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带血管神经蒂皮瓣推进修复手指端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带血管神经蒂皮瓣推进修复手指端缺损80例(96个手指)。除1例皮瓣远端0.3cm宽皮缘坏死外,余者全部存活。70个皮瓣经3~12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皮瓣感觉和二点辨别觉都正常,保留的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功能正常。证明带血管神经蒂皮瓣是修复手指端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2.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合CPM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6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自 1996年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 5 6例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结合CPM进行功能锻炼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 6例 ,男 4 2例 ,女 14例 ;年龄 17~ 82岁 ,平均 39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4 1例 ,高处坠落伤 9例 ,摔倒后致伤 4例 ,棍棒击伤 2例 ;均为新鲜骨折。所有病例术前均常规行患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检查。按AO分类法[1] :B1型 4例 ,B2 型 13例 ,B3型 11例 ,C1型 10例 ,C2 型 12例 ,C3型 6例。合并部血管神经损伤 7例 ,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5例 ,合并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 2 0例。 16例尚合并有其它…  相似文献   
23.
我们在肩胛旁皮瓣吻合血管移植用于临床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肩胛骨骨皮瓣,于1982年12月用这种骨皮瓣修复1例右手2、3掌骨及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获得成活。经6个月观察,用肩胛骨外侧缘骨瓣修复掌骨,其位置形态满意,10周X线照片骨瓣与受区骨质已经连接,肩关节功能未受影响,相继又做2例,均获成功。结合临床,我们对300个成人肩胛骨,154侧成人肩胛部血供及两侧新鲜尸体旋肩胛动脉墨汁灌注标本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认为肩胛骨外侧缘是较为理想的供骨部位,旋肩胛血管束是此部骨移植的主要吻接血管。旋肩胛动脉具有一般体壁血管走行的规律性,分为深浅二支,深支入骨(肌),浅支入皮,从而为肩胛骨骨皮瓣吻合血管移植提供了应用解剖学的血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应用肩关节轴位牵引法治疗老年性肩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肩关节轴位牵引法治疗老年性肩关节脱位 12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12例 ,其中男 5例 ,女 7例。年龄 6 0~ 80岁 ,平均 6 8岁。肩关节前脱位 11例 ,后脱位 1例。伤后距复位时间 6小时~ 14天 ,平均 5 .2天。本组病例均无其他合并伤。  治疗方法 伤后 2 4小时以内者复位前 30分钟给予度冷丁75 mg肌注 ,超过 2 4小时者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侧卧位 ,患肢在上。术者双手紧握上臂中上段沿垂直于肱骨干长轴方向牵引 ,如为前脱位 ,再稍向后牵拉直至复位。如为后脱位则稍向前牵拉…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与开放式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对 8例采用椎间盘镜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椎间盘镜组)与 14例开放式中空螺钉内固定 (开放手术组 )治疗的齿状突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以及颈椎的活动度。结果 椎间盘镜组的手术切口平均 1. 62cm、手术时间 75min、出血量 20 .5ml,均小于开放手术组(P<0. 05)。两组的骨折愈合率、颈椎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 (P>0. 05)。结论 椎间盘镜下直接中空螺钉内固定术创伤较小,手术操作方便,能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应用骨板结合钢板治疗压力侧皮质缺损的股骨干骨折,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合并内侧皮质缺损的股骨干骨折13例,均合并有颅脑或(和)胸部外伤.骨折内侧应用异体骨板,外侧应用钢板内固定,术后观察其成骨效果.结果 13例伤口无感染,均一期愈合.术后3~4个月,骨折处有连续骨小梁通过,骨板与宿主骨愈合良好.结论 对有内侧皮质缺损的股骨干骨折,应用骨板重建结合钢板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使用开放复位“Y”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自 1 998年 7月~ 2 0 0 3年 8月 ,使用开放复位“Y”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 1 8例 2 0侧 ,比较手术前后B 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结果 术后经平均 1 0 6个月随访 ,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行走 ,足弓恢复正常 ,B hler角由术前平均 - 6 2 5°恢复至术后平均 1 9 35°,跟骨丘部高度由术前 36 4 0mm恢复至术后 4 2 90mm。结论 对于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Y”形钛钢板固定 ,即可复位距下关节 ,恢复B hler角、Gissane角 ,同时又可恢复跟骨的长度、高度及宽度 ,使其达到解剖复位 ,病人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8.
四种脊柱前路固定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比较四种前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在进行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后,分别应用肘钉、VSA plate万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统、Kaneda、Z-plate钢板等4种不同器械进行固定,并作5个月-5年(平均3.2年)的随访,比较手术情况,神经恢复情况及随访时角度丢失情况。结果 肘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随访时角度丢失均高于其他三组,Z-plate钢板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VSAplate万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统组及Kaneda组,随访时角度丢失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当前方是主要压迫物时,脊柱胸腰段爆袭性骨折应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Z-plate钢板相对其他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9.
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近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6例行全髋置换术,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观察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度约8.5cm(7~9cm),手术时间平均90min(80~1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ml(300~500ml),术后24h引流量平均150ml(100~250ml),术中术后平均输血量300ml。切口平均12d一期愈合。术后未发现心肺疾病或髋关节脱位等全身、局部并发症。术后随访12~16周,患肢在4~6周后均可部分负重行走,步态正常,Harris评分平均96分,功能优良率96%。结论临床观察证明: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者有良好的手术技巧,小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是一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30.
RF系统与哈氏棒治疗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哈氏棒和RF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复位和疗效,方法;40例患随机分为哈氏棒组(18例)和RF组(20例)进行术前后X片检查及神经功能评定,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2个月,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脊柱畸形角,前后移位率,压缩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有显改善,RF治疗组及仅以恢复脊柱生理前凸方面比较哈氏棒略优,而哈氏棒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比RF组少,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相差不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