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1、2、3及其抑制物 (TIMPs) 1、2的免疫组化表达及与软骨退变的关系。方法  2 2例因骨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的软骨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 ,ABC免疫组化法观察关节软骨MMP 1、2、3和TIMP 1、2的表达 ,经图像分析研究MMP 1、2、3和TIMP 1、2与软骨组织学退变的关系 ,5例因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的软骨标本为正常对照。结果 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出现纤维化、裂隙、变薄 ,软骨细胞数量减少 ;MMP 1、3和TIMP 1在正常软骨无表达 ,在中度退变软骨中表达明显升高 ,在重度退变软骨中表达降低 ,TIMP 1与MMP 1表达升高不平行 ;MMP 2和TIMP 2在正常软骨低表达 ,在中度退变软骨中表达升高 ,在重度退变软骨表达降低 ,但TIMP 2表达升高。结论 在骨关节炎中MMP 1、2、3和TIMP 1、2表达异常 ,引起细胞外基质异常降解 ,是导致关节软骨发生组织学退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
热休克蛋白90(Hsp90)调控其多种底物蛋白的稳定及功能,是抗肿瘤治疗的独特靶蛋白.Hsp90不仅位于细胞表面,甚至分泌至细胞外发挥一定功能,且与肿瘤高侵袭性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颈部损伤导致脑梗死并不多见 ,因其发病突然 ,症状、体征虽然明显 ,但发现至损伤时间长短不一 ,因梗死的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且常合并有复合伤 ,易被误诊 ;若诊断、治疗不及时 ,致残率高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本病应有足够的认识。我院自 1990年 3月至 1997年 2月收治 3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2 9岁 ,因在建筑工地被重物击伤颈部、面部后昏迷被送入附近医院就诊 ,查体见颈部左侧皮肤挫伤 ,无阳性神经体征发现 ,颈部X线摄片、颅脑CT未见异常 ,以脑震荡住院治疗观察 ,治疗观察过程中逐渐出现运动性失语 ,查体见…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探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在近端骨缺损型股骨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4月至2008年10月对23例非感染性股骨假体松动患者进行翻修手术,其中2例为再次翻修,均采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男9例,女14例,年龄57-77岁,平均64岁.翻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全髋关节置换16例,从初次关节置换到翻修手术的间隔时间最短6年,最长16年,平均12.6年.股骨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I型8髋,Ⅱ型11髋,ⅢA型4髋.术前Harris评分(39.3 ±14.6)分.翻修用假体:MP(Link)2髋,AML(DePuy)13髋,Full-coated(Zimmer)6髋,Enchelon(Smith-Nephew)股骨距替代型假体2髋.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22-5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87.6 ±9.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摄片显示植入骨愈合良好,假体部位骨皮质密度和厚度明显增加.结论 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应用于伴有近端骨缺损的股骨翻修术中,中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6.
临床上关节软骨缺损难以自我修复,治疗难度大。传统软骨移植、组织工程技术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软骨修复,但存在治疗过程繁琐、安全性不高、疗效不明显等缺点。软骨原位再生技术通过在软骨缺损处放置支架,提供软骨再生所需空间并缓慢释放生物诱导因子,达到促进软骨再生的目的。该文就关节软骨原位再生技术的演变、支架构建、自我作用激活及今后发展动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随着人口老龄化,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逐年增加(预计到2030年,美国行髋、膝关节置换术者将分别达到570000例和3480000例[1]),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如何提高PJI 的诊疗水平已成为关节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 PJI 的诊疗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回顾性比较研究“两切口”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中期治疗效果。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两切口”微创置换组15例、后路小切口置换组17例于手术后6年进行Harris评分,并于Cybex2000检测设备上行髋关节屈曲、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的肌力测试,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Harris评分“两切口”微创置换组(91.2±4.3)分(n=15),后路小切口置换组(93.5±4.8)分(n=1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所有患者髋关节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的肌力测试,“两切口”组(n=15)分别平均是:(41.7±8.2)Nm,(17.6±5.2)Nm,(36.2±2.8)Nm,(12.9±4.1)Nm,(1.4±1.3)Nm;后外侧小切口组(n=17)分别是:(38.4±4.1)Nm,(18.4±2.6)Nm,(5.3±3.4)Nm,(14.8±3.7)Nm,(1.7±0.5)Nm,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髋关节屈曲肌力,“两切口”微创置换组是(21.2±4.3)Nm,小于后路小切口置换组(33.3±5.9)Nm(P〈0.05)。结论“两切口”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人路全髋关节置换中期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1)基因修饰后增殖能力和向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利用脂质体将pcDNA3-TGF-β1基因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大体形态观察、CCK-8测定转染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代谢能力,同时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基因修饰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倍增能力明显增强,并且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结论经TGF-β1基因修饰的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能力增强,是优秀的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0.
热休克蛋白90(Hsp90)调控其多种底物蛋白的稳定及功能,是抗肿瘤治疗的独特靶蛋白.Hsp90不仅位于细胞表面,甚至分泌至细胞外发挥一定功能,且与肿瘤高侵袭性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