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我们1998—07至今,结合整形技术治疗腋下副乳1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病例报告患者女,33岁.因尿频、尿急5个月来诊,不伴发热.过去3年内该患者曾有3次泌尿系感染史,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消失,但镜下一直有红细胞.2年前曾患外生殖器多发湿疣,行激光切除治疗.查体:下腹部局部轻压痛,无其它阳性体征.腹超声检查:于膀胱三角区偏左侧探及不规则的中等回声包块,向膀胱腔内隆起,表面呈分叶状,范围约4.2 cm×1.7 cm,其余部位膀胱壁不规则增厚,以后壁增厚为主,最厚处1.1 cm(图1、2).CDFI:包块内探及少量点状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膀胱内实性占位性病变伴膀胱壁增厚,性质待定.膀胱镜检查:于膀胱三角区、膀胱后壁及膀胱颈部见弥漫生长的隆起性病变,表面呈菜花样,双侧输尿管开口无法显示.  相似文献   
23.
目的:检测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12mm骨缺损模型,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为实验组.植入同种异体做小颗粒骨为对照组和不植入任何物质的为空白组。术后4周和8周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骨缺损修复血管化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比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能更有效地修复骨缺损.空白组无骨愈合迹象;组织学观察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生成的骨优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生物力学测定证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的力学强度优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能较好地修复骨缺损,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在成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接受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在术中经食道超声检查房间隔,观察房间隔缺损情况及其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关系,之后再经食道超声引导进行封堵处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包括房缺封堵成功率、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患者的平均房间隔缺损直径为(16.21±1.32)mm,除2例封堵失败而行体外循环下手术外,其余4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房缺封堵术,手术的成功率高达95.56%。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67%。术3个月后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返流压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经食道超声可准确反映患者房间隔的缺损情况,可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且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较少,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素食膳食对骨密度的影响及素食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LEXXOS 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62例男性素食者(素食组)和60例男性同年龄组健康普食体检者(对照组)腰椎、股骨颈及大转子部位骨密度,并计算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病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素食者在腰椎、股骨颈及大转子部位骨密度(tms?cm-2)明显降低(分别为0.752±0.075和1.014±0.096,0.697±0.071和1.003±0.111,0.713±0.083和1.011±0.097,P<0.001);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则明显升高(分别为40.3%和13.3%,19.3%和5.0%,P<0.001)。结论:素食者骨密度显著低于普食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食者。
  相似文献   
26.
闫冰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146-147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动脉狭窄程度、狭窄血管血流速度以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3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动脉狭窄程度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14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的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共有5例患者发生心率减慢的情况,经过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患者的狭窄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并且血流速度接近正常范围。而术后1d、3个月以及6个月时的狭窄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7.
微小颗粒骨自体异位成骨过程中BMP-2、TGF-β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在异位诱导成骨过程中BMP-2及TGF-β1的表达及该方法的成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微小颗粒骨(A组)和块状骨(B组)两组,每组24只,取左侧髂骨,修剪成0.3×0.5×l.0cm骨块,A组将骨块制成微小颗粒骨,B组骨块不处理,均植入右侧臀大肌肌袋,于术后1、3、5、7、11、14、21、28d取材(包括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术后5d颗粒骨组开始有软骨生成,7d时达到高峰,21d后有骨吸收;块骨组则以骨吸收为主。各时段颗粒骨组BMP-2和TGF-β1含量与块状骨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强于块状骨,BMP-2及TGF-β1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奶素食膳食方式与血脂谱的关系.方法 选取268名健康的普食者和388名健康的奶素食者进行横断面研究.采集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并肘静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以及肝肾功等生化指标.结果 奶素食组TC[(4.15±0.70对4.90+0.92)mmol/L.P<0.01]、HDL-C[(1.17+0.25对1.29+0.23)mmol/L,P<0.01]、LDL-C[(2.43+0.63对3.04+0.82)mmol/L,P<0.01]、Apo-A I[(1.06+0.11对1.22+0.14)g/L,P<0.01]、Apo-B[(0.71±0.17对0.84+0.20)g/L,P<0.01]水平均低于普食组,TC与HDL-C的比值(3.67+0.97对3.89+0.94,P=0.019)也低于普食组.Apo-A I与Apo-B的比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奶素食者具有相对良好的血脂谱特征,奶素食膳食对血脂代谢似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比较教学是在教学中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比较才能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与异同,从而找出其规律和本质特点。通过比较可使新旧知识逻辑化,以便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通过比较可使零散知识系统化,以便于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通过比较可使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以便于知识在应用中被运用得游刃有余。成人医专医用物理学既要求授予学生比较系统的物理理论,使他们能够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同时又要结合医学工作需要从物理学角度出…  相似文献   
30.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与需求,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满意度。但是在对护生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我们发现护生对健康教育存在着认识不足,知识及技能上的缺陷,反映出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如果对这一问题不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整体护理的开展和完善。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以求和同仁们共同探讨。1护生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对健康教育的实习重视不够在临床实习期间,护生普通存在着重视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而轻视运用所学知识,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学习。表现在护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护理技术操作,而对健康教育的实施不感兴趣,被动地跟从带教老师。产生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及功能制护理的影响。认为生物学因素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护理工作是协助医生执行医嘱,护理从属于医疗,其观念的形成不仅受学校部分教师的影响,也受临床带教老师的影响。(2)学校教育中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虽然近几年护理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入,但是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教师认识水平不同,整体护理在部分地区的护理教育中还没有真正地渗透到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对整体护理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