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常需要手术治疗,但目前缺乏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的寰枢椎内固定方式。 目的: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l1例。对脱位复位情况、内固定植骨融合率、JOA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11例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7个月,平均25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后疼痛和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寰枢椎均融合。 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脊柱侧弯轴向负载后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终板等结构的力学响应特征,胸段侧弯畸形对腰椎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已经建立的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设置边界条件和载荷后,进行轴向负载模拟计算,最后读取并分析脊柱侧弯不同部位和结构的应力分析结果 .结果 特发性脊柱侧弯轴向负载后胸椎畸形部位应力明显高于脊柱其他部位,且应力集中于凹侧.胸椎和腰椎两侧椎间盘、终板和骨质的应力均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椎间盘应力主要集中于胸段结构性主弯凹侧纤维环的后外侧区域.关节突关节是轴向负载的主要承担者,胸主弯凹侧的L5-S1关节突关节应力最大.结论 单胸弯脊柱侧弯可导致整个脊柱的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终板等结构应力不均匀分布,这种力学响应特征和畸形进展密切相关.长期应力的不对称性分布可以改变椎间盘、终板和椎体骨质内的细胞活动,使特发性脊柱患儿容易更早地出现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用脊神经前根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大鼠股四头肌神经反射通路的形态学情况。方法:取4周龄SD大鼠20只,体重120~150g;将左侧L1神经前根与支配股四头肌的优势脊神经(L3)前根通过尾神经桥接吻合,右侧不作任何处理。神经吻合术后6个月,手术分离神经吻合段。将能分离神经吻合段的大鼠在L2脊髓水平左半侧切断脊髓制备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饲养4周后左侧股神经注射Trueblue(TB)染色剂进行逆行荧光染色,观察L1脊髓前角是否有TB标记的阳性细胞;同时解剖分离神经吻合段进行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饲养过程中大鼠死亡4只。成功分离出10只大鼠的神经吻合段。吻合段神经肉眼观察光滑圆润,无萎缩;HE染色光镜下吻合段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走行一致,为典型的有髓神经纤维结构;电镜下吻合段神经纤维具有明显神经轴突特征。TB荧光逆行示踪左侧L1脊髓前角可见荧光标记阳性的神经元,而右侧无标记阳性细胞。结论:L1与L3脊神经前根吻合可成功建立L2脊髓半切损伤大鼠的股四头肌脊髓旁神经反射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膀胱逼尿肌及其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组织形态学的变化规律。方法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六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脊髓圆锥损伤术后4、6、8、10及12周组,依次记作A~F组。采用L4、5平面锐性横断性脊髓圆锥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相应时间点取材,先作膀胱逼尿肌HE染色,以观测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规律;同时制作电镜标本,观察膀胱逼尿肌及其NMJ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最后将逼尿肌行Masson三色染色,计算平滑肌及结缔组织所占的百分比。结果HE染色观察,大鼠逼尿肌肌纤维截面积在E、F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B~F组逼尿肌细胞外形、大小不一致,分布不均匀,排列走行紊乱;间质中大量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线粒体水肿,且程度逐渐加重。逼尿肌NMJ透射电镜观察,B、C及D组可见其形态结构类似于A组,但线粒体及突触小泡的数量略少;E组可见明显退变的NMJ,突触小泡含量明显减少,伴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减少;F组NMJ进一步退变,突触小泡含量进一步减少甚至缺如,细胞器减少或消失,并可见退变小体。Masson三色染色可见逼尿肌中结缔组织所占的比例在E、F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F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圆锥脊髓损伤术后10周可作为逼尿肌及其NMJ发生变化的时间节点,神经修复手术宜在此前完成。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5岁,因车祸致右前臂尺、桡骨开放粉碎性骨折,行急诊清创、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出现红肿、疼痛、流脓,经抗感染治疗未愈,转为慢性骨髓炎伴骨外露,右前臂前侧皮肤与软组织缺损,大段骨外露、骨坏死,掌侧软组织无缺损,但有较多瘢痕,未探及桡动脉搏动,左手屈指功能存在,伸指、伸腕功能丧失。彻底清创,摘除已游离的尺、桡骨大段死骨分别长5cm、6cm。根据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范围,在同侧设计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髂骨皮瓣6cm×20cm,髂骨需取3cm×6cm。根据旋髂深动脉的走行特点,设计手术切口,切口自髂棘中点内缘,沿髂棘至腹股沟韧带中点,作髂…  相似文献   
16.
保留部分肩袖功能的肩胛骨巨大肿瘤切除及重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保留部分肩袖功能的方法切除肩胛骨巨大肿瘤,并通过植骨等方法重建之,观察和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本组3例肩胛骨巨大肿瘤,由于冈上肌等部分肩袖和肩胛骨未受侵犯,行肿瘤边缘切除术的同时保留了冈上肌等部分肩袖,根据肩胛骨病损形状采取取髂骨植骨或者瘤骨灭活回植钢板固定重建肩胛骨结构。通过随访观察肩关节功能恢复等疗效。结果:3例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3年,肿瘤未见复发。肩关节功能除外展稍受限外基本正常,恢复良好生活和工作能力。结论:保留部分肩袖功能和重建肩胛骨结构对于肩胛骨巨大肿瘤切除术病人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建立人工反射弧恢复脊髓圆锥损伤后所致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临床1例圆锥脊髓损伤(SCI)所致弛缓性膀胱的患者行单侧T11与S2/S3神经前根经移植吻合,经一定时间轴突再生后,通过尿流动力学、尿检及排尿情况检测膀胱功能。结果 随访55个月,患者膀胱充盈后可引起自控性排尿,尿流动力学显示排尿完全是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引发。结论 建立新的人工反射弧能恢复SCI患者排尿功能,实现自控性排尿。  相似文献   
18.
可吸收拉力螺丝钉固定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下胫腓分离的疗效。方法对5例单纯下胫腓分离的患者采用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参考Mast和Teipner术后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和X线检查综合判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所有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评价为优,无良及差级病例。结论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单纯下胫腓分离具有无需二期手术、简单方便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伟  钟贵彬 《中国临床康复》2013,(24):4502-4508
背景:如何重建脊髓损伤肢体运动功能对截瘫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索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脊神经前根与支配股四头肌的腰神经建立神经通路,恢复脊髓损伤后股四头肌的神经支配和肌收缩功能。方法:对清洁级SD大鼠L1神经根的前根与L3神经根的前根进行显微吻合。经一段时间(6个月)的轴突再生后,期望建立新的肌肉收缩功能。神经缝合后6个月,在破坏L2脊髓节段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观察股四头肌神经支配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同侧L2半切脊髓前后,电刺激移植神经干时可记录到股四头肌的收缩肌电图。在同侧L2半切脊髓前后,电刺激L1感觉根时可同样在股四头肌记录到肌电图。说明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L1神经根前根与L3神经前根移植吻合能重建新的股四头肌神经支配反射通路,并使股四头肌低级反射中枢上移。  相似文献   
20.
背景:如何重建脊髓损伤肢体运动功能对截瘫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探索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脊神经前根与支配股四头肌的腰神经建立神经通路,恢复脊髓损伤后股四头肌的神经支配和肌收缩功能。 方法:对清洁级SD大鼠L1神经根的前根与L3神经根的前根进行显微吻合。经一段时间(6个月)的轴突再生后,期望建立新的肌肉收缩功能。神经缝合后6个月,在破坏L2 脊髓节段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观察股四头肌神经支配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同侧L2半切脊髓前后,电刺激移植神经干时可记录到股四头肌的收缩肌电图。在同侧L2半切脊髓前后,电刺激L1感觉根时可同样在股四头肌记录到肌电图。说明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L1神经根前根与L3神经前根移植吻合能重建新的股四头肌神经支配反射通路,并使股四头肌低级反射中枢上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