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9篇
  2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462.
口干症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会导致患者治疗后期的生活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目前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涎腺放射性损伤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是针对涎腺的放射性损伤,目前还缺乏一种确切的评定方法。随着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发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评价涎腺放射性损伤方面已有一定的进展,本文将对DWI在头颈部肿瘤及放疗后涎腺功能的评价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3.
目的 观察布鲁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的4种实验室检测方法,探讨其在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门诊就诊的119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97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 RBPT)、荧光偏振试验(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FP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ELISA)、血清凝集试验(serum agglutination test, SAT)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比较RBPT、iELISA、FPA和确诊方法SAT的一致性,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 以SAT为金标准,SAT与RBPT、iELISA、FPA的一致性比较符合(Kappa=0.759、0.898、0.842)。iELISA的灵敏度(94.02%)高于FPA(93.04%)和RBPT(90.18%),漏诊率(5.98%)低于FPA(6...  相似文献   
464.
郑国尧  彭磊  徐元翠  吴飞  吴波 《中国药房》2023,(11):1349-1353
目的 筛选接骨膏促进新西兰兔骨折愈合的活性部位。方法 制备接骨膏醇提物以及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并与炼蜜调制成黏稠度适宜的膏药。以新西兰兔建立左前肢桡骨骨折模型,然后分为模型对照组、醇提物组、乙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每组6只。除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外敷接骨膏相应极性部位膏药,干预4周。通过X线检测兔骨折愈合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钙素(O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FGF2)、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兔骨折部位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兔骨折部位bFGF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丁醇部位组兔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最快,醇提物组次之,乙酸乙酯部位组最慢;正丁醇部位组兔血清中TNF-α、IL-6水平下降最快,ALP、bFGF2、OC、VEGFA水平上升最快[且较醇提物组显著升高(P<0.01)],骨折部位的软骨细胞完全消失,形成大量骨髓腔,且骨髓腔内骨小梁正式形成,bFGF2表达水平也较醇提物组升高。结论接骨膏正丁醇部位促进兔骨...  相似文献   
465.
吴心悦  丁可欣  葛改变  胡佳亮  吴飞  林晓 《中草药》2023,54(24):8064-8076
目的 研究胡黄连Picrorhizae Rhizoma在提取环节提取物指示性成分含量与颜色、苦味等感官属性之间的变化关联规律,及在浓缩、干燥环节温度对上述3类指标的影响。方法 基于HPLC技术建立胡黄连5种指示性成分香草酸及胡黄连苷Ⅳ、Ⅲ、Ⅱ、Ⅰ含量测定方法;使用色差仪对液体颜色以L*、a*、b*进行数值量化;采用健康志愿者人工评价法对苦度值进行量化表征。在水提环节对成分含量、颜色及苦度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在浓缩及干燥环节对上述3类指标受温度影响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在水提环节,L*和b*值与各成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a*值与各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苦度值与香草酸及胡黄连苷Ⅲ、Ⅱ含量及成分综合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浓缩环节,60℃温度条件下与70、80℃相比指示性成分含量更高,并且溶液颜色的L*、b*值更小,a*...  相似文献   
466.
目的:研究土家药接骨膏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新西兰兔建立左前肢桡骨骨折模型,实验分为接骨膏组、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通过X线检测骨折愈合进程,血清钙磷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OC、PINP、FGF2、ALP及ACP5的浓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骨折愈合进程,IHC检测骨折部位骨母细胞bFGF的表达,来研究接骨膏对新西兰兔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接骨膏组的桡骨骨折线提前1周消失,血清钙峰值提前1周出现,钙磷乘积峰值显著升高,IL-6、TNF-α的下降速度更快、浓度更低(P<0.05或P<0.01),而血清中OC、PINP、FGF2、ALP的浓度更高(P<0.05或P<0.01),血清中ACP5浓度在造模后第7天达到峰值,随后呈快速下降趋势,显著提前骨痂、骨髓腔形成与贯通及骨钙化和血管生成的时间,骨母细胞bFGF的表达量更高。结论:接骨膏对新西兰兔桡骨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67.
目的 观察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臭氧(O3)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PRP组20例,O3组20例,均采取每周1次,连续3次进行关节腔注射PRP或O3的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及WOMAC评分,采用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评价指标评价疗效。结果 PRP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优于O3组(P<0.05)。PRP组临床治愈19例,显效1例,治疗改善率为85%;O3组临床治愈13例,显效3例,有效4例,治疗改善率为7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短期疗效优于关节腔注射O3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468.
[目的]探讨Henry入路复位固定桡远端骨折是否缝合旋前方肌对术前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科采用Henry入路复位固定AO-C型桡远端骨折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0例完成复位内固定后术中缝合旋前方肌,32例术中未缝合旋前方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短期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等级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以上,随着时间推移,两组VAS疼痛评分、腕关节掌屈-背伸ROM、腕关节桡偏-尺偏ROM及前臂旋前-旋后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和1个月时缝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未缝合组[(3.3±0.5) vs (5.3±1.3), P<0.001;(2.5±0.8)vs (3.2±1.0), P=0.008];术后1个月时缝合组患者前臂旋前-旋后ROM显著大于未缝合组[(90.3±15.9)°vs (79.6±9.5)°, P=0.011]。术后3个月时按Gartland-Werley标准,缝合组腕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