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2003年4月至2006年5月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21例,按AO分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5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复位后用松质骨螺钉或空心螺钉固定,肱骨干和肱骨远端之间采用AO双钢板或"Y"钢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21例患者获6~25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根据Morrey和Bryan功能评分标准,疗效评定:优13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钢板或"Y"钢板内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Ⅰ期改良后路截骨固定(mPVCR)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OVCF行PVP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例, 女7例;年龄61~81岁[(70.2±6.4)岁]。损伤节段:T9 1例, T11 2例, T12 3例, L1 1例, L2 2例, T11~T12 1例, T12~L1 1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D级5例, E级6例。均采用Ⅰ期mPVCR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 术后2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病变节段Cobb角;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时, 病变节段Cobb角丢失情况;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情况。观察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及骨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4个月[(26.0±9.4)个月]。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0~330 min[(279.2±28.6)min]、500~1 100 ml[(840.9±1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应用后路全脊椎切除、钛网植骨椎体重建及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肿瘤9例。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5例不完全截瘫患者平均恢复1.4(Frankel分级)级,1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恢复,1例远处重要脏器转移死亡,所有随访达6个月的病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梅伟  郭润栋  杨勇  王春丽 《中国医药》2008,3(8):486-487
目的探讨恩再适治疗神经损伤的临床效应。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单盲随机分为恩再适组20例和神经生长因子组20例,恩再适组每日静脉滴注100ml生理盐水加恩再适7.2NT单位,1次/d;神经生长因子组用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肉注射,1次/d。疗程均4周。结果恩再适组有效率90%,神经生长因子组有效率95%,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再适治疗神经损伤可能有类神经生长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15.
Pilon骨折是指波及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1/3骨折,常合并腓骨骨折,约占胫骨骨折的7%~10%。由于关节面嵌压或爆裂,负重轴线损坏及胫前软组织微循环较差,是临床上较难治疗的关节内骨折。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收治Pilon骨折患者31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拇指指腹外伤性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第二掌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指腹损伤。结果:随访5个月至3年,所有修复拇指色质好,外形满意,有感觉。结论:尽管拇指损伤的修复方法很多,但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不需特殊设备,一次完成手术,省力、省时、经济,在基层医院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特点。方法34例符合手术指征的腰椎结核患者,进行2周以上HRZE抗结核治疗后均行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并随访1~2年,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椎畸形矫正情况(cobb角)、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结果34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900 ml,手术时间3~7 h,平均手术时间4.2 h,住院时间25~65 d,平均住院时间35 d,出院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年,术后末次随访X线均显示骨性融合, VAS获得改善,26例患者Cobb角减小,31例患者frankel分级获得提高。结论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在系统抗结核化疗药物治疗基础上,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目前手术治疗腰椎结核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期前路颈椎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5例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3-78岁[(48.5±3.7)岁]。损伤节段:C4/5 11例,C5/6 19例,C6/7 15例。单侧16例,双侧29例。伤后24 h内,全身麻醉下行I期前路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间融合方式:自体髂骨块28例,颈椎椎间融合器17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节突复位时间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前和术后3个月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间隙高度及颈椎局部Cobh角,评估颈椎生理曲度。在CT冠矢状位图像上进行Lenke分级,了解椎间植骨融合率。MRI检查了解椎管内脊髓减压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术后改善率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9个月[(6.1±3.6)个月]。手术时间为40-75 min[(55.1±8.2)min],术中出血量为40-80 ml[(45.2±5.3)ml],复位时间1.5-3.0 min[(2.I±0.5)min],复位成功率为100%。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大血管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切口均1/甲愈合。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4.9±0.8)m m]较术前[(3.3±0.6)mm]提高(P<0.05)。术后3个月颈椎Cobb角[(6.5±2.1)°]较术前[(-4.6±3.6)°]增加(P<0.01)。按Lenke分级,术后3个月椎间融合程度A级41例,B级4例,融合良好。除6例术前ASIA分级A级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外.其余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3个月JOA评分[(15.0±3.2)分]较术前[(7.4±2.3)分]提高(P<0.05),术后改善率为(73.3±17.6)%。结论I期前路颈椎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可早期手术减压,能够使对顶/脱位的小关节突复位,有效改善颈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下颈椎骨折脱位常伴有单侧或双侧关节突绞锁~([1]),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以安全简单的方法使绞锁的关节突复位,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的难点之一。我们采用术中颅骨牵引结合撬拨助推技术辅助下行颈前路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下颈椎关节突绞锁患者30例,临床效果良好,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6岁(38.5±0.3岁);交通事故伤15例,重物砸伤6  相似文献   
20.
新型与常规骶骨螺钉摆动力学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自行研制的新型骶骨内固定器之骶骨螺钉和常规螺钉在摆动力学方面的生物力学差异 ,研究新型骶骨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取 10具正常成人 10 %福尔马林液浸泡固定的骨盆标本 ,随机选择骶骨标本的一侧放置新型骶骨内固定器经骶骨椎弓根螺钉 ,另一侧放置与新型骶骨内固定器之骶骨螺钉主钉同样形状和规格的常规骶骨螺钉 ,所有标本均在WE— 5A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摆动试验。结果 :螺钉摆动试验结果表明 ,承受摆动力矩前者高于后者 2 5 % (P <0 .0 5 )。显示新型骶椎螺钉固定坚强 ,不易松动 ,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常规螺钉。结论 :新型骶椎螺钉摆动力矩较对比骶骨常规螺钉明显增加 ,可产生良好的即刻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