性GGO结节行肺叶切除术,记录Hook-wire定位情况的相关指标及楔形切除时间、操作中并发症等.28例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5岁.结果 28例患者31个GGO结节均完成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及全腔镜下手术治疗.31个GGO结节中,恶性结节19个(18例),良性结节12个(10例),结节平均大小为(1.8 ±0.6)cm,平均厚度为(1.2±0.4)cm,结节距胸膜垂直距离为(1.5±0.7)cm;CT引导下Hook-wire平均定位时间为(16.5±5.2)min,平均进针深度为(2.5 ±0.9)cm,29枚(26例)穿透结节,2枚(2例)未穿透结节(紧靠结节边缘),操作中出现气胸者2例,均不需手术治疗.全部28例患者均进行了全胸腔镜下手术切除,平均楔形切除手术时间为(18.5±5.5)min,平均肺叶切除时间为(54.7±12.5)min.18例患者(19个GGO结节)术中冰冻示恶性肿瘤,16例继续接受肺叶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1例患者因身体无法耐受、1例因两个肺叶GGO病灶为恶性而未行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GGO病理结果:腺癌9枚,细支气管肺泡癌10枚,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枚,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枚,慢性炎症2枚,错构瘤1枚,炎性假瘤1枚,结节病1枚.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6±1.9)d.结论 全腔镜下肺部GGO切除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具有可行性良好、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有效简化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贲门癌切除的有效吻合技术 ,降低吻合口瘘、狭窄以及返流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从 1981年 6月至 1998年 12月 ,对食管与胃或空肠的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Albert氏单层吻合法进行消化道重建术 10 0 4例 ,其中 899例食管与残胃端侧吻合 ;95例食管与空肠端侧和空肠与空肠侧侧Brown吻合形成双腔代胃。结果 :全组病例无吻合口瘘及手术死亡。结论 :单层吻合具有对合整齐血供好 ,食管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和狭窄、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8.
原发性肺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法),对32例原发性肺癌手术切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并以7例肺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32例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及良性病变组织(P<0.001),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4.4%,癌 旁组织为9.4%,在良性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随临床分期有升高趋势,伴淋巴结转移标本组中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端粒酶激活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以成为一种用于肺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并在肺癌的基因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9.
创伤性气管损伤是胸部外科的严重急症,如不及时诊治常危及生命。我院2007年1月成功救治1例复杂气管支气管损伤患者,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0.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该文针对这一并发症的预防总结相关经验,从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总结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326例肺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和经验。结果全组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并发症。结论综合的支气管残端处理和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正确的术后处理是预防支气管胸膜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